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3-06章 方兴 • 陇右

卷3-06章 方兴 • 陇右

    此前,方兴跟随召公虎数次出征,在临阵前后表现出了不俗的军事素养,尤其在勘察地形和剖析地图方面,更是体现了与众不同的天赋。

    故而召公虎待他一弱冠,便力排众议,让年纪轻轻的方兴担任职方氏要职。此次西行以来,召公虎更是耳提命面、亲自点拨开导,方兴不负所望,进步神速。

    接到上陇山勘测地形的任务后,方兴片刻不刚多耽,点起了四名得力下属——土方师、形方师、山师、川师,随自己前往陇山。

    这四个人中,除土方氏为上士外,其余三人乃是中士。他们皆擅长土圭之法,能测量、懂绘制,并且熟悉各地山川地形,实战经验丰富。方兴虽身为大夫,但虚心好学,自领职方氏以来,多次请教于他们,颇受四人敬重。

    方兴准备停当,正要出发,兮吉甫也有意前往,主动请缨。召公虎大喜,安排师寰挑选三百悍勇保护,并叮嘱二人多加小心。

    一行人带足干粮和工具,便往陇山进发。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是师寰手下先锋部队的强项,攀岩涉险、穿林过河,则是方兴手下测绘分队的拿手好戏。

    日落前,众人总算攀登至陇山最高峰,名曰“九龙”。

    此地地势险峻,从平地上望,九峰汇集,状如莲花盛开,形似九龙腾空。峰上寒冷无比,初秋的山顶上,已经积雪皑皑。登高望远,陇山周边风貌一览无余。

    极目远眺,西戎所在的陇右之地尽收眼底。山脚下,正是渭水——这条镐京城母亲河的上游源头所在。

    渭水流过陇山,汧水亦从这里汇入。二水相融处,水流湍急,而秦人世代聚居之处,便是在这汧、渭汇聚之地,名曰“西陲”。

    待方兴安排罢下属工作,在一旁沉默许久的兮吉甫突然发话。

    “方贤弟,你可知这西陲之地有何来历么?”

    方兴摇了摇头:“弟实不知。”

    “百年之前,此地即不名‘秦’,亦不名‘西陲’,乃是名曰‘犬丘’。”

    “犬丘?”方兴对这名字着实陌生。

    兮吉甫道:“此地如今被兵燹肆虐,可曾想,百年之前这也曾是大周王朝故都!”

    “故都?大周竟然迁过都?”

    在方兴的印象中,似乎迁都一事只会出现在商朝。

    兮吉甫道:“大周之中衰,始于周共王、孝王兄弟,待共王之子周懿王即位,又将国势推入谷底。究其原因,乃是孝王天子抢走侄儿王位,破坏了宗法;懿王天子把国都迁出镐京,动摇了国本。”

    方兴奇道:“可这两件惊天大事,为何不见于史料?”

    “史官为尊者讳,所以涉及这懿、孝二位天子的记载,大都语焉不详,略而不言。”

    “这就难怪。不知懿王天子为何迁都于此边境僻壤?”

    兮吉甫道:“懿王天子继位之后,国势衰落、刀兵四起。懿王元年,犬戎入侵镐京;懿王七年,西戎入侵镐京;懿王十三年,赤狄入侵岐山。”

    方兴咂舌道:“没想到从那时起,戎狄就如此频繁犯我边境,直至国都。”

    兮吉甫道:“就在懿王一朝内外交困之际,偏偏天垂异象——史载曰,‘天再旦’。懿王天子深觉‘天再旦’之不祥,不顾国人疾苦,执意将国都从镐京迁往犬丘。”

    方兴知道,“天再旦”便是民间传言的天狗食月,在卜者看来,属于太阴之至不详事。

    兮吉甫又道:“犬丘乃犬戎出没之地,懿王天子不惜王师疲惫,用一场惨胜,将犬戎人赶到陇东高原。取得犬丘之地后,懿王天子嫌其名鄙陋,改名曰‘槐里’。天有不测风云,刚迁新都后,暴雨、冰雹袭击槐里,家畜家禽损伤殆尽,王都附近一片狼籍。

    “继而寒流猛增,天气奇冷,连南方之江、汉水都封冻。周人来不及防寒,被活活冻死者多如牛毛。懿王天子恐惧万分,认为是上天责罚于他,担心天神索命,寝食俱废而崩。”

    方兴愕然,心道:“当时之情形与今日之大周何其相像——昔日大寒,今朝大旱;昔日戎狄犯边,今朝五路来伐。幸而当今天子圣明,远胜曾祖周懿王许多。”

    兮吉甫道:“周懿王之后,其太子年幼无能,懿王之叔父夺其位,即为周孝王。孝王登基之后,将都城重新迁回镐京,忍辱负重数年,大周之气运才略微回转。”

    方兴插问道:“孝王天子迁离后,此地便成了秦人之地盘?”

    “正是!孝王天子颇有识人之明,犬丘之地有一部落,善马术,其首领非子又拥护大周,故而迁都之后,将此地封于非子,名曰‘秦’,为周之附庸,牧马于汧、渭之间。孝王天子才干远胜懿王父子,但毕竟破坏了大周嫡子继承之祖制,故而他弃世之前不敢立己子,而是归政于侄孙,便是夷王。”

    方兴点头道:“这夷王天子,便是先王厉天子之父、今王之祖父也。”

    “然也!”

    方兴道:“没想到,这座犬丘城其兴也忽、其败也速,竟至于此。”

    兮吉甫苦笑道:“此地命途多舛,先是犬戎聚居地犬丘,继而是懿天子国都槐里,继而孝天子迁而成废丘,后来又成了西陲秦地。”

    方兴道:“懿天子没想到,自己迁都之举成了笑谈,歪打正着,受封于此的秦族人,竟替大周守住了西陲之命门,长达百余年之久。”

    感叹之余,二人极目远眺——陇山脚下的这片沃土,似乎在无声诉说着一百年来的沧海桑田。如今的废都犬丘,已经成了秦人世代魂牵梦绕的发祥地。

    天色已晚,放眼望去,陇右之地点起星星点点的篝火,那便是西戎诸部落的扎寨之处。

    渐渐地,夜幕落下,山上严寒无比,众人皆宿营而眠,等待黎明。

    次日一早,测绘小队便开始了新一日的艰苦作业。

    通过昨日于各个角度的测量数据,对四方之位有明晰记录,今日便可将陇右地理绘制成图。

    部下经验丰富,方兴倒也清闲,于是兮吉甫拉来秦人的向导,开始一同构思下一步的行军布阵。

    “那是何地?”兮吉甫指着远处一块平原,对向导道。

    方兴极目望去,那是陇右腹地的一块平原,位于西戎诸部落阵营的身后。那平原上有许多灰点,看着像是西戎的聚居区,又有不少牛群、羊群在放牧。

    向导道:“此乃邽戎之地盘也!”

    兮吉甫道:“邽戎?是否就是上古妫姓之戎,炎帝幼女娃氏之后?”

    向导道:“正是,秦人世代居于此,倒也听闻如此传说。”

    兮吉甫点头自言自语道:“这么说,此地便是华夏发源之故地邽,亦是当年伏羲氏和女娲氏的降生地。”

    “伏羲、女娲?”方兴若有所思。

    兮吉甫对方兴道:“正是,前日周王师经过的陈仓故地,乃华胥氏之出生之地;而今日陇右之邽地,便是华胥氏诞下伏羲、女娲之处。”

    方兴道:“泮宫求学之时,便听过华胥氏典故,王畿东面之西岳华山,便是以华胥氏命名。”

    兮吉甫道:“不仅如此,我们华夏族之‘华’,便是取自华胥氏。说起华胥氏,算是所有华夏人之‘始祖母’也。”

    “愿闻其典故。”

    兮吉甫道:“传说华胥氏乃风姓之女,蛇身人首,因在野外踩巨人足迹,意有所动,忽然红光大现,因而妊娠怀孕。华胥氏由陈仓西迁于邽地,怀胎长达十二载,生下了一儿一女,儿子乃太昊伏羲,女儿便是女娲。

    “华胥氏仙逝后洪水滔天,大水从天而降,人间只剩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为了人类不绝,兄妹便商议结为夫妻。然此事羞耻,便把人类之命运托付给上天,若天不绝人迹,便让两堆篝火之烟合为一股。

    “果然,两股浓云升天之后,纠缠在一起,二人便顺应天意,结为夫妇。他们便在邽地孕育后代,成为华夏诸族、上古八姓之始祖,后人们为纪念这场从天而降之大水,亦把此地称为‘天水’。”

    方兴连连点头:“我曾拜读《三坟五典》之记载,太昊伏羲团结统一华夏各部,定都于陈,封禅泰山。取蟒蛇之身,鳄鱼之头,雄鹿之角,猛虎之眼,红鲤之鳞,巨蜥之腿,苍鹰之爪,白鲨之尾,须鲸之须,创立龙之族徽,此后,华夏人便以龙之传人自居。”

    兮吉甫道:“诚然,伏羲教民以渔猎、传结绳记事、定对偶嫁娶。此外,他仰观天地之乾坤、水火之坎离、风雷之巽震、山泽之艮兑,分阴阳之爻,而作八种天垂之象。因生地为邽,名曰‘八卦’。”

    方兴惆怅,指着远方道:“这个诞生了八卦的邽地,便是如今西戎之聚居处?”

    兮吉甫道:“华夏族东迁中原后,邽地逐渐不毛。尧、舜、夏、商各朝时,不断将罪人、叛党流放至陇右,同戎狄杂居融合,便成西戎。”

    接着,兮吉甫转身问秦人向导:“时至今日,不知西戎诸部共有多少分支?”

    向导屈指数道:“势力最强者有四——邽戎、冀戎、狄戎、䝠戎,部落皆有数万之众。此外还有诸多小部落,如姜戎、义渠戎、乌氏戎、大荔戎等,人口较少,附庸在四大戎部之下。”

    兮吉甫道:“那么,如今驻扎邽地的便是邽戎?”

    向导道:“西戎乃是部落之联盟,邽、冀、狄、䝠四大戎部的头目会轮番推举一人为渠帅,山下之戎人,便是推举邽戎部落的渠帅速答为首。”

    方兴点了点头,默然不语,暗记于胸。

    很快,时至午后,土方氏前来向方兴汇报,地图已绘制完成。

    方兴、兮吉甫览毕,果然将陇右地势、险要尽标注妥当,便欣然率部下山,准备向召公虎汇报。

    待一行人下了九龙峰,已是傍晚时分,秋风瑟瑟。召公虎、秦仲及王师众将早在中军帐内等候多时。二人回营,便把山上所绘之图交到召公虎手上。

    众将摊开地图一看,陇右之地理风貌尽收眼底,详实精准,便如同登高所见一般,皆对方兴交口夸赞。

    注:

    1、实际今陕西兴平另有“犬丘”,秦时为章邯封地废丘。本书补叙懿、孝二王之事,与秦犬丘合二为一。

    2、邽、冀、狄、䝠四部有史记载。秦武公十年(前688)灭邽、冀之戎,置邽、冀两县。秦穆公时,并狄、䝠等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