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露水香 » 第四十章

第四十章

    苏沙对此深恶痛绝,一天晚上实在按捺不住,便起床到楼道里制止,对方摆了三张桌子共二十多人,仗着自己一边人数众多不但不听,甚至连苏沙的言语理也不理。苏沙一怒之下拿起宿舍的挂锁,将走廊的灯砸的粉碎,砸碎的玻璃正好落到了灯下方一桌人的身上,没等对方反应过来,苏沙便返回宿舍抄起一根事先准备好的木棒。就等对方找来时,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对方虽然人数众多,却没人敢上前,只是在原地戏骂,苏沙早就被舍友们紧紧抱住,关在宿舍里不让出门,对方骂了一会儿没见动静,也渐渐散去。

    第二天,舍友中有与对方相熟的人打探来了消息,昨晚被碎玻璃扎伤的有三四个人,对方表示绝不会善罢甘休,必定会全班找苏沙报复。

    事到如今,苏沙也不后悔,只暗自戒备。小玲得知后劝说苏沙向他的追求者道歉,因为他是昨晚受伤最严重的人,更有传言说这是苏沙因为小玲而争风吃醋的举动。

    苏沙也无心去理会传言,下午小玲又跑来通知苏沙:本系干事因昨晚的事要苏沙去办公室当面解释。苏沙坐着没动,气呼呼的对小玲说:“你问他打搅整栋楼的同学不能好好休息的恶举,他作为干事不察不觉,难道不是失职吗?想见就让他来找我。”小玲拿苏沙没办法,便狠狠的在苏沙胳膊上掐了一把,急急忙忙的跑出去复命,想必是小玲向那位干事说了不少好话,此事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接下来的几天,苏沙却突然发现以前自己并不认识的其他年级的同学会主动的和他打招呼,甚至对方班里也会有同学表现得比以前友好许多,而所谓的报复行动迟迟都没有发生,楼道的灯很快就被修好了,偶尔还会有人到楼道里打扑克,但不再大声喧闹,时间也不会很晚。

    再后来,小玲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大专考试培训班,她的追求者也跟着报了名,培训班在另一栋教学楼里上课,苏沙和小玲见面的时间少了许多。他和其他的同学已经进入了毕业设计阶段,很少有老师来过问。苏沙便又回到教室里钻研他的连锁经营模式。小玲下午课程结束后,时常会过来坐上一会儿,苏沙只当是来拿学习用品,打过招呼之后,就会埋头看书,等小玲告别打招呼时,也只是头也不抬的“嗯”上一声了事。后来飞飞干脆搬到了小玲的座位上,就坐在苏沙的旁边,但飞飞崇尚实干,对苏沙成天埋头书册的行径不以为然。

    小玲最后一次来看苏沙时,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坐在自己之前的座位上。当时是晚自习的时间,教室里没几个人,飞飞也不在。她静静的站在苏沙的书桌前,等苏沙抬头发现她时正想说话却看到小玲的追求者也站在教室门口,苏沙便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继续低头看书。小玲气急败坏的将苏沙的书合住用力的推向一边,然后一扭头跑出了教室,看着小玲的背影苏沙心中充满了惆怅,但分别近在眼前,他又能怎样,苏沙没主动去找小玲,小玲也没有再来教室,纵使有千万条的情丝,也会被时光一根一根的扯断,然后任留给自己的那截在光阴里飘乱!

    苏沙是班里第一批离校的人,晚上九点多的火车。站台上,等苏沙与全班的同学一一握手道别之后,小玲出现在了人群的最后面,苏沙没有像对别的同学那样上去握住小玲的手,只是站在原地努力的压制着心中的不舍。小玲抬头看着苏沙也没有吭声,就在火车快要开动的时候,苏沙说了句“再见”之后,便扭头向车门走去,小玲从后边追上来挡在了前面,她抓住了苏沙的手,就像她们曾经一起爬泰山时,苏沙拉着小玲的手一样,只是现在能让他们携手而行的这一截路太近,远没有泰山那么高,那么远!

    苏沙去事先分配好的单位报到,他被留在了表妹所在的城市,从事铁路维修。入职培训的时候,单位里主管教育的大姐想让苏沙留在机关,帮助她从事一些与教育相关的工作,苏沙不愿意。最终和几位同学被安排到了群山包围着的铁路维修工队。初次上班的火车上,当苏沙和一起新来的小朱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人烟稀少的景象,热切的心情渐渐冷却,飘荡的思绪也逐渐枯萎,还好苏沙一直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怀有理想的心总能保持住生存的温度。

    下车之后,二人扛着行李找到了驻地,这里有三十多位同事,周围是矿区,大概是一个小镇的规模,维修工队下设两个班组,班组长是工人里的最高级别,而维修工队的负责人属于干部,在当时的体制下,干部与工人之间存在着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苏沙与小朱被分配到了两个不同的班组,这里还有一位比他俩高一级的师兄与苏沙同在一个班组,姓罗。大多数同事的年龄在四十岁上下,通过接替父母的工作或者参加招工获得的工作,据说招工的题目是看应招的人能否扛得动一根枕木。

    苏沙日常上班最常干的工作是松、紧连接钢轨与混凝土枕的立螺栓,当每天弯着腰松、紧完几百条立螺栓之后,苏沙感觉自己的腰就会完全不属于自己,或者说疼痛本身就是自己的腰!

    下班之后,师傅们最普遍的活动有三项——喝酒聊天、打牌赌钱、花钱找小姐。然后在第二天的工作中互相讲述各自头一天的活动内容。苏沙不爱喝酒,也不会打牌,“找小姐”他之前听也没听过。按师傅们的说法,这里是吃、喝、嫖、赌、毒五毒俱全的人的地界,而苏沙他们迟早也会五毒俱全。

    不过也有例外,苏沙所在的班组就有一位成人大专毕业的师傅,他痴迷健美。因为曾经获得过西北五省健美比赛业余组第三名,单位便专门为他配置了杠铃和哑铃。苏沙下班之后,偶尔也会跟着练习一会儿。单位也给苏沙安排了正式的师傅,并且还签订了师徒合同,但此时的师徒关系已经不再被师徒双方所重视,这并不是因为苏沙不愿意学习业务的个人原因造成的,因为师傅们在说起师傅的时候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师傅被驴踢了,”苏沙一直都没太明白这句话的全部含义。周末的时候,师傅门会各自乘车回到城里的家中过周末,苏沙也可以到城市里单位分配的单身宿舍住宿、休息。每月有七、八百元的收入,也算是高工资。经过半年左右的了解与适应,苏沙对这里的总体认识可以用《孙子兵法》中的四个字描述——圮地勿留。

    所谓圮地,是指沼泽之中的小片高出泥潭的干地。意思是说身处沼泽之中的军队有了一小片干地,虽然可以暂时获得休整,但进无可攻,退无所守,绝非用武之地,故不可贪恋一时的安逸而使自己长久的身处危难之境。

    有一次,苏沙在健美师傅的床头看到有一本《曾国藩家书》便借来看,苏沙以前对曾国藩的了解仅限于中学历史书中对他剿灭太平天国起义进行负面评价的官方认识。等读完他写给家人的一封封家书之后,对他本人的文治武功、慎独之功、治学之切无不心生佩服。于是又买来了据说是其亲笔所著的相书《冰鉴》,并且进行了通篇背诵,同时也开始研习起曾国藩讲述的一些儒家所倡导的修身之术。常常一个人在晚饭之后,静坐于山峦之间,凝神观心,渐渐沾染了喜静厌动的习气,并依照自己静坐所悟,请人带写了“人为万物之度,不能御己,何以御事”的心得悬挂于床前自勉。

    苏沙依据自己对工作环境的总体判断,制定出了上、中、下三策来应对。上策是寻找合适的项目自己创业;中策是另谋他就,寻找与自己理想契合的行业,积累经验;下策是坚守待变。苏沙利用假期回家的时间,试探着与父亲商议,希望父亲能给自己创业予以资金上的援助。苏沙选定的创业项目是“超市”,当时本地超市还处在起步阶段,苏沙对超市的认识和构想也仅限于书本所学。父亲并没有倾听苏沙具体的构想,对父亲而言单单是放弃“铁饭碗”这一点就不能接受。苏沙从小就没有学会与父亲沟通的本领,见父亲不容分说,只好作罢。苏沙虽然明白困难是攀登者赖以着力的藤蔓、失败是行途的路标,但自己却依然无法破局!后来他又寄希望于合伙创业,便与身边的朋友、同学商议合伙开店的事,只可惜苏沙周围的人大多家境一般,有的还得拿工资资助家里。苏沙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其它筹钱的途径。大约两年之后,本地超市的数量渐渐多了起来,而且是家家顾客爆满。当然,困扰着苏沙的监管问题也同样困扰着第一批的超市经营者,甚至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因盗窃倒闭的超市。后来直到监控摄像技术的出现以及移风易俗的变化,才使得超市的发展进入良性轨道!

    再后来飞飞邀请苏沙去他工作的地方游玩,飞飞也一直在为资金的问题发愁。他所在的地方,有两大乳业公司正为争夺奶源相互竞争,并且各自出台了一些补贴养殖户的政策,对牛奶的回收价格有所提升。苏沙看的出飞飞想搞养殖,他对养殖业早有了解,困扰他的还是发展前景,即便是不考虑发展,只为挣钱,那么以他俩当前的财力,最多能买回三、四头牛,以此为基点,积累的速度太慢,况且倘若养殖业真的利润丰裕,那么作为中国两大乳制品巨头,何不将产业链向上游沿升,自己发展养殖业?为了慎重起见,苏沙特地找到当初向他推荐《苏菲的世界》的邻班同学,这位同学正利用工作之余,帮助父母喂养四只奶牛。苏沙向他请教了一些细节问题,也印证了苏沙的猜测,科技含量不高的养殖业的规模化所带来的规模效益不大,除非是为了向上、下游发展而获得整合优势。

    苏沙在飞飞那里逗留了两天,飞飞的工作性质与苏沙一样,只是环境要好许多,距离城市不远,飞飞表示自己不愿再等,打算辞职另谋职业,可是以文凭为敲门砖的时代,中专文凭除了去推销商品恐怕没有第二条从商的职业可寻。苏沙知道飞飞急于求成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想干出一番成绩,再次向小玲表白时增加成功的砝码。回去的路上苏沙经过小玲所在城市的火车站,他没有下车,只是透过玻璃望着小玲曾挥手道别的站台,心被往事淹没,理不清的情愫随着奔驰的列车被一路抛撒!

    从飞飞处回来后,苏沙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计划,决定不再好高骛远,先从几千元的小项目做起。这期间单位发生了一次变革,上级部门决定将本单位的矿区业务整合,单独成立一家子公司,大部分人事安排已经内定,个别岗位从职工中招聘,苏沙无心于此,没有参加招聘。小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招聘,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小朱凭着“一笔好字”被录取,对于这一结果,通达世事的师傅们认定他是“家里有人”,否则绝不可能。

    一段时间之后,苏沙考察出了三个小项目,分别是干洗设备,小型酿酒设备和洗衣粉加工设备。经过进一步的咨询了解,综合评估,苏沙最终选定了洗衣粉加工。

    这时候小朱向苏沙透露:新成立的子公司决定展开多种经营,计划再成立一家煤炭经销公司,需要四名业务员,其中两人已内定,另外两名要公开招聘。小朱极力撺掇着苏沙报了名。参加招聘的总共有四十多人,考卷上的一道题目是:“你认为一家公司成功与否的秘诀是什么?”苏沙的答案是:“一家公司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它能否顺应本行业发展所处的阶段要求,针对自己的目标市场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以成本为导向、或者以产品差异化为导向的竞争战略。并且在与供应商、经销商、产业内的竞争者、潜在的竞争者、以及替代品的提供商的常久的互动过程中保持和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笔试过后,小朱带来内部消息:评卷的领导说苏沙楞是把一份考卷写成了散文,不过还是一眼就能看出苏沙对商业知识的了解。小朱很好奇苏沙究竟是如何在试卷中写出散文的,其实苏沙只是在最后的论述题目中这样结尾:“战争年代的英雄是将军,和平年代的英雄是企业家,上学的时候我曾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商业浪潮中的弄潮儿,并且为自己的这个梦想经历过刻苦的知识积累。但当我第一天到工作的山区报到的时候,我才发现,这里并没有市场!”进入前十名的人员参加面试,面试时苏沙的强项是商业知识,弱项是煤炭业务知识。经过总体评估,苏沙总成绩排名第二。本以为会十拿九稳的被录取,结果苏沙还是被淘汰了,这让苏沙进一步认识到了自己所处工作环境的不利,他不仅要面对体制问题,还得面对裙带关系,不过苏沙并不介意,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再次印证了自己“圮地”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