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脸白脸 » 第七章:新“隆中对”

第七章:新“隆中对”

    第二天中午吃完饭后,杨总邀请温经理去泽天广场散步。

    二人相跟着走到健身器械旁,杨总建议拉几个单杠,就脱掉外套,纵身一跃,可是几拉了五个就拉不上去了。

    “我来试试,”温经理也脱掉外套,纵身一跃,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拉了二十几个。

    “厉害!”杨总竖起了大拇指赞道。

    “毕竟是年龄不饶人,”温经理披上外套:“想当年二十几岁时能一口气拉三十多个。”

    “你还不到五十岁,不用担心‘年轻化’问题,”杨总环顾了一下四周,除了几个外单位散步的员工和几个打篮球的小伙子之外,没有本单位的员工,便凑近温经理:“老温,你可能听说老孙要搞团队重建这件事吧?”

    老温摇了摇头,脸上露出漠不关心的表情。

    “恭喜你荣升财务总监。”杨总拍了拍温经理的肩膀,侧面观察了一下温经理的表情,但见温经理淡淡一笑,敷衍似地抱了抱拳:“多谢杨总费心!”

    他弯腰检起一枚干巴巴的黄色银杏叶:“杨总啊,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象这枚银杏叶一样的历程。”他叹了一口气,将银杏叶递给杨总。

    “老温,你太悲观了!”杨总接过银杏叶掷到地上:“我们现在属于人生的黄金年龄,正处于选举为国家领导人的年龄。”

    温经理露出哂笑的表情,没回答。

    良顷,温经理在一个连椅上坐下,杨总紧靠他坐下。

    “老杨,这两天没见孙总了,他回集团了吧?”温经理瞥了一眼杨总。

    “是啊,可能是向集团汇报团队重建方案去了。”杨总从脚下检了个小石头抛了出去。

    “我听说集团总经理不是个简单的角色,手下好像还有一个学历很高助手?”温经理不经意地问道,他披着的外套穿上:“立冬后天气马上就冷了许多。”

    “我打听了一下,集团总经理姓郑,四十多岁,好像在国内好像华为那样的企业干过;他的助手来历不明,只听说三十多岁,是个经济学博士。”杨总往胸前拢了拢外套。

    “站队问题,是个大问题。。。。。。”温经理从椅子站起来自言自语道。

    “你说什么,老温?”杨总也站起来问道。

    “没说什么。”他指了指前边过路的一群小学生:“你看,前边的那些小学生,队伍站得稀稀拉拉,就怕引发安全事故。”

    杨总顺着温经理的手望去,似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

    下午三点多钟,杨总正在看《曾国藩全集》,听到有一人敲门,便应道:“请进。”

    推门进来的是一位中等个头、戴着副近视眼睛、看起来三十六、七岁的年轻人。

    “陈中原?老同学你怎么有时间来了?”杨总推开书,快步走到他跟前,紧紧握着老同学的手。

    “社保局下午一点钟集体学习完以后,交给一个任务,就是分别去企业进行调研,这不,就到老同学这里来了。”

    杨总的老同学在社保局工作,属于科局级干部。

    “欢迎陈处长莅临指导。”杨总让老同学坐在沙发上,沏了一壶好茶,然后,让他抽烟,老同学摆了摆手:“局里有规定,烟酒都不能沾。”

    “哎,在我这里,山高皇帝远,”杨总继续让烟,老同学解释道:“我不光是为了遵守局里制度,也是为了身体健康。”

    杨总听了老同学最后一句话,自己也不好意思再抽了。

    “怎么样,听说老同学最近高升了?”陈中原将笑容堆在脸上。

    “一个小企业副总,不值一提。”杨总竭力将谦虚挂在脸上,事实上,在老同学面前,他潜意识里有点自卑。

    “怎么样,官运还算亨通吧?”陈中原端起杯子瞥了一眼杨总,喝了一口茶。

    “什么官不官的,不过是一个企业副职领导人而已。”杨总脸上抽搐了一下。

    “其实,副职是最难干的角色,难为你了。”陈中原显然是想炫一下自己的“做官经”。

    “噢,我现在正想请教老同学一个问题,”杨总想起了一个小时前温经理不经意说出的一个问题:“你觉得,在职场上如何站队?”

    陈中原心领神会地笑了笑,暂时不予回答,他端起茶杯:“为老同学久别重逢,我借花献佛,走一个。”

    “好!”杨总也举起茶杯与陈中原碰了碰,两人都一饮而尽。

    “弱弱地问一句老同学---研究过汉史吗?”陈中原把玩着茶杯,杨总要给他续水,他顺手接过来,先给杨总倒上,然后给自己倒上。

    杨总摇了摇头。

    “汉高祖刘邦对天下第一功臣萧何不会当第二把手很是不快,他抱怨说:‘我听说李斯给秦始皇当丞相,有好事都归主上,有坏事都自己兜着。谁像萧何,收了贿赂,还为老百姓申请我的花园地耕种,这不是向老百姓讨好,捞取自己的名声吗?”

    “指责汉高祖的心胸不宽是容易的,但不当第一把手,不能真正体会刘邦的心情。”陈中原象极了一位电影中的政治家形象。

    “可以肯定的是,第二把手当不到底,有第一把手神经过敏问题,也有第二把手不会做人的问题。”陈中原喝了口水。

    “我统计了一下,第二把手更换率是非常高的。”陈中原好像沉浸在思索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第二把手无论怎么做,第一把手都不放心。如果你比第一把手形象都要好,那么,第一把手就会认为你在拢络人心;如果第二把手形象差,群众会认为这样的第二把手不为群众办事,白养着;当然,也有会当的,那就是功劳上缴,过错自揽,但是太累了,然而,就算这样,第二把手也不会安心,他会认为你是在卧薪尝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开第二把手。。。。。。”

    “妙论!”杨总鼓掌喝采道。

    “一已之见,见笑了!”老同学谦虚地摆了摆手。

    “哪里,听了老同学的话,真是如拨云见日。。。。。。”杨总举起茶杯:“就凭老同学这段高论,我敬你!”

    “我也得敬你,长期以来支持社保工作。”老同学回敬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