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贤王 » 第52章 鲤鱼改名(下)

第52章 鲤鱼改名(下)

    听到李承乾的话,李泰差点把鱼肉都给喷出来。

    他怎么也想不到,李承乾竟然敢说出这样的话来,这小子之前不都是逆来顺受的吗?怎么还敢规劝父皇了?

    杜如晦的眼睛也亮了,犹豫再三,才说:“只是规劝的话,是不行的,陛下不可能自作主张推翻武德年间的禁令,这涉及到孝道。不只是陛下,您二位也是一样。”

    听到杜如晦的话,李泰立刻反应了过来,起身拱手道:“那杜师,不如您专门起个折子如何?小王和皇兄给您署名一下,如此一来,就算父皇不喜,最多也就是把折子给扔掉罢了。”

    “这个....”

    杜如晦不由得犹豫起来,鲤鱼改名这件事,虽然涉及到民生,有起折子的基础,但是他一个兵部尚书,起这样的折子,岂不是让人笑话嘛,不在其位谋什么政。

    刚想拒绝,抬起头,却见卫王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了桌案,再回来的时候,怀里居然抱着一个大坛子。

    想想之前借了长孙无忌的光得到的美酒,杜如晦不由自主的咽了一下口水。

    将酒坛子放在桌案上,李泰拱手笑道:“杜师,您看啊,虽然皇兄还没被立为太子,但是能关心民生,也能让阿耶高兴一番,这道折子....”

    看样子,卫王是冲着这个来的。

    不过,那毕竟是太子之位啊,卫王莫非就真的一点都不向往?

    还是年纪小啊!

    上一道言之有物的折子,都是次要的,主要是卫王和中山王考虑到了民生,还注意到了孝道,这道折子上去,想来陛下也会很高兴。

    想到这里,杜如晦放下筷子,说:“微臣是来丰收殿养病的,自然没带折子,想要书写,也得让人把折子拿过来才行。二位殿下不妨等等,等奏折取回来,再署名不迟。”

    见杜如晦这么说,李泰也就放了心,不再理会桌上的酒坛,就招呼李承乾去休息。

    下午,李泰带着李承乾参观了大棚,玩心大起的李承乾,还专门种了一块地,虽然种子撒的乱七八糟,但随行的护卫们都是一副感动的模样,纷纷称赞。

    晚饭前,杜如晦已经命人把奏折取了过来,专门起草了一份奏折,李承乾和李泰在后面署了名,就派人送去了中书省。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第二天一大早,李承乾就不得不跟队返回长安。

    不过,有了盼头的他也没有多少伤感,兄弟二人依依惜别。

    好歹算是把李承乾给哄了回去,李泰感觉自己都要变得幼稚了。一直把思维方式和表达限制在孩子的程度,真的是一个力气活。

    回到演武场,李泰强忍着身上的酸痒,再度开始了练武。

    刚开始练武的时候,还被折磨的死去活来,如今一天没练武,浑身都不得劲儿。

    扎马步、练习击剑、练习射箭,一番折腾下来,就已经是辰时。

    休息了一会儿,刚想找杜如晦做学问,却听张勋说他回长安去了。

    虽然没了老师,但李泰还是自己找出几本书开始学习。

    习惯是夜以继日养成的,其实把各种典籍当故事书看看,也挺有意思的。

    ----

    李泰在丰收殿读书,回到东宫的李承乾,也恢复了自己原本的学习日子,不过跟以前比起来,孔颖达等人已经学会了给予他一些休息的时间,让李承乾感慨不已。

    学习典籍,学习礼仪,训练威仪,一天折腾下来,李承乾无比怀念昨天那无忧无虑的感觉,算算日子,只觉得过后的半月难熬至极。

    用过难吃的晚膳,他才准备休息,就被方雳给请去了崇教殿。

    崇教殿内,李世民正拿着杜如晦的奏折仔细观察。

    这道奏折经了房玄龄的手以后,已经多了批注。

    房玄龄到底是两边都不愿意得罪,只是给了“中平”的评价,认为这道奏折的内容,可有可无。而在署名的位置,他还专门用笔在李泰和李承乾的签名上画了两笔。

    等到李承乾进入崇教殿,李世民拿起奏折,不等他行礼,就问道:“承乾,这道奏折,应该是杜尚书所写,只是....朕问你,想要让鲤鱼改名,究竟是谁的意思?”

    听到父皇询问这个,李承乾立刻拱手行礼道:“回禀父皇,鲤鱼改名,是儿臣的意思,杜尚书不过是负责起草奏折,青雀也只是跟着署名而已。”

    见承乾居然毫不犹豫的回答了,李世民一把将奏折甩到了他的身上,怒道:“你出的什么破主意,鲤鱼之名传承数百年,如今改名,岂不是自欺欺人嘛,你也姓李,如何能出这样的主意!”

    李承乾如何也没想到父皇会是这样的反应,但他还是维持着行礼的姿势,继续说:“昨日在青雀那里,儿臣看了,河水里有好多的这种鱼,正是因为皇家的禁令,百姓不得食用,岂不是少了一种食物的来源?

    儿臣跟随孔夫子学史的时候,孔夫子着重给儿臣讲了‘何不食肉糜’的故事,百姓本就困苦,河鱼是少有的肉食来源。

    儿臣以为,将鲤鱼改名,准许百姓继续食用,方显皇家大度,不仅于皇家威仪无损,反而能广得民心,何乐而不为之?”

    看着李承乾毫无畏惧、情深意切的回话,李世民的怒容,顷刻间就烟消云散。

    吩咐方雳将奏折捡回来,李世民笑道:“还行,不仅有担当,还懂了不少的道理。看样子,朕准你出宫增长见识,是好事啊。”

    李世民前后变脸一样的变化,让李承乾懵逼不已,一时间居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拿出红笔,将李泰和李承乾的名字彻底抹去,李世民继续说:“鲤鱼改名的事就算了吧,毕竟朕估计,从汉朝时候开始,鲤鱼就叫这个名了,就像青雀说的那样,总不能姓马的当了皇帝,天下的马骡驴也得更名。”

    说完,提起笔,李世民就在奏折上进行了批复:

    “鲤即鲤,无须更名,禁食禁令废之即可,今后梨李等诸多谐音之物,皆维其名。”

    写完批复,李世民再看向李承乾,只觉得这个孩子成长了许多。

    “去吧,回去休息去吧。明日记得再早起些,到演武场来陪阿耶晨练,你的天赋不如青雀,被弟弟在箭术一道超越如何得了,阿耶就特别指点你一下。”

    “啊?谢谢阿耶!”

    听到自己能被开小灶,李承乾喜出望外。

    虽然没说,但是射箭不如青雀,他还是感觉很烦闷的。

    挥挥手,让李承乾退下,等到殿门关闭,李世民才看向一边。

    立柱后面,杜如晦走了出来,笑呵呵的跪坐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