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画龙点睛?要加钱哦 » 第25章 以店为家

第25章 以店为家

    “我想买二把座椅和茶几,可以喝喝茶,来人也好坐坐,你写字写累了也可以歇歇腿。

    来个人也显得咱家有气派,下午不是我大姨哥要来吗。现在咱屋里除了画什么都没有,也显得寒酸。”

    许健看着牛志强写字,没有两分钟便突然蹦起来就要往外走。

    “买两把大点的椅子,最好晚上能当床用。天天跟你挤一张单人床,睡一宿觉跟没睡似的,都快累死了。”

    “还是咱俩去吧,省得买回来你又说不行,那可就麻烦了。”

    “过了运河就是家具城,来回用不了二十分钟,实在拿不定主意打个电话,家具城肯定有电话。”

    “还有你家老许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太小看你哥哥了;走了!”

    半多小时,一阵电三轮车的突突声而远而近停在店外,牛志强向外张望见许健正坐在车上招手,示意自己出店搬东西。三轮车上是两个藤编座椅,后靠是床前倚是椅,和一个同款的上镶玻璃茶几。

    座椅茶几往后墙一靠,足足占去多半面墙,美中不足的是画店立马少了十分之一的空间。不过,藤椅古色古香的,与画店经营风格配套,挺雅。

    “多少钱?”牛志强问。

    “160元。”许健拿了两套春联边递给送货的司机,边说。

    牛志强在座椅上坐好,往后靠了靠背,感觉舒服;又双手扶着椅子背抬臀,然后又左右晃动,最后将靠背后移推拉成床,双手举过头顶,向后倒去平躺在床上,边大喊道:“我终于有床啦!”

    画店,是俩人生命中的另一个家,是维系生活的职场;而床,自然是避风港,是自己的“窝”。

    许健平静地看着牛志强,淡淡地说:“至于的吗!你累,我就不累啦。”

    “咱们楼上二楼,左首有家批发宜兴泥壶的,一个壶六个杯两个茶叶罐,要好点贵点的。”

    “今天怎么了,怎么肯花钱了,还要好的贵的;还是你去吧,我不懂壶。”

    “可你比我会划价!”

    “这倒是实话,这是我的专利。”许健去楼上选壶。

    画店,对应的是书画购买群体,他们多是古代文化的偏好者,往往都比较喜欢复古一些的店面布置和传统陈设,而以传统韵味加中式现代风格点缀迎合购买群体心理,可以迅速拉近店家与购买者之间的距离,减少陌生感。

    许健买了把曼生石瓢壶进门,俩人端详半天后,牛志强便开始烧水开壶。

    石瓢壶是紫砂传统经典造型,源自舂米的石碓,口小腹大;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饱满而丰润,刚烈而古拙,端庄秀丽。

    牛志强上大学前在工艺美术厂,曾跟师爷蹭了两年酒、蹭了两年茶,对茶道并不外行。

    “开壶”,其实无非就是为了去除壶中的一点陶土味道而已;而最古老的方法往往是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很简单,锅内放生水浸过壶身,记住壶盖一定不能盖,放在旁边碰不到壶的地方,以免磕伤,水开后半小时关火放凉即可。

    这时候,门一开进来两位臂上佩戴“存车”红袖标的中年人,都是绿军大衣绿军帽,许是为了方便,俩人都将帽绳系于帽顶,露出半个耳朵。

    “老板老板,我们是存车处的,我们队长说了找你们要四副春联,可不给钱啊!”

    “存车处,古文化商城还有存车处?”

    “古文化商城,仅开业那天客流量就上万人,没有存车处上万人的自行车谁给看着,丢了怎么办;古文化商城四个角四个存车处,所以我们队长让我们哥俩来找你们要四副春联。”

    许健没说话,拿了四套春联,递上。

    “嘻嘻,还得再给两副,还有我们哥俩每家一副,所以一共六副。”

    许健依旧没说话,一笑,又递过两套。俩人离店。

    “喂老许,我认识你好几年,头一次见你不说话,破天荒!有事?”

    “一看这种人就不是个‘好饼’,跟我们家老三一样,我就懒得搭理他。虽然,我也并不算是什么好人。”

    “好饼”,津城土话,就是好东西的意思。

    想不到,许健还有看不惯的。

    “我还有包花茶。”说着,许健把茶叶扔在桌上。

    “老板:我们是来取画的,昨天我父亲订的。”

    门被推开一条细缝,门外站着三个人。

    “请进,快请进。”

    许健将众人让进屋,牛志强把昨天老中学校长,订的那幅工笔牡丹画拎到近前。

    年近五旬的中年人,一看就是见过场面的领导干部,从上衣口袋中取出许健昨天留下的收据,许健看了一眼又还给他。

    “我父亲昨晚一回家,便夸老板的字好。春联,我也看了,写得确实不错,所以我父亲还说想让老板给写幅‘陋室铭’,就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那段;不要太大,二尺斗方就行,配上框,算算多少钱现在就把钱结了;等你们写完字配好框,我再来取。”

    斗方,正方的书画作品都叫斗方。

    许健:“咱们都是老熟人了,便宜点,一百块钱吧。说实话,我们牛老弟写的字就是好,今天上午美院书法系的老主任还过来了,还夸我们牛老弟的字好,日后准能升值。对了,还给写了幅春联。”说着,许健取出上午老教授孙子写的春联大伙看,不过可没实说这是教授孙子写的。

    中年领导和两名同事看着春联,一直在频频点头连说写得好。

    领导介绍:他是搞建筑设计的,曾考察过全国各地著名的建筑;他就发现,全国各地基本上都有写春联、贴春联的习惯,并不是咱们津城市一地特有的风俗。在一些边陲山寨,有的房屋是明代的建筑,甚至是元代建筑,许多山寨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山寨,根本不认识字,于是就在红纸上画几个圈,左边画几个圈右边也画几个,然后贴在门框上,便算是春联了,图的是吉利、顺。在黄土高坡窑洞,也曾有这样的发现;为此,他还特意询问,当地人介绍说画圈可不是随便画的,都是找当地最长寿最德高望重的人画的,而且还要送上一份大礼,同样画圈者也要诚心斋戒后才能画圈圈。看起来写春联贴春联,并不是简单一写一贴这么简单,都是有一定的讲究和风俗理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