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岁月长河归来,我为太孙 » 第16章 波诡云谲,暗流涌动

第16章 波诡云谲,暗流涌动

    朱允熥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是让久经沙场的蓝玉差点失态。

    请,太子神位,入太庙?!

    这……

    蓝玉不自觉地打了个寒颤,全身汗毛都竖起来了,一把扯住朱允熥来到墙根最角落。

    “你疯了?”

    “这里是皇城!不是你炕头!”

    众所周知,只有当了皇帝,崩后才能入皇家祠堂,即便是当今懿文太子,也照样不能向列祖列宗看齐!

    除非有朝一日,儿子当上了皇帝,给老子进行追封,上庙号,进而才能将神位请进太庙!

    ……唯有这一种办法!

    “舅老爷您多虑了,这有啥不能说的?父亲是太子,我又是嫡孙,于情于理任何方面都没问题,就算当着皇爷爷的面,我也敢这样说。”

    朱允熥对此完全不在乎。

    “诶唷!我的小祖宗,你可闭嘴吧!”蓝玉冷汗都出来了,做贼似的左顾右盼,肌肉早已处于紧绷,生怕碰见哪个倒霉的宫人恰逢路过。

    看似合情合理的话,实则问题大了去了!

    根据洪武皇帝亲撰的《祖训录》,严格遵守嫡长子继承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因此老大虽不在了,但后面还有老二老三和老四,哪里轮得到第三代登场?

    倘若立皇孙为储,置秦、晋、燕三王于何地?

    而对方这一番话无非透漏出两个信号:一,皇帝打算跳过皇子立皇孙;二,孩子长大了想给他爹尽孝。

    蓝玉的第一反应是偏向后者。

    关乎立储此等大事,皇帝怎可能和他讲?

    要知道,他可是朱家最不受宠的孩子,没有之一。

    一旦消息走漏了出去,大明非得乱了套不可,诸王如今都在京师奔丧,尚未返回各自的藩地,如果产生了某些大胆的想法,其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以洪武皇帝的英明,不可能想不到这些。

    再退一万步来讲,即便皇帝真有那个心思,朱允熥也竞争不过朱允炆,二者差距,天上地下,武将这边倒是没问题,但文臣那边搞不定,太子党的人一定会选择朱允炆。

    这是毋庸置疑的!

    “舅老爷,我能问您一句实在的么?”

    而这时,朱允熥率先打破了现场的沉寂,状态无比平静,语气极为认真,稚嫩的脸上写满了坚定。

    蓝玉使劲揉了揉眼,竟从那一瞬感受到了杀气。

    此刻眼前的外甥孙,完完全全变了个人,令他都有点不认识了……

    “有话说,有屁放,别拐弯抹角的!”

    “您愿不愿支持我?”

    “你说啥?”

    面对蓝玉的惊诧,朱允熥从容不迫,一字一顿重复了一遍:

    “我问,您,支不支持,我。”

    “小兔崽子,你讲真的?你知不知你在说什么!”蓝玉怒目圆睁。

    “当然。”

    见朱允熥淡然自若的样子,他没来由的肝火上涌,但还是压住了嗓音:

    “把嘴闭上!”

    “这些话和任何人不能说,就算是皇帝也不行,哪怕刀架脖子上,你也不能吐一个字!”

    “你记住了,老子就你娘一个外甥女,你娘就留了你这一个儿子,我就你这么一个外甥孙……”

    “咱们永远是一家人!”

    听闻蓝玉的答案,朱允熥从心的笑了,这才拱手施了一礼。

    他明白蓝玉心有顾虑,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曾经的他太废物了。

    如此巨大的转变,要些时间来消化,更要自己来证明。

    而他无非想要一个态度,早点确定己方阵营,方便为后面布局。

    “行了,赶紧起来,别搁那撅着装模作样,老子不爱看!”

    蓝玉骂骂咧咧气不打一处来,也没了寒暄的热情:

    “还有事吗?没事回宫歇着去,别到处乱跑,伤都还没好利索,天天就知道玩!”

    “恭送舅老爷!”

    朱允熥微微一笑,俨然猜到了对方要去哪,看透不说透,直接道了别。

    “……”

    只见,蓝玉的眉角狂跳,牙根都痒痒了:

    “滚蛋!”

    ……

    ……

    与此同时,皇城另一边的东宫。

    朱允炆趴在从外面搬来的长条凳上,裤子褪下了一大半,整个屁股漏在外面,虽然此刻狼狈又滑稽,可他还是强挤笑容,和御医挥手道别。

    吕氏帮忙提拎药箱,一路送人来到大门口。

    微不可见地塞进去一只精美的荷包,顿时发出“哐当”一声闷响。

    “劳您费心了。”

    吕氏素手交叠在一起,大气欠身行了一礼。

    “您折煞老朽了,不行不行,使不得,万万使不得!”发须皆白的老者,嘴上连连拒绝着,手却已经垮过了箱子。

    “绵薄心意,您别嫌弃,如今正值服丧,本宫实在不便出门,还请您多担待。”

    吕氏颔首,招来奴婢相送。

    “这……唉!既是如此,老朽便恭敬不如从命,多谢厚爱了,您节哀……”

    “先生慢行——”

    待一行人渐行渐远,消失在尽头拐角。

    吕氏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反身入殿,摔紧大门。

    回到儿子身边蹲下,她犀利的目光落在红肿的股后,只觉得一阵阵揪心。

    “母妃……您要不,先回去歇一歇?今天您累坏了,儿子真没事。”

    见朱允炆面色涨红的窘态,吕氏搭眼一瞧便知其意,不由地皱起了柳眉:“我是你娘亲,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别躲,快让娘看看……”

    “这儿都肿起来了,陛下他老人家……怎还下如此重的手啊!”

    “犯错的人,又不是你!”

    朱允炆看拗不过也就放弃了,任凭冰凉的手掌贴在屁股上。

    “没关系母妃,不就是挨了几下?”

    “皇爷爷高兴就行,其他的都是小事,听说父亲当年挨了三十鞭子都没叫一声,儿子得向父亲学习呀,这还远远不够。”

    “下手越是狠,越代表满意,兄友弟恭才是皇爷爷最爱看的。”

    闻听此言,

    吕氏颇有些惊讶,阴霾也随之不见了,无比欣慰道:

    “好孩子,你能这样想,说明你真长大了,也不枉娘之前教了你那么多!都怪娘不好,让你受委屈了,还得平白无故遭这无妄之灾……”

    “要是娘心再细点就好了,你也不会吃这苦头,早先就看出你弟弟不大对,可是却没有放在心上!”

    朱允炆咬紧牙关,手肘架在板凳上,咬牙昂起头来:

    “母妃,这不怪你。”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不是他不大对劲,而是叔叔动手了!”

    吕氏闻言机警地瞥了眼窗外,静待了几息确定无人后,才问:

    “这到底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