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脸白脸 » 第五章:格局

第五章:格局

    高层会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但没有形成一致性意见,孙总最后宣布散会,其他人走后,孙总让杨总留下。在杨总的记忆里,这是孙总为首的工作组接管泽天工作后第一次“请”他单独谈话。

    孙总给杨总递上一杯水,杨总受宠若惊地接过茶杯。

    “坐下谈。”孙总脸上露出少有的笑容。

    “集团对你在苏总问题上所起的作用表示赞赏。”孙总闪烁其辞地说。

    杨总脸上起了一阵痉挛:“不明白孙总的意思。”

    孙总脸上挤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你看我有点扯远了-----你刚才说‘这个坏人迟早会露原形的’,”孙总拍了拍杨总的肩膀:“这个我很感兴趣。”

    杨总下意识地环顾了一下四周。

    他起身关上门,后又坐在孙总对面,向孙总探了一下身子,神秘地问:“孙总,你不觉得今天张总的讲话特别耐人寻味吗?”

    沉默。孙总盯住杨总狡黠的眼睛大约3秒,忽然哈哈大笑:“不愧是泽天公司‘四大才子’!”

    “噢,孙总也知道泽天公司有‘四大才子’?”杨总眼睛里闪烁着光。

    “那当然,”孙总难得幽默一回:“借用李白的一句话---‘天下谁人不识君’!”

    “承蒙孙总错爱,”他向孙总一抱拳:“如果孙总需要我效力的话,我在所不辞!”

    孙总拍了拍杨总的肩膀:“不要说为我效力,我们都是为集团效力的。”

    “那,孙总,下一步需要我做的,尽管分付,我会鞠躬尽瘁---”杨总还想再说下去,却被孙总打断:“下一句就不用再说了。”

    孙总倒背着手,踱到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字幅下面,停了几秒钟,又掉过身来,走回到他的办公椅旁边,但没坐下:“我们已经确定了工作方针、指导思想,下一步就要组织一支执行力强的团队。”

    “孙总,您的意思是?”杨总一边纪录,一边不解地问。

    “我们的这个团队组建,要严格按照‘三化’要求,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要符合‘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要求。”孙总走到移动白板面前,用粗号笔在上面表达自己的意思。

    杨总点了点头,脑子飞速运转着,脸上掠过一片阴云:如果按照“三化”要求,象张总、许经理都完全符合要求,甚至还不如“保留现状”。。。。。。他突然冒出一个“绝妙主意”:“孙总,为了把真正拥护‘新政’的人提拔到领导岗位,是不是在‘三化’上再加‘一化’即‘政治化’?”

    “你是说‘四化’?”孙总坐在座位上,托着嘴巴思索片刻,脸上突然挤出一个笑容:“好主意。凡是抱着旧的观念不放的现任干部,一律下马!”

    杨总鼓了鼓掌:“无论是谁,只要反对‘新政’,就得下台!”

    孙总竖起大拇指:“杨总高见。”

    杨总摆了摆手:“还是孙总高瞻远瞩!”杨总喝了口水。

    两人心照不宣地又探讨了几个问题。

    最后,孙总起身走到杨总身旁,又一次拍了拍杨总的肩膀:“今天的工作交流就到这里,你根据我们今天定的基调,拿一个团队重建方案’我们讨论一下。”

    杨总起身走到门口时,孙总又补充了一句;“这个方案暂时只限于我们两个人知道,暂时不要让第三人知道。。。。。。”。

    杨总点了点头,又低头回味着孙总的话中之意。

    。。。。。。

    杨总回到办公室后,开始起草《泽天公司团队重建方案》。他很庆幸自己终于获得孙总的信任,将“生杀”大权交给了自己。

    此时此刻,他的脑子里闪出了三个人的面影:第一个人就是张总,虽然符合“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要求,但不符合“政治化”的要求,顽固地反对“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第二个人是郭主任,“四化”中有两条不过关:一是“年轻化”不过关---已经五十多岁了,二是“政治化”不过关----属于苏总的亲信;第三个人就是许经理,与张总一样“政治化”不过关---狂热地吹捧苏总。。。。。。

    杨总又向孙总推荐了四个人:一是李殊,可以担任办公室主任;

    二是冯子元,可以继续担任广告企划部总监;三是何忠禹,可以担任企划部经理;四是温经理,可以升任财务总监。

    两天后,杨总将《泽天公司团队建设方案》交给孙总。

    孙总翻了翻后,脸上浮出一丝笑容:“辛苦了!这样吧我先看看,再给你回复。”

    “好的。那我回办公室。”杨总从孙总脸上感到,孙总似乎对自己的方案有保留。

    孙总目送着杨总慢慢踱去的背影,脑子里翻涌开了---

    其实,孙总是一个逻辑性非常强的人,这得益于他在大学学的是哲学系。当年在大学里曾经参加过辩论会并荣获“最佳辩手”;毕业后曾在某中型企业当过培训师;2015年加盟集团,先后担任行政总监、行政副总,十几年的职业历练,使他对人生的弱点看得非常清楚,练就了一双慧眼,所以,任何人的内心活动,都难逃他的慧眼,这一点是杨总难以企及的,因此,他对杨总这个“阴谋家”早就看透了:他能背叛苏总,也能背叛自己,不过,暂时可以利用他。。。。。。

    “完全是为了拉帮结派!”苏总流览了一眼杨总的方案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真正企图。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是看穿而不说穿。

    经过反复权衡,孙总决定“借钟馗打鬼”。

    第二天上午,孙总打电话给杨总,让他来办公室一趟。

    杨总坐在对面后,孙总笑容可掬:“方案我看过了,看来你很用心。”

    杨总显得有点受宠若惊:“孙总过奖了!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批评指正。”

    “整体思路尚可,但在方案中要对每个人讲清胜任或不胜任岗位的理由,”孙总翻阅着方案:“你像郭主任是总经办主任,有二十多年工作经历,你凭什么要把他从这个岗位上拿掉?理由是什么?”

    “理由是,他是苏总亲信。”杨总脱口而出。

    “这个理由不够充分,他在苏总时期也只是个主任而已。”孙总不动声色地反驳道。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太明显了,杨总尴尬得简直无地自容。

    “我倒觉得,有一条理由还说得过去,”孙总瞥了一眼杨总:“他已经五十一岁了,不符合‘年轻化’的要求,可以考虑换个岗位。换什么岗位,你考虑一下。”

    杨总凝神思索了一下:“对了!物流上正好缺一个负责人。让他到物流部当主任怎么样?”

    “物流部主任?”孙总支颐想了想:“不妥。物流部需要年轻人,他更不能胜任。”

    杨总又提出了几个岗位,都被孙总否定了。

    “我看,就给他一个新岗位吧,”孙总走到移动白板跟前,拿起写字笔写下了“顾问委员会主任。”

    “妙!”杨总喝采道:“公司超过五十岁的都可以加入他的队伍。”

    孙总点了点头:“你说让李殊担任总经办主任?说说你的理由。”

    孙总将写字笔递给杨总,杨总接过笔,略一思索,便信手在白板上写道:“第一,经济贸易研究生学历,既符合知识化的要求,又符合专业化的要求,第二,此人三十六岁,符合年轻化要求。”

    孙总站在一帝,左手托着嘴巴,右手放在胸前,点了点头:“李殊经常跟随苏总去集团,挺灵活,听说脾气还插倔,敢顶撞苏总。。。。。。可以试试。下一个,你准备把广告企划部许经理调到招商部的理由是什么?”

    “理由也很简单,”杨总边写边讲;“政治上不合格:他是苏总的吹鼓手,上次的‘金舵手奖’就是出自此人创意。”

    杨总为了排除异已,不惜满口谎言。

    “这个理由,显得我们格局太小。”孙总将一丝冷笑浮上嘴角。

    “何以见得?”杨总用擦布擦拭白板。

    “清朝入关后,并没有对明朝的官员赶尽杀绝,还让一部分继续在清庭当了官,难道我们还不入古人?”孙总不无讥讽道。

    “那就让他继续留在企划部?”杨总随机应变道,他顺手给孙总拉过一把椅子,孙总靠在椅背上,沉吟良顷;“我听说许经理是古典文学研究生,我想是否把他调到企业文化部,这样更能发挥他的文化优势。”

    “让他负责企业文化?”杨总将不解写在脸上:“就怕他思想合僵化,难当此任啊!”

    “我觉得一个搞了二十几年企划的人,应变力应该是很强的,接受新东西也不应很慢吧?”孙总脸色显得有点僵硬。

    杨总讪讪地附合道:“孙总说的是。”

    “可以辅助总经办那个上次跟苏总去集团的小伙子。”孙总补充道。

    杨总一怔:“您是说摄影专业毕业的王志吧?”杨总咕噜了一句:“是不是有点资历太浅。。。。。。”

    “孔老夫子不是说过吗?---‘后生可畏’”孙总引经据典道:“我们不是都从年轻过来的嘛!”

    杨总这才明白孙总真正的“格局”---也许从这一刻起,他觉得这位道貌岸然的“大人物”,其实也是“彼可取而代之”的一般人而已!

    孙总又分别对杨总提出人选进行审定,至此,《泽天公司团队重建方案》基本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