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画龙点睛?要加钱哦 » 第13章 城楼观景

第13章 城楼观景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清晨的阳光洒向室内总是明媚而温暖的,无论窗外你是刺骨寒风还是滴水成冰。

    耳听保安巡逻时断断续续哼唱着著名的京剧片段,悄悄将身子躲藏在被中,每个起床困难户都有赖床的各种理由。

    “起了吗?”牛志强用臂膀怼身后的许健。

    俩人只有一张单人床一床被,只能挤。

    “早起了,从你一动我就醒了。我在想,不行把家里那二十几刀好纸拉过来。”

    “你还是省省力气吧,古文化商城最不缺的就是卖宣纸的。我曾经数过,仅主街辅街主营卖纸的厂家店就有十多家,这还不包括卖文房四宝兼营卖宣纸的,加一块三十几家只多不少。一百多家商铺,三十多家卖纸,还有咱们什么事;咱干就得干别家没有的,或很少有的,最好是独上份。”

    “话好说,可具体干什么呢?”

    牛志强说话时,发现柜台上不知什么时间多了一堆东西,问:“你晚上出门没锁门?”

    “丢东西了!”

    “还没发现丢,只是柜台上好像多了点什么。”

    “谁放的‘煎饼馃子’,还热乎着呢。”

    许健二步窜至柜台旁,检查着上面的东西。

    这时牛志强也凑到近前:“吃吧,没毒,刚我爸来过!这手绢是他的,我认识。”

    “你爸刚来过,确定。”后面许健本是想说“你爸不是对你不好吗”,但没说出口。

    “父爱是无声的!”

    牛志强一句哲人的名言,让许健颇感意外。

    津城的煎饼馃子,自然是津城人最爱的小吃。它是由绿豆面滩成薄饼后加入鸡蛋,再夹上油条或者薄脆的“馃篦儿”,配以面酱,葱末、辣椒酱,口感咸香,香辣酥脆。

    吃完煎饼馃子许健便去取窗帘,然后又去管委会换合同。一个多小时后,怀里抱着二本各一寸半多厚的《电话大黄页》回来。没进屋便听见喊:

    “就这破玩意儿,两本100元,够咱哥俩半月的房租了;不买还不行,破玩意儿可有什么用;是,现在不收钱,但早晚不还都是咱俩的债吗。……对了,早上七点多钟伯父确实来了,找你又不知道是哪家,于是便去砸管委会的门;正巧今天是小穆值班,他直接就给领过来了,看咱俩睡得死死的推了二把儿都没反应,还问喝了多少酒?我说滴酒没沾,小穆说还滴酒未沾,现在酒瓶子还在桌子上摆着呢。后来还让保安爱累盯着点咱的店,没锁门。”

    “还有,小穆的父母老例儿特别多,每年春节都让邻居大爷给写春联,说是图个吉利;前几个月写字的大爷死了,碰巧小穆又在古文化商城上班,便让买两张富贵吉祥好词的春联,可小穆转了两天也没有看见有卖的。想让你受累写两套,我大包大揽说没问题。赶哪天你给写写,也算是还了个人情。”

    牛志强一喜:“管委会的人都买不到春联,证明肯定没有。咱儿为什么不写春联、卖春联!”

    许健一指牛志强,高兴地说:“开窍了、开窍了,看看,在我的带动下,这才一天就开窍了。行,我这个当师傅的可以满徒了。……可我怎么没想到呢!”

    接下来便去买纸。

    隔壁就是宣纸店,老板一见俩人自然是十分客气。一刀万年红,一刀半生半熟万年红洒金,全按批发价格,也算是给足了面子。

    宣纸,一刀是一百张。

    写什么词呢,两人开始犯愁。平时只留意吉祥用语,最常写的如“厚德载物”、“知足常乐”、“天道酬勤”、“惠风和畅”、“见贤思齐”、“闻鸡起舞”;祝寿的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居家平安的有“万事如意”、“风顺家兴”;祝新婚吉庆的如“龙凤呈祥”、“白头偕老”;祝开业的有“财源滚滚”、“日进斗金”;祝升学的如“金榜题名”、“独占鳌头”;这些张嘴就来顺手就写,可写春联…还真没储备多少。只记得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但那是经商开业用的。

    许健:“不如我去趟新华书店,买几本书。对,想起来了,上美院图书馆借借;图书馆里肯定有我见过,当时也没理会,肯定有,我去看看。你那辆破自行车还在二楼了吧,正好我骑!”

    “现在正是寒假,图书馆还有人吗,可别扑个空,打个电话问问?”

    牛志强翻许健上午刚拿来的电话大黄页,找到美院办公室电话一栏刚想打,许健说:“这活还是我来吗,我的专利。”

    电话响了两声通了,是校团委王书记值班,都挺熟。许健先是一通寒暄,然后又是一通神聊,最后才论上正题;最后商定,到校传达室给王书记打电话,他本人就有《春联大全》。

    人熟是一宝。

    半小时许健回来,取来《春联大全》,同时还买回丙烯金粉。一进门,许健便撕掉金粉的标签。

    书写春联多用的是红纸,一种是墨写用洒金红宣,另一种是用金粉写用普通的万年红。而所用金粉有数种,传统工艺一种是“金”粉调胶写,因“金”粉多为铜或合金组成分量重且不溶于水易沉底,书写时笔沾的金粉时多时少,极不美观;另一种传统方法是用清漆调松节油,因松节油挥发快,没有半小时便拉不开笔了,损笔不实用。最省力最便捷也是最低廉的,就是用丙烯金粉。

    我国始于80年代研制的丙烯颜料是由丙烯和其他水溶性树脂所制成的聚合颜料,不发黄不掉色而且易干,可与传统的国画颜料共同使用。但使用之初只叫“丙烯画颜料”,并没有像后来的叫“丙烯国画颜料”,以至于许多专业美术商店因没有“国画”二字,而将其误归入油画颜料类许多年。也不算错,丙烯最早就是油画专用。

    丙烯颜料溶于水,沾些“丙烯”调些水,可浓可淡,随意发挥得心应手,全无压力。可走遍古文化商城竟没有一家卖丙烯颜料,由此可见许多画家书法家并不认同。刚问过隔壁老板,他说丙烯是油画颜料,咱家是国画店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