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下归明 » 第二十章 我不卖

第二十章 我不卖

    吃了这顿昂贵的大餐,一想到全家揭不开锅的窘境,李维立刻带着兴来出门,一刻也不耽搁。

    东大街上人气儿极高,上元节的热闹劲一直延长到了现在。

    满街的店铺商品都摆出道来了,叫卖声不绝于耳。还有许多小商贩,肩着糖葫芦的,温火担子卖蒸糕的,打酒卖茶的,摇糖称卤的,应有尽有。

    明代万历初期,商业是很繁荣的。单北京就有四万户小商户,经营范围覆盖一百三十多个行业。其中通州有店铺一万两千多户,占北京店铺总数的百分之三十,比重不小。

    明朝大富商也非常多,大盐商谭景清、大珠宝商屠宗顺、大木材商王天俊等,都是做到头部的富商巨贾。

    李维边逛边想,假以时日他也不是没可能做到这一步。不过扯远了,眼下他要找的是赚快钱的法子。

    其实,街面上这许多行业,在穿越神器《天工开物》里头都有无数优化、改进的法子,都是赚钱的法门。可还是那个问题,远水解不了近渴。

    他需要的是能迅速解决燃眉之急又最省精力的办法,最好是要能满足这两月的生活所需。毕竟接下来他既得应试还得查案,怕是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赚钱。

    天空开始变得灰蒙蒙的,不一会儿开始下雪,雪花落地即化,或许就是这种天气引起了兴来的悲情。他对自己没有管好家里仅剩的钱袋子感到无比痛心。都是他的错,假如他对老爷再硬点心肠就好了!

    愁眉苦脸地跟在李维的身后,兴来绝望地想着能再去哪家赊点账,毕竟少爷咋可能一下午时间就能想到办法挣到钱呢?

    路经一家当铺,规模极大。光柜台后的朝奉便有好几位,柜台外还有好几个招呼的伙计。李维驻足看了一会儿,马上有人上前询问。

    “小客官要当东西吗?”

    “去,去,去,我们才不当。”兴来没好气地回道。

    这倒是给钱快,但也要有值钱的东西当啊,这如今都家徒四壁了,当铺都进不起。李维摇头苦笑,继续向前。

    经过一家药铺时,耳旁突然传来争执声。

    “您说口中溃疡反复不好,那是医馆的药方不行,和我们药店无关。”

    李维心中一动,瞬间有了主意。他撩起棉服,抬脚跨过药铺的门槛,迈进店里。

    兴来垂头丧气,突然发现走在前头的少爷没了,一抬眼就见李维进了旁边的药铺,差点没哭出声来。家里吃饭的钱都没了,这边少爷又病了?这是要逼死人嘛。

    李维进了门,打眼一瞧病人手中捏着的药方,“啧”了一声,摇头道:“掌柜的,这方子确实不行。”

    “别捣乱,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药方!”掌柜的遇着纠纷,正没好气。

    “五倍子9克,雄黄3克,上等梅片0.5克,研细末调匀外用。你听我的,就用这个方子,保准这病人两日就好。”

    掌柜的愣了一下,陷入沉思。他经营药铺几十年,对大部分药方相当熟,李维说的这方子药材听着耳熟,可组合却挺奇特。

    “这是什么方子?”

    “本方子专治皮肤溃疡,有奇效。”

    “方中梅片是?”

    “哦,就是龙脑香。”

    掌柜的点点头。这方子新鲜呐,方中列的几种药材都知道,但如此配伍他可真是从未见过。

    李维又问:“掌柜的,你可知先前的方子为何不行?”

    “为何?”

    李维附耳说了几句,掌柜的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又意味深长地瞥了眼取药之人。

    这患者站姿颇不自然,腿部夹紧,还时不时的伸手挠上几下。所以李维怀疑患者不只是口腔溃疡,而是白塞氏病。

    白塞氏是全身性免疫性病,除了口腔反复溃疡外,还包括隐私处溃疡,以及其他皮肤病变。如果医馆给的方子只对症口腔溃疡,自然无效。

    刚刚李维说的方子是他帮舍友向一位从事现代中医的朋友要的,专治白塞氏病。舍友用了极为有效,没两日就痊愈了。

    朋友告诉他的时候,还开玩笑的称就是不懂医的,拿来做家传秘方,也可以赚到生活费,没想到在这儿用上了。

    掌柜的越琢磨药方越觉得可行,深受启发,忍不住叹道:“高啊!”

    “所以我懂不懂药方?”

    “懂,懂!小公子是此中高手!”掌柜的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东大街都知道我祖父就是经营药铺的,从小就耳濡目染。”

    兴来满脸疑惑地抬眼瞅着李维,少爷啥时懂医了?他从小陪着少爷长大,就从来没见过少爷碰过药材哪怕一根手指头。

    其实李维哪里懂医,他没学过医,只不过平时感冒头痛的,没少吃中成药。现在记忆力开挂,药方都印在脑子里,就拿来江湖救急。

    “小公子实乃家学渊源,这祖传秘方厉害!”掌柜的一通夸完了,不解的看着李维,“所以,小公子的来意是……?”

    “掌柜贵姓?”

    “免贵姓佟。”

    “我有好方子,佟掌柜有没有兴趣?”

    “小公子是指刚刚的方子?”

    那方子好是好,但龙脑香是昂贵药材,走不了多大的量,佟掌柜无意花钱买下。

    李维摇头,他要合作的方子当然是要走量的,而且是海量。

    “我有更好的。”

    “小公子可别搞错了,我这里不是医馆,是药铺。”

    “我找的就是药铺!”

    佟掌柜更不解了,但好方子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他产生了几分兴趣。但是面对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心中不免迟疑,于是半带推脱:“小公子怕是不知,都是医馆开药方,再上我这里拿药。”

    其实在明代,已经出现了中成药,规模大的药店通常都会拥有一些独门方子,制成中成药售卖。

    李维走到柜台前,让小二拿来纸笔,刷刷写下几行字,然后递给佟掌柜。

    佟掌柜随意一看,不料这一眼便让他呆了半响,他举着药方细细琢磨了许久。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妇人安胎可用。

    板蓝根即大青根?大青根凉血利咽。

    这蒲公英嘛……依稀记得本草上说可壮筋骨。

    药方所列药材倒都是寻常所见,但这么组合配伍又是他从未见过的,怪哉!

    此药方莫非治跌打损伤?佟掌柜正在自个儿琢磨。

    就听李维解释道:“此药方叫做蒲地蓝消炎方,专治流行时疫。”

    若真能治流行时疫那量可是天大啊!佟掌柜眼中一亮,但又难解心中疑惑:“在下记得本草中记载的伤风处方,未曾见过此款啊。”

    你当然不曾了,李维心中有数。且不说李时珍的处方有一万多种,足有四十种剂型呢,你见过就奇怪了。而且就算去查,也是找不到的。

    因为蒲地蓝消炎方就不是传统方剂,也不是祖传秘方,它是现代中药配伍。

    这款蒲地蓝之所以会在现代社会封神,背后有着极好的疗效支撑,是平时李维感冒时的常用药。疗效好到他甚至买了这只药的股票,为此他曾仔细查阅过蒲地蓝的药理药效和制作工艺。

    以李维的理解,其组方思维应该是从现代西医的“消炎”角度出发,把具有“消炎”作用的中药搞在一起,这是现代中成药配伍的逻辑,和传统中医有所不同。

    所以说中医理论真是我国先祖的创举,在没有分子分析水平的古时,能够用哲学思维指导医疗卫生实践,并且直到现在还在不断推陈出新,是很了不起的。

    “你且等我一等。”佟掌柜拿着药方匆匆出门。

    李维料他定是拿去医馆询问去了。

    再回来时,某人已是两眼放光,掩饰不住内心激动的情绪。

    “小公子,这配方我买了!”佟掌柜急切地开口。

    “我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