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三百一十四章·造纸

第三百一十四章·造纸

    孙武对于姬龄评价不可谓不高。

    饶是阖闾也从未在孙武口中,听他给过任何一个人这么高的评价,吴王阖闾不由重拍了桌面,暗狠当初没有将姬龄留在吴国。

    吴王阖闾几乎可以想象,在未来吴国将遭遇一个强敌,他目光扫过自己儿子,他不由叹了一口气。

    自己立的太子才能、心志都远远不如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夫差。

    知子莫若父,夫差的性格的确有些乖戾,他傲物凌人,喜欢看到对手匍匐屈膝,而不是分庭抗礼。

    但夫差心机、才能有余,可他性格太过强势,好大喜功,若为太子,继承君位,吴国的未来只会陷入一场浩劫之中。

    孙武话音落后,朝堂先是一阵沉默,随后想起了吴王阖闾的声音:“我国与卫国同出一脉,不可轻易为敌,且派出使节,访问卫国,与卫互结联谊,同商盛事。”

    吴王阖闾在决定进军中原之前,先打探一下中原各国的实力。

    朝会散后,伍子胥找到孙武,向他询问了姬龄和兵演的内容,孙武并未向他透露内容,只告诉他,与姬龄兵演,他五战三胜,而姬氏子虽败,却能将失败控制在损失之内,在第六战中,他已经能险胜他了,此后他逐渐失去了优势。

    第七场姬龄胜,第八场姬龄胜,第九场胜,第十场看似平局,但孙武感觉他仍有保留。

    同年,十月,郑国战败的消息传来,吴王阖闾再次召集群臣,商议国事。

    世人以为孙武是个好战之徒,可其实他却是个慎战之人。

    孙武从不打无把握之仗,这就是孙子兵法中的“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此前吴国伐楚,因为伍子胥一心复仇和夫概的冒进,无视了孙武认为击败楚国后要先退回陈蔡一线,收民心稳扎稳打的蚕食建议,吴王阖闾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打算一举灭楚,成为南主霸主。

    但随着吴国的短板暴露,吴国在吞并楚国的过程中遭遇了连续的惨败,吴人未能在郢都久留,只能灰溜溜跑回姑苏,那场战争的结果是吴楚两败俱伤,吴国除了声威外,所得甚少。

    由于灭楚之战,已经消耗了不少国力,所以此刻孙武态度坚决,决不可在北方轻启战端!

    “吴国在此前灭楚的过程中,已经显露疲态,如今当以蓄养国力,恢复民生才是,万不可在擅开战端,况且越国已经上表臣服,若没有失礼之处,突然派兵攻打,会让其他诸侯认为大王恃强凌弱,失信于诸侯。”

    吴王阖闾不想就此放弃回过头看着伍子胥,目光炯炯:“伍大夫以为呢?”

    伍子胥也赞成孙武的看法,当即出言表示道:“大王,臣以此不可出兵,可等明年秋收,粮草充足,武器辎重准备妥当好后,再出兵如何?”

    吴王阖闾面色稍缓,当即表示同意。

    卫出公三年,十月,吴国使者访卫后,又北上访问了晋国、鲁国、齐国。

    托吴使的福,在看到吴国访问晋鲁等姬姓诸侯后,姬龄心中诞生了一个超前的想法。

    那就是派遣使者访问诸侯,建立起一个姬姓同盟,共同制约其他异姓诸侯。

    到时候他也可以来一句:“天下非姬姓而王者,共击之。”

    不过这个想法,很快便在他的脑海中消失了,因为成立姬姓同盟,虽然看似美好,但存在弊端,毕竟大家虽然同为姬姓,又同出一脉,可大家都出了五服,这个盟主绝不可能是自己。

    光是晋国、吴国,他们两国若是不为盟主,那谁会信服。

    放弃这个想法后,姬龄又继续批阅着书简,如今位高权重的他,每天都要处理上百斤的奏折。

    虽然玄麟府中有左书郎、幕僚、议政郎官为他分理好政务,会事先为他批注处理办法,但最终决定权却在他的手里。

    况且卫国刚刚又从郑国手里接收了两座城池,派遣官员,安排驻军,整修城防,安顿百姓,整治农桑,完善水利,交割户籍都需要交由姬龄觉得,而且派遣官吏、驻军,更是不能假手于人。

    因为这样会让臣子产生别样的心思,认为自己也有任免权,因而造成地方任人唯亲,官吏们结党营私,投机倒把,走后门,攀关系。

    没有纸的日子,姬龄一直在思念纸,可惜他没有时间去发明造纸术,要不然他就不用每天对着堆积如山的竹简了。

    想到纸,姬龄不由向一旁伺候的山问道:“钢如今在干嘛?”

    家臣山在听到主上问起后,稍加思索的回答道:“听说他正在跟吴匠师,学习吴国的铸剑术,听说他已经打出了一把神兵利器,正要献于主上。”

    姬龄闻言,取腰间的宝剑,对山道:“你告诉他,我腰间的这把宝剑,是他打造的第一把钢剑,我很喜欢,不想在换其他的宝剑,只是这把怒剑有些生锈了,需要他重新打磨一番,至于他准备献上的那把宝剑,暂且留着,等我儿十三岁时,他再献上吧。”

    家臣山双手接过怒剑,低声应道:“诺!”

    姬龄将剑递给山后,又道:“你去传我的令,铸造工坊由吴匠接手,钢的任务是完成造纸,且还要改进造纸技术。”

    姬龄言毕,在空白的竹简上写下:纸者,絮一苫也,清白为上,泛黄为下,书写便捷,轻如无物,用墨不散。

    等写完之后,姬龄又这枚书简递给山,并道:“此为地字号密令!”

    山郑重的接过,随后用用竹筒封存,并加盖密印火漆。

    家臣山在亲自监督火漆密封后,由左书郎渗登记密令,而后记录好日前,传令人员、收令人员,在记录好一切后,山又将记录好文书递给姬龄,姬龄扫视过后,对渗道:“存档。”

    等下完密令之后,姬龄又继续批阅着文书,同时又颁布了几条命令,加强了对于盗窃、杀人的罪责。

    “近日,国内多起盗窃,胆大妄为者,甚至杀人越货,掠夺钱财,国民忧虑,对此颇有怨言,臣身为卫国司寇,执掌刑狱,主持国政,制定律法,启奏君上,望君上能准臣增派吏员,缉拿盗匪,明纪证法。”

    渗记录大概,随后便会有幕僚,将姬龄的意思整理成奏折,上书给国君,待国君同意,加盖玺印后,姬龄便会下达严令,命令各地开始整治偷盗杀人案件,而县令们在接到官府文书后,便会开始派出游捕、缉盗,缉拿境内的盗匪、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