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露水香 »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八章

    小玲并没有想去的地方,最后便和苏沙一路同行,她穿着一双带跟的凉鞋,走在地埂上的时候便会左右摇晃,苏沙想上去扶她又觉得于“礼”不合,自顾自的走吧又与同窗之“谊”不容。左右为难之下,只好转过身来边退边走,同时将两只手臂抬起放在小玲身前的两侧,一旦小玲无法保持平衡的时候就可以扶一下自己的手臂,就这样艰难的走了一段之后,在田间小溪边的一座小桥下,两个人找到了一处怡心之地。于是相向而坐,小玲额头已是香汗微渗,不停的用手在脖颈处扇动,平复了一会儿,两个人便继续开始不设边际的漫聊。大概是苏沙平日里一心埋头于书册、离群索居的风格让小玲充满了好奇,她不停的向苏沙询问着一些关于苏沙个人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苏沙除了自己宏大的“理想”不好向人直白之外,其他的事也没什么不可告人之处,在苏沙看来很多稀松平常的事小玲却显得意味浓厚。意犹未尽,月已斜挂,到了不得不回去的时辰,二人才缓缓起身,暗自叹息着时光的飞逝。

    苏沙以同样的方式“护送”着小玲走出了田埂,只是二人不再像来时那般局促,小玲还会时不时的故意晃动自己的身体,看着苏沙欲罢不能的样子自己低着头偷笑。

    回去的路上要经过一座立交桥,桥上是铁路,桥下供行人与机动车通行,由于道路十分的狭窄,又没有专门的人行道,旁边不断有汽车飞驰而过,二人只好一前一后,小玲走前边,苏沙断后,桥下没有灯光,月光又被梁柱遮挡。小玲走的很缓慢,等从前面驶来的一俩小车刺眼的灯光照射过后,小玲被突然出现在自己眼前的黑影惊的尖叫起来,苏沙也被突然闪现的黑影吓了一跳,情急之下,侧步上前挤到了小玲与黑影之间。对方不知怎么的就被挤倒在了路上,嘴里嘀咕着骂了起来,苏沙还没想好该如何应对,小玲便上前拉起苏沙的手就跑,二人跑出很大一段距离之后,才松开手蹲下来边笑边喘气。

    平静之后,小玲却又开始担心对方的安全,撺掇着苏沙回去看看,苏沙也怀疑对方可能是喝多了酒,若真是如此,很可能会被过往的车辆不注意撞到。于是二人又返回小桥方向边走边查看,等到桥下时,苏沙在前边走,小玲跟在后边紧紧的拽着苏沙的衣角,经过查看,没发现对方人影,二人才放心的返回驻地,一路上少不了互相打趣。

    有了那天的交谈和经历,苏沙与小玲互相间熟悉了不少。日常碰面,也比之前随意了很多,或驻足闲谈,或并肩而行,成了家常举动。几天之后,小玲联络到三四个同学之后,又跑来邀苏沙一起参观孔庙,登泰山,逛青岛。妈妈和姐姐为苏沙准备的游资颇丰,于是苏沙便欣然同行。苏沙因为受到周围偏见的影响,对儒家文化一直以来都心存抗拒,很少触及。这中偏见大概从“五四运动”起就一直沿续着,最明显的表现是平常百姓谈起孔圣人时不再抱有“至圣先师”的尊崇,而是以一种不屑的语调称之为“孔老二”,故而苏沙的孔府之行也只是抱着从众的心理看热闹。出了孔庙,赶到泰山脚下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了。家住本地的同学建议几人连夜爬泰山,这样的话正好可以黎明观日出。大家讨论之后,众人皆附和,只有小玲担心自己会体力不支,又怕连累大家,面露难色。苏沙在一旁即宽慰又打趣的大声说道:“没事儿,有啥好为难的,你要是爬不动,我背也把你背上去!”苏沙没想到小玲听了之后便应声而起,盯着苏沙反讥道:“这可是你说的,背我上泰山”。没等苏沙做出反应,其他人听了小玲的话也跟着一起起哄,于是众人在哄笑声中启程了。

    等大伙儿嬉笑、说闹着爬到“中天门”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钟了,但爬山的人却络绎不绝,苏沙从小在东山里爬上登下,并不觉得劳累,在中天门稍事休息后便开始继续攀登,没走出多远苏沙扭头发现小玲不见了踪影。返回去找的时候,看见小玲就站在不远处路边的石阶上,正歪着头望着自己笑,那神情当中洋溢着挑衅的味道,其他的同学也都停下来准备观看眼前的这出好戏。

    苏沙当即明白小玲这是要让自己兑现承诺——背她上山。苏沙在众人面前有些难为情,不过他也清楚小玲的的确确有些吃不消了,便一边挠头一边走到小玲面前,转身把背支了过去。小玲到是很大方,心安理得的爬到了苏沙的背上。一边还笑个不停,生怕爬山的人看不见似的。这一切都完全出乎了苏沙的意料,他本想着小玲只不过是拿自己开心一下,并不会真爬到自己的身上,这是苏沙头一次与别的女生有如此亲密的接触,心中虽然觉得不大妥当,但势已至此,反悔岂不是太过无趣。况且是众目睽睽之下,应该没有太多可指责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自己有助人的嘘头!苏沙背着小玲没走出多远,小玲便爬不住了,他没有像寻常背人时,将两只手背到后边托住对方的大腿,苏沙觉得那样做实在不够妥当,所以全靠小玲自己用力箍住苏沙的脖子吊在后背上。

    原本小玲也只是想拿苏沙逗乐,至此也算是尽了性,苏沙便半蹲着把她放了下来,有了这一凡折腾小玲比之前更加疲惫,坐在路边的护墙上迟迟不肯起来,苏沙拿她没折,只好站在身旁等着。看着苏沙无奈的表情,小玲反倒得意起来,嘴里说到:“反正有人逞强非说要背我上山,今天我也豁出去了,比起羞臊来我到更想见识一下一个男子汉到底是他的牙齿硬还是脊背更硬!”苏沙明知道她是在激将却也不肯就此低头,憋足了气再次蹲到了小玲的身前,小玲站起身来摆了摆架势,见苏沙一副坚定不移的样子,笑着打趣道:“行了,就算你脊背硬!你不怕累,我还怕被硌呢。”苏沙讪笑着站了起来,问到:“那你还能爬动吗?”小玲轻声回到:“你拉着我就能”,于是苏沙伸出手将小玲的的手握住,拉着她上山。

    苏沙之前和小芳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也不曾有过这样近距离的接触,那时候两人的手常常会碰到一起,每次苏沙都会心跳不已,很快的便将手移开。

    一路上苏沙和其他的同学虽然言行举止如常,心中却涟漪难平。等别的同学跑到前边的时候,他和小玲两个人除了偶尔说上一两句话化解彼此的尴尬外,其他的时间两个人很少说话,仿佛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通过手指的触碰得到交流,又或者此刻再也不需要有其他的交流。有别的同学见两人走的太慢,便上前来要拉小玲的另一只手,小玲却说什么也不肯。

    等快到山顶时候,已是凌晨两点左右,苏沙看见有个人急匆匆的从山顶跑下来,等对方走近了才认出来是小玲当时的追求者,他前几日回家探亲。不知又如何先到了山顶,苏沙见了急忙想松开小玲的手,可小玲却死死的抓住苏沙的手不肯松开,也不理会已是满脸胀的通红的追求者,苏沙又不好强行抛开小玲,只好两边应和、强装自然。

    好不容易到了山顶,男女各自投宿,苏沙躺在床上思量着刚刚发生的事。小玲是学校里的名人,人漂亮,又是学生会、广播站等社团的骨干分子,中专两年多以来,身边追求者不断,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都坚持不了多久便黯然收场。苏沙起初因为自己痴心于表妹,无意关注她人,后又立志读书,也没心思去理会他人的情史,只是最近几天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他有些理不清由来,不知该如何安置!

    早晨苏沙被人从睡梦中叫醒,走出旅馆大门的时候,小玲已站在门外的石阶上等候,苏沙踌躇着不知该不该再和小玲一起。他并不清楚小玲和她追求者之间的事,他没理由去问,小玲也没心思说。等小玲的追求者走过来的时候,三个人一起随着观看日出的人群来到了最佳的观日地点。

    山间云雾缭绕,强大的气流推动着一团团的云雾在山间相互追逐,就像是公园里的旋转木马。等了大约半小时的光景,终于见到一绺红日出现在云缝里,人们争着照相留影,小玲执意要与苏沙一起合影,苏沙看着旁边涨红了脸强装笑意的小玲的追求者,找了个说辞拒绝了,小玲听了之后赌气转身,一个人向山下走去,追求者连忙追了上去,苏沙和同来的几位同学远远的跟在后边,大家忙着拍照留念,只有苏沙一路上都在暗自盘算。

    此时的苏沙正痴迷于《周易》,他对周易之中的象、理、数初有体会,也能从日常的事物中领悟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包括各爻的“当位”与否,“得中”与否,“相承”与否,以及相“应”与无“应”,这些似乎都可以结合人事找到直观的体认,但唯独对“四象”如何生“八卦”含混难通,这可是由“理”到“象”,由无形物到有形物的关键,可无论是因素掺入还是时间流转,苏沙都无法获得自己能认可的结论!

    《周易》所描绘的“象思维”,宏大而生动,不知为何后人在传承当中渐行渐远,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不多。比如以眼前而论,苏沙与小玲的相处让人内心人愉悦,可以以“兑”卦为象,但是二人又身处泰山之巅,面前是悬崖陡壁。或者从时间的角度观象,剩下不到两年的时间,大家将面临毕业,各奔东西,前者是“不得不止”,后者是“当止则止”,二者皆可以“艮”卦为象,内外相合,便得“损”卦,“损”卦的六三爻词讲: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考虑到六三爻的卦位是出内转外的时位,正合当下的时机,苏沙暗自决心不让此段缘分崭露头角!

    下了泰山,按原先商定好的路线,大家乘车直奔青岛,小玲的追求者再也不敢懈怠,一路跟随,到了青岛,找好落脚的地方,少不了观大海,吃海鲜。苏沙对逛街没兴致,一个人在书店里转了一下午,买了两本心仪的书籍:《哈佛大学MBA课程合订本》、《怀疑论的魅力》。

    实习结束之后,同学们返回学校继续学习,苏沙也迫不及待的回归日常,开始研读起买来的新书,《怀疑论的魅力》主要是结合西方哲学展开思辨,自从苏沙读过《苏菲的世界》之后,便没有再读其他的有关西方哲学的书。说实在的,他对西方哲学心怀恐惧,却又欲罢不能,最终还是忍不住好奇,再次“启程”。他小心翼翼的一页一页熟读,一页未懂,绝不翻看下页,以防止读多了难消化,再次“走火入魔”。好在这本书的出发点在于阐述怀疑论的思辨过程,又有上次的读书经验,苏沙一路上虽也跌跌撞撞,但总算是连滚带爬的走了出来,这让苏沙对西方哲人的绝对理性有了粗略的了解,同时苏沙也觉得这些对经世济民的作用不大,决定不再猎奇!

    后来,苏沙有一次在街边的旧书摊上买到了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没事的时候就会拿出来翻看。当时学校也开设了《政治经济学》课程,代课的是一位年轻的老师。在课堂上他很少去讲课本上的内容,总是会搜集来一些颇具叛逆色彩的针对当下社会弊端的文章来读。倒是很受全班同学的爱戴!仿佛只有西方倡导的“自由、明主、平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才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虽然当时美西方的文化在各个方面深刻的影响着国人对自身传统以及现实问题的看法,但苏沙对此还是满心的怀疑,比如“三权分立”到底是现实斗争过程中各方利益妥协的结果还是理性分析之后“明智”的选择?现实社会当中的事物又有多少是经过理性选择的结果?还是所谓的理性只不过是面对既成事实之后不得已的粉饰?就像分明是精心策划的剧本却遮掩成了不期而遇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