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琼音缭绕 » 第30章 漂洋过海

第30章 漂洋过海

    黄思梅被他问急了,脱口而出:“我养你!”

    夫妻两人在电话中哈哈大笑,张沈年总算放下了心中的重担。

    黄思梅这一句“我养你”,倒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有实力:

    东方琼剧团虽然没有发扬光大,但依然活得很好,在刘玉婉和刘玉山之后,村里又送来好几个学戏的娃娃,解决了剧团青黄不接的难题。

    开荒几百亩地,瓜果飘香,畅销海内外,还带领了大半个俄贤村,种上了最优良的品种,帮助他们初步脱离了贫困。

    至于黎锦的手工加流水线“双管齐下”,不但生意节节高,钟梨花和符文丽也成为了女企业家,工作室和洋浦工厂两边跑;

    ……

    所以,黄思梅更坚信: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想法就大胆闯!

    *

    黄思梅的开荒大计,轰轰烈烈。

    第一批的试种雇员,必须签订劳动入股的分红合同。

    说是签约合同,实则是给这些下岗工人的保障:不用出种子肥料、不用出田地、只需要朝九晚五下地做工,就能拿到五五分成,这种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身上都不嫌疼。

    消息一出,村里上百位下岗职工,都争先恐后地抢着要来报名。

    黄思梅考虑到开荒种地有风险,第一批只招募了五十名。同时,考虑到荒地首批种植成果不好,所以,提前预支每日30元的基本工资。

    既往开荒,首批的出果好坏参半。

    但是,下岗职工开荒,比一直务农的村民还上心:除了朝九晚五到田里,他们还起早赶黑地挑着粪箕,走街串巷去捡牛粪、猪粪,甚至去公厕挑粪来浇灌这些贫瘠的土地。

    感恩于这些“有味道”的感人画面,黄思梅在种完果树后,马上就改编了一出精彩的折子戏《芒种》。

    其中,好多唱段,因为歌词简单、旋律朗朗上口,很快就成了俄贤村村民下地鼓劲儿的小曲。

    “正月里来正月正,一日到晚种地忙,见面问好哩嘟哩嘟哒;三月里来三月三,种苗抽条心就宽,青山绿水是咱大靠山;七月里来七月七,喷药套袋护果忙,枝头点点绿果挂,颗颗粒粒是珍宝;八月里来八月半,乜候合家相陪伴,喜笑盈盈庆丰收。”

    “眼看着,枝条根根硕果累累,我的心,长着了翅膀飞:只盼着,瓜熟蒂落大丰收!忆苦思甜,不由得想起:下岗后,夜伴孤灯难以入睡,黯然神伤无人知晓,度日如年暗自流泪,心如炭灰情如冰水,自从认识了黄思梅,开荒种地勤开垦,好似那,寒冬腊月春又归,我不怕,有人背后闲言碎语把冷风吹,我们下岗工人们,种地也要在这人生的路上,潇潇洒洒走一回。”

    也许是他们的施肥过于给力,又或许是天道酬勤,首批试种的嫁接释迦和芒果,个大肉甜,果实压得树枝都弯了腰。

    等到收获的时候,大家看着一只只果子收入网袋中,都喜极而泣。

    待到果子出岛,换算成人民币再回到大家手中时,这五十位“先驱者”几乎是暴风哭泣!

    拿到分红的利润,他们更是充满了赶紧干劲,恨不得将剩下的几百亩地劝都给开垦了。

    原本忐忑不安的黄思梅,也算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一次收获的水果,属于反季水果。反季都能获得成功,对于接下来的正常出货,她更有信心。

    村长原本对于东方琼剧团的开荒种地,是不看好的。

    一来是担心东方琼剧团退货,二来也怕黄思梅弄巧成拙,让下岗职工再次受打击、引发情绪的巨大震动。

    因此,村长时不时地到开荒的地里“散步”,看着第一波的果树抽条、长成、开花、结果,他比黄思梅还高兴:“村民们能吃饱饭、穿暖衣,丰衣足食,是最朴素的想法。挺好!挺好!”

    *

    再接再厉的黄思梅,大手一挥,黄思梅将村里下岗的一百多名村民,全部都召集到一起,继续向着剩下的几百亩荒地进军。

    加配了十几台轰隆隆的柴油机,东方琼剧团带着新加入的下岗职工团队,开始了新一轮的耕地大作战。

    琼剧团乐队的老人们,原本专注于两地茶楼的茶楼经营,但在黄思梅的号召下,不得不加入了这个“农忙”大作战:因为蒙华香说了,不能因噎废食!

    说人话就是:种地不能耽误唱戏!

    为了哄蒙华香开心,黄思梅干脆在每日上工前,都让大家集体唱琼剧。

    美其名曰,提气鼓劲!

    一开始,大家都笑称来开荒种地还顺便进修琼剧唱腔。

    为了减轻大家唱琼剧的负担,黄思梅亲力亲为,每隔十天半月,就给大家更新一段折子戏,唱腔力求以中板、通天韵为主,歌词更是简单通俗、朗朗上口。

    因为这些歌曲基本过耳能熟,久而久之,不仅开荒团出口能唱,就连俄贤村的村民们,也喜欢在下地前,先亮嗓唱上几段。

    一时之间,俄贤村的琼剧歌声在田间飞扬,绕梁三日,连绵不绝。

    “忙耕种,青山绿水交辉应;俄贤美,俯仰天地春无限。”

    “海风吹来福气阵阵,人杰地灵秋凉春暖;芒果飘香菠萝大,释迦颗颗甜胜蜜。”

    “身虽劳苦心欢畅,一口椰汁倍舒爽;自强不息奋发起,万众一心斗志高。”

    “试种新苗结硕果,脱贫致富奔小康;改天换日只争朝夕,誓以热血建新天地!”

    ……

    黄思梅不但引进了很多新品类的果苗,而且还大胆尝试了水库家禽和鱼苗养殖。

    趁热打铁,黄思梅组织大家把水库围了起来,水库里放养了一批罗非鱼苗,又在水库岸上围了几十亩地,买了几百只大鹅。

    罗非鱼刺少肉多,易于养活,放水库散养,对于没有养鱼经验的琼剧团来说,省心省力。

    倒是几百只大鹅,除了下水库捕鱼外,还需要弄点自制的饲料,不过大鹅不挑食,简单的地瓜叶剁碎也能算一餐。

    首批罗非鱼和大鹅,就大获成功。

    黄思梅迫不及待地给远在大陆跑市场的张沈年,打了电话报喜:“罗非鱼个头足足一斤多,大鹅个个十来斤,简直不敢想象!大伙儿脸上都笑开了花……”

    电光石火间,张沈年一拍脑袋:“我在内陆本地电视台,看到他们有最新培育的黄鲳鱼,这种黄鲳鱼,鳍黄皮白、个头好看,而且肉多刺少、肉质鲜嫩,我看电视里,厨师介绍它的做法还非常简单——只需搭配姜葱上锅蒸,再上酱油水,味道就无比鲜美……”

    黄思梅在小本本上,写写画画,眼冒金光:“那你快想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带点鱼苗回来?”

    让张沈年意想不到的是,这黄鲳鱼的生命力都极其旺盛,他用打氧机从内陆一路颠簸,回到东方俄贤岭,足足两箱的小鱼苗,竟几乎没有损耗。

    夫妻两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未来,这黄鲳鱼还能反卖到三亚、洋浦和内陆去!”

    海岛人民,靠海吃海,习惯了吃海鱼,但是时不时也想换换口味,尝尝新食材。

    三个月后。

    继罗非鱼之后,新上市的黄鲳鱼,再次成了几个城市热卖的“好东西”,一度供不应求,黄东华直接从三亚赶回俄贤村,拦住打捞队就强烈要求给自己留鱼:“肥水不流外人田!这黄鲳鱼和罗非鱼,必须先供应给咱们土货进城的核心战场!”

    虽然李东明和林娇娇自上次被怼之后,安分了不少,再也不敢轻易招惹东方琼剧团。但是在市场供应上,他们依旧是偷偷派人前来偷师,专门和黄东华打擂台。

    这一次上新的淡水水库鱼,李东明和林娇娇就算想偷师,也一下子找不到供货的货源,可让黄东华大大地出了一口恶气。

    黄思梅知道他这些年在三亚坚守的不易,摆摆手让捕捞队把打氧机和鱼箱备好:“咱们黄总开口了,那必须优先供应给他!”

    大家相视大笑,欢愉的气氛在整个俄贤村上空荡漾。

    *

    开荒种地,欣欣向荣,合作的职工团和东方琼剧团都喜气洋洋。

    只有一个人,愁眉不展。

    虽然黄思梅时常教大家唱折子戏,但在蒙华香心中,这毕竟不是正规的“琼剧大戏”,而且茶楼如今的KTV,茶客们点歌,全是靡靡之音,几乎听不到大家唱戏,让她憋着一口闷气。

    本想借故骂醒这些年轻人,可偏偏这些后生们非常勤勉,虽然天天跟着黄思梅开荒、做生意,但却从未放松过基本功的练习:每日鸡鸣时分他们必定起床吊嗓练功,两个茶楼演出日,他们每一次的演出,也都精彩纷呈,从未掉链子。

    所以,琼剧被流行音乐排挤,不是因为东方琼剧团的孩子们演得不好,而是老一辈的瑰宝,似乎正在被时代抛弃。

    “看我看一眼吧莫让红颜守空枕,青春无悔不死,永远的爱人。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飘去飘来的笔迹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语,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

    蒙华香听着录音机里的靡靡之音,眼眶不由得潮湿。

    她和媳妇都想力挽狂澜,奈何时代的铁蹄,还是把她们无情碾压。

    好在,东方琼剧团还在苦苦坚持,即便没有逆流而上,却也在流行音乐席卷的浪潮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希望在很久很远的将来,琼剧也能同这靡靡之音一样,响彻天际。

    *

    察觉到婆婆郁郁寡欢的情绪,黄思梅立即把张沈年召集回家。

    夫妻两人使出浑身解数,可蒙华香却依旧哀哀戚戚,面露愁容。

    张沈年琢磨良久,和太太商量道:“解铃还须系铃人!依我看,不如带阿妈出海去看一看,也许她就不会那么悲观和失望!”

    “如今海岛之内,都难觅琼剧演出踪影,去了海外,岂非让阿妈更伤心?”

    听得黄思梅这么说,张沈年哈哈大笑:“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如今海外华侨们思乡心切,琼剧在东南亚一带,依旧盛行,华侨们还自动组织了各种票友团,每到周末,各大公园里,都有简易的琼剧戏台,二胡一响,锣鼓叮当,立即开唱……”

    黄思梅越听越入迷,抓住张沈年的双手:“快!快安排!我也想出海去看看!”

    如今她比老黄牛都勤快,天天就盯着十里八乡的各色传奇故事,忙改编剧本、忙写折子戏、忙着把琼剧唱进田间地头里。

    刚刚张沈年提及的票友会,却是勾起了她极大的兴趣:如果能够培养更多的票友,不就有了更多的人一起传承琼剧了吗?

    只不过,这票友会怎么推广?活动怎么安排?都是学问,黄思梅决定,出海好好学习起来!

    见太太如此激动,张沈年大手一挥,就安排了一趟东南亚沿海义务巡演。

    蒙华香对海外票友会的说辞,半信半疑。

    但顾及这是孩子们的一番心意,乐呵呵地就跟船出海。

    因为是轻装出行,除了乐团师傅们,琼剧团只出动了五个人:蒙华香、张沈年、黄思梅、刘光伟和吴琳琳。

    刘光伟和吴琳琳是首次出国,两人兴奋得好几宿都睡不着觉。

    *

    第一站,泰国。

    张沈年临时召集了当地票友会的戏友们,排练了一部《打金枝》拉开帷幕,演员们粉墨登场。

    第一场的演出地点,正是泰国的首都曼谷。

    戏剧《打金枝》是个比较有名的传统剧目。

    剧本讲述的是唐代宗年间,汾阳王郭子仪80寿辰,家中七个儿子、八个女儿都是夫妻双双前来祝寿,唯独三儿子郭暖一人独自前往拜寿,其妻子升平公主自恃皇家身份不去祝寿。

    郭暖在寿宴上受哥嫂姐妹嘲笑,饮醉回宫,怒极和公主据理以争,并借酒壮胆殴打了公主。

    公主怒而入宫向父皇母后添油加醋痛斥郭暖;而郭子仪得知公主被打,也立即绑上儿子郭暖进宫请罪。

    唐代宗感念郭氏父子有功于朝,只简单恐吓一番,还让皇后分别劝说公主和郭暖,非但未治郭暖的罪,还让郭暖连升三级。郭暖与公主也和好如初。

    该剧经典用流传,且剧本张力十足,多处场景和唱词都让人忍俊不禁,深得海外侨胞们的喜爱,也是票友们常常会选唱折子戏的经典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