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二百六十五章·君子冠礼(上)

第二百六十五章·君子冠礼(上)

    君子辄想拜姬龄为师,这是南子亲自来告知的。

    虽然只是通传告知姬龄,但南子亲自出面,这倒是让姬龄不好拒绝。

    姬龄的小院子与楚国淑女的院子隔了一道马路,楚国淑女芈青萝虽然在姬龄的院子待得久了,可她知道久居人心,未免会落人口舌,有损两人的名誉。

    为了感谢芈青萝的救命之恩,姬龄特意为芈青萝的找了一处豪华别院。

    在芈青萝搬入新家之后,他的陪臣也没有在提起秦国之事,从姬龄所做的事情可以看出,他的志向极其远大。

    而卫候元为他证明身份后,芈青萝的家臣芈簋也清楚知晓,姬龄身份高贵,绝非一个秦国公子可以比拟,与其投资那位有可能继承秦国国君君位,不如促成芈青萝与姬龄的婚事。

    眼下姬龄并未娶妻,淑女又对其有救命之恩,只要淑女成为姬龄之妻,若是有朝一日……

    芈簋实在不敢想象,这泼天的好事竟然会落到了自家淑女的头上。

    芈簋在知晓姬龄身份之后,当天便派出信使将这个消息转告芈青萝之父,请他定夺。

    芈父也不傻,当即便将这个消息封锁,并派人前往秦国善后。

    为核实消息,芈父还家中子弟、信赖家臣前往卫国打探消息,当得知芈青萝住过姬龄府上时,芈父笑得连连向祖宗祷告,并朝着东方郑重的拜谢了太一神。

    “淑女,家主已经来信,言,此去秦国太过遥远,另秦国目前动乱不安,不忍将淑女嫁到野蛮、危险的地方去,所以主上来信,他已经派人去秦国退婚,自此淑女不用去秦国了。”

    芈青萝自然知道自己父亲的心思,也知道芈簋的心思,他们从未考虑过自己的意见,只是将她作为工具,在必须的时候用掉就行了。

    芈青萝长叹一口气,自从芈青萝开始小学教书以来,她已经渐渐习惯了与天真无邪的孩子打交道,只有面对孩子时,芈青萝方才觉得自己可以为了自己而活,不再是谁的工具。

    如今芈簋想来说明,她不用再去秦国和亲了,她自然知道,她的父亲一定是想让自己搭上姬龄这条路子。

    “知道啦!青萝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不必由芈簋将军操心了。”

    芈青萝丢下这句硬梆梆的话,就回去了后院,准备继续修改着自己的乐谱。

    “淑女,请恕簋无礼,不过小司寇他虽是一位才能出众,但他似乎对于男女之事,不是很懂,况且我听闻,在司寇心中似乎心悦过一个女子,而且司寇至今都还未忘却那位女子。”

    “芈簋将军说这话是何意?”芈青萝像是被芈簋拿住了把柄一样,摆着手道。

    芈簋笑了笑:“淑女理应知道,此前司寇的家臣章恪曾为其作媒,准备聘取祝鮀大夫之女,可是因为司寇打猎遇险,被淑女所救,不知为何,此事便无疾于终……”

    “你究竟想说什么?”

    “簋不过是淑女的陪臣,自家主将簋任命为护卫将军,簋就与淑女荣辱与共,如今太一神庇佑,淑女机遇在此,簋自当为淑女考虑。”

    “哦?不知道将军如何打算?”

    “此事淑女还不知为好,哪怕是司寇日后怪罪,也与淑女无关,全是簋的自做主张。”

    两人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便已经达成了许多共识,哪怕是芈青萝想反抗,她相信,芈簋和她的家臣一定促成此事。

    话说回姬龄身上来,自南子亲自上门向表达了君子辄拜师的想法,姬龄思考了许久,还是没有同意他拜自己为师。

    毕竟孔夫子这个天下名师在卫国,哪里沦到他收人为徒。

    不过君子辄竟然说他想跟着他身边为一小吏,学习如何处理朝政,那姬龄也就没有拒绝的理由了。

    毕竟君子辄要效仿自己曾在齐国为吏,向贤人晏子学习,只不过他学习的对象却是姬龄。

    如今卫国国君亲自认姬龄为亲,哪怕公子郢见了姬龄,也要向他道一声“贤弟”。

    一个人的力量太小,即便他很强大,在面对整个世界的时候依然渺小。

    所以渐渐也开始在培养、壮大的力量,等儒门弟子开始在渐渐熟悉自己的治理方式之后,他相信平定天下,西进洛邑,重回西岐的时候就到了。

    不过眼下,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连整个长垣、玄麟府,甚至是卫国都激动不已。

    就连山也逢人就傻笑不已。

    姬龄今年年满二十,按照周礼,今年生辰,他要在宗庙、家祠举行冠礼。

    鲁哀公元年,春三月,游县庄园。

    姬龄的冠礼已经确定是在四月初,日期确定后,便要开始“戒宾”之仪:戒是告知、通报的意思,作为冠礼的主人,姬龄提前三天通知朝歌周边的卿大夫们,邀请他们届时前来观礼。

    因为姬龄没有父亲、长辈,这个应该由同族中人完成,但在卫国姬龄可以说是举目无亲,故而他请孔子帮忙主持冠礼。

    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男子的成年礼。

    冠礼表示男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

    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

    古代冠礼在宗庙内举行,日期为二月,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

    及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选择主持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

    行礼时,主人(一般是受冠者之父)、大宾及受冠者都穿礼服。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每次加冠毕,皆由大宾对受冠者读祝辞。

    祝辞大意谓:在这美好吉祥的日子,给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饰;请放弃你少年儿童的志超,造就成年人的情操;保持威仪,培养美德;祝你万寿无疆,大福大禄。然后,受礼者拜见其母。

    再由大宾为他取字,周代通常取字称为“伯某甫”(伯、仲、叔、季,视排行而定)。

    然后主人送大宾至庙门外,敬酒,同时以束帛俪皮(帛五匹、鹿皮两张)作报酬,另外再馈赠牲肉。受冠者则改服礼帽礼服去拜见君,又执礼贽(野雉等)拜见乡大夫等。

    若父亲已殁,受冠者则需向父亲神主祭祀,表示在父亲前完成冠礼。

    祭后拜见伯、叔,然后飨食。此加冠、取字、拜见君长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