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徒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 第42章 对关宁军的反思

第42章 对关宁军的反思

    “为了供养关宁军,朝廷连年征收辽饷,结果呢?大明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朝廷的财政被拖垮,养出的却是一只过河拆桥的白眼狼!”

    “此时,关宁军已经成了辽东将门的私产吧?朝廷还指挥的动吗!”

    徐浪一顿输出。

    让现场众人,都是默然。

    但是随即,孙承宗带着气愤,做出了反驳:

    “仙师言过其实了!”

    “关宁军不是我朝廷的军队,它还敢造反不成!”

    关宁军就是他一手创建的,对这支军队,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也知道,关宁军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吃空饷,阳奉阴违,倒卖军资之类的,但是这些哪支边军不干?

    大明的军队不都是这样的吗?

    这和白眼狼,还不沾边吧!

    然而,崇祯却从中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师父,你是说,将来关宁军会背叛大明?”

    “……”

    此时,徐浪才猛然发觉,自己好像说过头了。

    这个时间点的关宁军,还没有蜕化到,彻底脱离朝廷掌控的地步。

    关宁军彻底公开的不听朝廷号令,那是在袁崇焕下狱之后。

    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仙师形象,徐浪只好故作高深的说道:

    “天机不可泄露。”

    “关宁军根深蒂固,错综复杂,影响巨大。我刚才所说之言,你们切勿对外提起。否则,恐遭天谴!”

    这个时候,根本没人能动,也根本没人敢动关宁军,即使是皇帝也不行。

    每年五百多万两白银的辽饷,关系到多少人的钱袋子?你动关宁军,别人会答应吗?

    从战略的角度考虑,现在也不是动关宁军的时候。

    所以,徐浪只好为自己的一时气愤圆谎。

    徐光启,孙元化,毕懋康等人倒是没什么。

    但是,崇祯和孙承宗却同时陷入了沉思之中!

    崇祯很清楚,仙师所说,绝对不是信口胡扯。

    仙师这是不经意间,给他透露了天机啊。

    也就是说,关宁军,这支军队,将来会背刺大明!

    不!朕一定要提前提防!

    一定不能让那样的事情发生!

    孙承宗此时心中,则是在反思。

    其实他也看到了,为了供养关宁军,连年征收辽饷,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大明财政,陷入了入不敷出的状态,也让大明的百姓更加困苦。

    但是,不供养关宁军,拿什么来阻挡建奴?

    直到此刻,孙承宗仍然认为,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

    如果没有关宁锦防线,建奴恐怕早已经破关而入了吧?

    至于这样做的负面影响,只能两害相较取其轻了。

    “好了,诸位大人,我带你们看一下我西峪村产业园吧。”

    徐浪不想继续那个沉重的话题,率先走出了兵工厂车间。

    众人对西峪村如今日新月异的变化,都充满了好奇。

    于是跟着徐浪,走了出去。

    酒厂,香水厂,香皂厂……

    徐浪带他们一一观摩。

    当然了,某些核心的工艺,徐浪选择了回避。

    那都是足以影响局势的东西,万万泄露不得。

    至于水泥厂,徐浪更加是提都不提,此等堪称战略物资的东西。在没有足够的掌控力之前放出来,搞不好要作茧自缚的。

    逛了半天,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了黄昏。

    徐浪挽留众人在庄园里吃晚饭。

    毕懋康,孙元化已经决定常驻兵工厂,所以欣然答应。

    但是崇祯,孙承宗,徐光启,都以事务繁忙为由,选择了婉拒。

    徐浪也不强求。

    “徐大人,你把赊账的事情,也知会一下范大人李大人他们吧。”

    “我会赊给他们,每人一万份公司股份。”

    在徐浪看来,他推荐上来的每一位阁臣,都值得拥有一份公司的股份。

    “一定转达。”

    徐光启躬身作揖。

    这时徐光启的心理,也平衡了很多。

    既然每一位阁臣都有份,他接受仙师的赊账,就不是什么离经叛道的事情了。

    送走了徒儿,徐光启,孙承宗。

    徐浪和孙元化,毕懋康等人,共享了一顿愉快的晚餐。

    这几位,都是纯粹的技术人员,并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

    这让徐浪和他们相处起来,非常的轻松。

    从这晚开始,这几位火器专家,常驻在了西峪村兵工厂。

    配合徐浪招收来的数十名铁匠。

    次日开始,就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造枪生产。

    几天之后。

    前门外大街,锣鼓喧天。

    “开业优惠大酬宾!”

    “全场商品八折起!”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优惠期持续三天,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啦!”

    “超市的东西你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想怎么挑就怎么挑啦!快来瞧一瞧看一看啦!”

    “……”

    “大明连锁超市”今日开张!

    超市门口,锣鼓队在奏乐,在吆喝!

    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大明连锁超市”前门店,东城店,西城店,同时开张。

    苹果酒厂,香水厂,香皂厂,玻璃厂,等大明皇家商贸公司的新开产业,所生产的第一批产品,也同时上市。

    宣传工作前几天就已经展开,此时,超市门前,聚满了大量好奇而来的百姓。

    “连锁超市?好奇怪的名字!”

    “吃的,穿的,用的,这里面好像什么东西都有啊!”

    “哗!这里的东西好便宜!”

    “我们可以随意进入里面挑选货品?”

    “……”

    这个连锁超市这个全新的事物,老百姓们一个个都像是好奇宝宝一般的,伸长了脖子,东张西望,却又不敢轻易的进入。

    在以往,陈列商品的地方,是顾客的禁地,只有店铺的东家或者是伙计,才可以进入,但是这个大明连锁超市,竟然说顾客可以随意进入,随意挑选货品?

    “该不会进去以后,一定要买东西才能出来吧?”

    “那不成了强买强卖了吗?”

    “如果是那样的话,即使是皇帝的产业,我也不会光顾的!”

    “……”

    对于百姓这样的担忧,门口的导购立即给出了解释。

    “亲们,超市可以任意出入,进入以后可以不买任何东西!欢迎亲们没事进来逛逛!”

    在导购的谆谆善诱之下,终于,有百姓抑制不住冲动,走进了超市。

    这一下,仿佛推倒了多尼诺骨牌,后续的百姓,汹涌而入。

    随后,百姓都被琳琅满目的商品所倾倒。

    “这玻璃镜子好漂亮!”

    “这个香水,可比香囊什么的好多了方便多了!”

    “这……苹果酒还是皇帝陛下御笔所题啊!”

    “御酒苹果酒还可以免费品尝啊!……啊,酸酸甜甜的,太好喝了!给我来十斤!”

    “……”

    前所未有的丝滑购物体验,让越来越多的百姓,管不住自己的手。

    拿了这样又那样,等他们实在是拿不动了的时候,导购小姐姐非常贴心的,给他们推来了一辆小推车。

    不多久,超市结算出口,满载而归的百姓,就排起了长龙阵。

    在超市的一角。

    汇集了大明各地的著名特色小吃:

    荷包饭,小笼包,馄饨,春卷,切面,红烧石鸡,酥骨鱼,……

    只要是叫得上名号的美食,这里几乎都可以找到!

    “好香!”

    “我的肚子好像有点饿了!”

    “……”

    于是,餐桌上很快坐满了客人。

    ……

    如果你眼力足够好。

    你还会发现,在拥挤的顾客流中,各个角落里夹杂着一些气派不凡的客人。

    他们来购物的同时,更大的目的,其实是考察。

    没错,他们就是购买了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股份的朝廷官员。

    十两银子一股,对于大多数的官员来说,那简直是大出血呀。

    不过看到大明连锁超市如此火爆的销售,这些官员们瞬间觉得,物超所值!

    公司先前只有蜂窝煤一种商品,就可以让他们三五个月回本,现在再增加了这么多抢手的新鲜商品,乐观估计,可能两个月都不需要。

    他们就可以回本了。

    剩下的时间,他们的投资,会随着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的日渐壮大,而水涨船高!

    略略计算,他们就惊喜的发现。

    仅凭自己手中的五千、一万股公司股份,后半生就足以躺赢,过上富贵日子!

    ……

    一身便服的监守太监高宇顺,看着这样热闹的场景,脸上早已经笑开了花。

    超市的生意这么好!

    回去禀报万岁爷,万岁爷一定高兴!

    大明连锁超市东城店和西城店里,也是类似的情况。

    京城百姓们,都被这样一种全新的购物方式所吸引。

    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像试什么就试什么,自己心仪的货品,唾手可得。

    而且,别的店铺有的东西,这里全都有还更便宜,别的店铺没有的东西,这里更加是琳琅满目。

    香水!

    香皂!

    玻璃镜子!

    崇祯皇帝御笔题名的“苹果酒”!

    ……

    购物价值超过一两银子,还有伙计包送货上门,尽显尊贵!

    短短半天时间。

    大明连锁超市,就成了京城最热门的话题。

    碰到个熟人,如果你对大明连锁超市一问三不知,别人都不带搭理你的。

    下午,听到高宇顺的禀报。

    崇祯龙颜大悦。

    长此以往,自己以后还会缺银子花吗?

    ……

    二月初四。

    今日已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在京城周边,这已经是开始春耕的时节。

    那些和大明皇家农投集团公司签订了土豆种植契约的百姓,已经坐不住了。

    同是皇帝参与的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现在已经是京城最炽手可热的商家,可谓红红火火,日进斗金。

    但是反观农投公司这边呢。

    除了整了一个科普培训,其他一切动作都没有了。

    签约百姓们,已经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被忽悠了。

    杨喜和李威是邻居,也是大明皇家农投集团公司的签约农户。

    这天上午。

    喝完一碗几乎没有米粒的稀粥,杨喜来到了自己的好邻居李威的家里。

    李威夫妇和他们十二岁的儿子,一家三口此时正在耕种着后院的菜园。

    “再过两天,如果还不开始春耕,我打算去西峪村找活儿干了。”

    杨喜蹲坐在屋檐下,直截了当的,对邻居说出了自己琢磨已久的想法。

    李威吐槽:

    “西峪村那边,现在恐怕也很难找到活儿干了。”

    “你想想,那里的工坊,才需要多少工人?京城百万百姓,还有数不清的,冲进来的各地流民。难呀!”

    现在是个人知道,西峪村的工坊,工钱高待遇好。

    所以,人人都挤破了头,想要进去那里的工坊做事。

    奈何,西峪村产业园吸收得了一万两万劳力,但是外面还有无数的流民劳力,在垂涎欲滴的,盯着西峪村。

    听到李威这么说,杨喜顿时就泄了气:

    “上天就不愿意给我等小民,一条活路吗!”

    上一年大旱,庄稼歉收,到了今日,杨喜的家中,早就没有多少存粮了。

    而且,听有经验的老人说,看天象,今年可能还是大旱!

    真要是那样子的话,杨喜就只能卖掉自家的几亩薄田,挣扎求活了。

    李威家的情况,也没能好到哪里去。

    “还以为摊上了仙师的公司,以后就能过上好日子。”

    “没想到,天不公地不公,同是仙师的公司,也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啊!”

    话说到这儿,两家子四个人,都是一阵黯然。

    再这样子下去,他们两家估计都活不下去了。

    “李威!李威在家吗!”

    就在此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吆喝声。

    听到这个声音,杨喜和李威都不禁喜上眉梢。

    因为他们认得这个声音,上次通知他们去参加土豆种植技术培训的,就是这个人。

    这个时候,此人前来,莫非土豆种植的事情,有着落了?

    “哎!在这儿呢!”

    想到此处,李威连忙应答。

    随即,果然一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春耕到了,奉仙师之命,我给你们送土豆种苗来了!”

    来人正是负责这一片的联络专员。

    联络专员吆喝一声,外面的小分队,立即从骡车上,给他们搬来了足够种植十亩地的土豆种苗。放在了院子里。

    这也正是李威和农投公司签订的契约中,约定的数量。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公司还可以低价租给你们优质农具。”

    联络专员趁机宣传农投公司的惠民政策。

    “租用一天,只需要三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