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一夜春风来 » 第十七章 刘家村怪事

第十七章 刘家村怪事

    晚上,顾修烨回来得很晚。

    “王爷辛苦了,用晚膳了吗。”

    阿梨为顾修烨解下了披在身上的披风,发现有些湿气,料想是下午下雨时顾修烨还在外探查灾情。

    阿梨从顾修烨平淡如常的脸上得不到任何信息,但还是能察觉到顾修烨看到自己还在等着他一起用膳时,脸上闪过的一丝惊讶,随后又恢复冰冷。

    “下午的事,我已经听吴刹说了,”顾修烨没有抬头,而是去夹碗里的菜品,“王妃做得很好。”

    “王爷在外面处理公务,臣妾也自然是要管理好宅子里的事。”阿梨笑道。

    阿梨惊讶于顾修烨是如何在回到府中的一瞬间就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但转念一想,吴刹是王爷的贴身侍卫,出了事当然是第一时间汇报了,没准就在吴刹出去安排人手的那一会儿就已经把消息传出去了。

    “老妇的儿子已经找到了,不过看样子应该不是她所说的痨病。”

    “不愧是王爷的手下,居然还能分辨是不是得了痨病。”

    这么短的时间里居然搞清楚了这么多事情,阿梨不由得夸赞道。

    顾修烨抬起了头,缓缓说道:“我的手下都是武门出身,没有一个会瞧病的。”

    “那是...怎么回事?”

    顾修烨喝了口汤,语气一如既往的平静。

    “王妃懂些医术,待会儿去见见支哨吧。”

    支哨是这次吴刹派过去跟踪的侍卫。

    “好。”阿梨答应道,感觉到情况不大对劲,连吃饭也有些心不在焉。

    饭后,顾修烨就带着阿梨去了书房,书房的位置位于宅子的内侧,是个更为僻静的地方。

    走过几道院墙,跨过几道木廊,一座建在池塘之上的房屋赫然呈现在阿梨面前。

    小翠见走进书房的路是几块铺在池上的大石块,担心阿梨夜晚太黑看不起脚下踏脚的方石,连忙跑上前想要搀扶一下阿梨,不想顾修烨已经提前牵住了阿梨的手。

    两人出来时外边又开始下起了雨,淅淅沥沥的小雨一刻不停地倾洒下来,没有添衣的阿梨顿时觉得早上穿的一身有些单薄。

    进入书房,顾修烨与阿梨一同坐定后,屋外进来了两个人,分别是吴刹和一个身形比他矮瘦些的侍卫,阿梨猜测他就是支哨。

    “支哨,你把今天下午所见再与王妃说一遍。”

    “是。”被唤作支哨的侍卫毕恭毕敬地回答道,“今日我跟随老妇一同回到了离这里三里开外的刘家村.....”

    支哨的身形与顾修烨的其他侍卫不同,他更适合做侦察和跟踪,追踪一个毫无防备的老妇人对他来说并不难。在顾修烨早些年带兵出征的时候,他甚至能一个人潜入到敌方五万人的军营之中,悄无声息地拿下对方首领的人头。

    支哨一路跟踪着那个老妇。回去的路上,老妇人并没有碰到什么人,也没有去别处逗留,径直带着粮食回了家。

    只是支哨发现老妇每经过一个路边的小土庙都会停下来,合着双手念念有词地说了些什么,样子看上去像是在祈祷。

    有一次,他率先躲进了前一个小土庙的草丛后边,想要听清楚老妇人在讲些什么,但是那个老妇人祈祷时好像用的不是方言,总之是支哨听不懂的语言。

    尽管如此,支哨还是靠着他记忆记了下来,没有太多失误地复述给了阿梨。

    支哨又跟着老妇经过了十座土庙,过了一道破损的木桥,路过了一大片被水淹没的田野,田野里没有一棵庄稼。

    通过村口立着的牌匾时,支哨知道自己已经到了刘家村。

    支哨刚进村就发现里面有些不对劲,村子里静悄悄的,现在是白天也很少有人出门走动。

    支哨一边疑惑一边跟随着老妇到了她的家里。

    刘老三的家在村子的南边,因为位置离村子的中心较远,人户较少,走了一小段杂草丛生的小路,才到达老妇的家。

    破烂的茅草屋顶,年久失修的炉灶显示着这个家里没有强壮的劳动力。

    老妇颤颤巍巍地走进屋内,支哨趁机跑到屋子的另一侧,耳朵靠近破烂的窗户,仔细关注着屋内的动静。

    只听见老妇人轻声道:“儿子,娘回来了,看看这是啥?”

    支哨并未听见屋中有人回应,便小心地透过破烂的窗户往里看了一眼。

    老妇晃了晃手里的一大袋粮食,高兴地对着床头继续说道:“一大袋吃的,嘿嘿嘿,这够咱们娘俩吃一段时间了。饿了吧,我这就去给你弄吃的,等着啊。”

    说完,又给床上的儿子掖了掖被子,才提着东西出去了。

    屋里黑漆漆的,没有点灯,支哨站在窗外除了床上一个隐隐约约隆起的身影什么也看不见。

    老妇在外面忙活着烧火做饭,但似乎发现没有柴火了,于是又背了把砍刀出去了。

    支哨轻手轻脚地走入屋内,借着窗户透进的日光,支哨看清了藏在黑暗中的脸。

    此人的脸上呈现出一种病态的苍白,眼眶深陷,周围是一圈棕褐色的暗斑。这人的呼吸很轻,饶是听力很好的支哨俯下身也没能听出他的呼吸声。

    支哨试着将手指探到了他的鼻下,感受不到一丝气流。

    支哨又将手伸到了他脖子的一侧,中指和食指并拢轻压在他颈部的动脉上,然而依旧没有感受到任何搏动。

    支哨本想继续检查一下这个人的其他部位,但老妇走入院中的脚步声让支哨收了手,身形一晃退出了屋内。

    等老妇烧好了粥,外边已经天黑了。

    老妇点起一盏微弱的油灯放在她儿子的床头,用勺子翻动着滚烫的粥,凑到嘴边吹凉,又念起了下午在土庙前念的那几句生涩的如咒语一般的语言。

    悠长古老的语调伴着村庄中不知何时敲响的木鱼声,让支哨有些精神恍惚,凭借他的定力很快就恢复过来了,但下一秒屋内发生的诡异的一幕竟让他险些乱了分寸。

    刚刚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呼吸脉搏全无的人居然一下子坐起了身,捧起了老妇递过来的碗咕咚咕咚把粥灌了下去。老妇则是满脸慈爱地抚摸着他的背,让他慢些喝。

    她的儿子没有回答,样子极为笨拙地回应着老妇的话,果真放慢了喝粥的速度。随后,老妇就带着她的儿子出门去了,没有多余的解释,这似乎是她们的日常活动。

    由于她们走的方向是去往村子的中心,看着村子中央方向亮起的火光,支哨料想那里的人会很多,不再方便自己的追踪,只是等到老妇和她的儿子离开后,远远地望了一下村子里的情形。

    更加诡异的一幕出现了,白天安静的村子到了晚上几乎每家每户的村民都出来了,村子中心熙熙攘攘的,但是却互相没有交谈,只是默默地朝着一个方向走去。

    由于位置太远,晚上视野受限,支哨也实在无法弄清她们去了哪里,记住了大概的位置后,支哨又是身形一闪,如同幻影一般消失在了夜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