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脸白脸 » 第八章:始料未及

第八章:始料未及

    三天后的上午九时,孙总从集团“飞”回公司。有人预测,近日必有大事发生。

    果不其然,下午两点左右,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在公司大会议室召开。杨总主持。

    杨总首先宣读了一个集团决定:任命集团副总,泽天集团工作组组长孙健先生兼任泽天生物公司总经理。

    紧接着由杨总宣读《泽天生物公司团队重建方案》:

    团队精神为“五个一”,即一个团队、一个目标、一个起干、一起奋斗、一起分享。

    新任部门负责人:李殊先生任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冯子元任广告企划部总监;郭为民任顾问委员会主任;温如春先生任财务部总监;王志任企业文化部主任、许子秋先生任企业文化部副主任协助王志先生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何忠禹先生任企划部经理。

    关于副总的人事变动问题,杨总没宣读,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杨总宣读完,杨总带头鼓掌,然而,却没有带动其他人鼓掌,场面非常尴尬。

    。。。。。

    下午,营销副总张海接到孙总的一个电话,要张总去他办公室,有要事。

    张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在头顶盘旋。他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走进了孙总办公室。

    孙总示意他坐在对面的椅子上。

    张总礼节性地笑了笑,坐下。

    孙总带着一种严肃的神态说:“集团总公司根据你的工作表现,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对你的工作进行调整-----”他呷了一口水:“决定把你调到集团市场运营部。”

    他将调令掷给张总。脸上居然挂上了难得的微笑。

    张总一脸愕然。

    说实在的,这对他来讲太突然了,他的老婆、孩子都在本市,他怎么可以去千里之外的南方市场去工作呢!

    想到这里,他竭力将感激装在脸上:“首先,我感谢集团对我的信任,但我有一点后顾之忧,想请孙总转告集团,我一直在本地工作,全家都在本地,实在不适合去集团总部工作。”

    孙总脸上仍然挂着笑容,张总的回答正在他的预料之中,他甚至已经预测到了这场谈话的结果----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张总,请你慎重考虑一下。”孙总站起来将调令收回,给他倒上了一杯水:“这对你来说,这是一个晋升的机会,俗话说,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多谢孙总的好意,”张总站起来果断地说:“希望集团能充分考虑我的意见。”

    “对不起,这是集团的决定,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孙总回到他的座位上,恢复了他往常的脸谱。

    。。。。。

    第二天上午,张总向孙总递上了他的《辞职报告》。孙总接过《辞职报告》,放在桌子上;他想用一句名言来劝慰对方,偏偏忘了词,最后,只好将“无奈”挤到他圆圆的脸

    下午两点左右,冯总监向杨总发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短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杨总未回信。

    冯总监以向杨总汇报工作为由,来到了杨总办公室。

    这是冯大师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一个决定。从心底而言,他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上杨总这艘船的,因为这艘船太不“安稳”了,但是,大师毕竟是大师,他还不至于蠢到“在一条树上吊死”的地步----狡兔还有三窟呢,何况人乎!

    杨总示意冯总监坐在对面的沙发上。

    杨总给冯总监端上一杯茶,冯总监礼貌地接过茶。

    “多谢杨总舌战群儒,力排众议,独撑危局!”冯总监脱口说出这几个有力度的词来,也是费了不少脑筋。

    “大师高抬我了!”杨总示意他声音小点,然后拿出了“杨式幽默”:“我可没法跟诸葛孔明比啊!”

    “杨总太谦虚了,”冯总监又反客为主为杨总添茶,又给自己杯子里添了茶:“我感到您已经到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关键时刻。”

    “大师出言玄妙,杨某实在不知个中三昧啊!”杨总右手把玩着茶杯。

    “杨总,您这么有学问,还看不明白吗?”冯总监狡黠地反问了一句。

    杨总一怔,继而故作糊涂地说:“不明白。”

    良顷,冯大师又向杨总问道:“杨总,你认为鼓动员工闹事的幕后人是谁?”

    “孙总不是已经下定论了吗?”杨总也狡黠地反问了一句。

    冯总监端起茶杯摇了摇头后饮了口茶。

    “你是说另有其人?”杨总故作惊讶地问。

    冯总监瞄了一眼杨总。

    杨总放下自己的杯子后,又给冯总监续水,冯总监急护着水杯子:“我来!”

    杨总故作不悦地说:“怎么,把我当外人了?”

    “杨总,您说哪里话?”冯总监接了点水后,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一天累了,活动活动筋骨。”

    杨总靠在老板椅上,若有所思地看着天花板:“据我观察,张总算得上是一个老实人,他不可能做出这样大胆的事。”

    “我也这样认为,”冯大师附合着说:“我与他共事多年,也了解他是一个谨慎的人。”

    “是吗?”杨总恢复他标准的坐姿:“那你认为真正的幕后指使者到底是谁?”

    冯大师不答。他呷了一口水,端祥着水杯子:“这个茶的味道不错,是龙井吧?”

    杨总点了点头;“不愧是大师啊!”

    “杨总过奖了,”冯总监谦虚地说:“我只不过是粗通皮毛而已,比起杨总,我是望尘莫及啊!”

    “大师太谦虚了,”杨总起身从书架上取了本书递给冯大师;冯大师接过来扫了一眼书名:“《曾国藩》。太好了,我正打算借这本书呢!”“你回去看就是了。”杨总意味深长地说:“曾国藩这个人不简单。我最佩服他的审时度势。”

    冯总监翻了几页,点了点头:“一代伟人曾经说过‘独服曾文正’-----可见这个人多么厉害。”

    杨总似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他最厉害之处,就是‘知进退’,”冯大师故甚其辞:“该进的时候,一定要进……”他故意省略后半句,其言外之意显而易见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杨总向冯总监一抱拳。他的脑海里闪出了老同学的“隆中对”,暗暗佩服冯总监的“高瞻远瞩”。

    杨总又何尝不知道,这冯总监来他这里,实际上是来探自己的“底”的。冯大师能成为“大师”,就在于多年的职场经历,练就了他“审时度势”的能力,他不会吊在一棵树上的;而杨副总能一步步走到副总这个位置,也是凭智慧换来的----冯大师此行何意,他还能看不出来?

    。。。。。

    周五上午,孙总与杨总进一步探讨‘团队重建问题“。

    “你认为许经理这个人怎么样?”孙总问了一个令杨总始料未及的问题。

    “这个。。。。。。怎么说呢?”杨总吞吞吐吐地说:“他有些能力,不过呢,十几年都在为苏总卖力。。。。。。”

    “你不是也在苏总下面干了十几年吗?”孙总以嘲讽的口气道。

    “是啊,不过。。。。。。”杨总脸红到脖子根了。

    孙总怕他下不了台,便岔开了话题:“刚才开了个玩笑,咱们言归正传吧!我曾经看过许经理的方案,感觉是个难得的人才!我反复考虑了一下,让他辅助小王,只是权宜之计,还想重用他。”

    “这个。。。。。。我同意孙总的想法,不过,”杨总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表情,他本想说:“许经理是苏总的红人”,可不知为什么,话一到嘴力就拐了弯:“就怕他思想一时转不过来。”

    “我看他还有一定才干的,”孙总翻了翻许经理曾经写过的策划案:“我们应给他一个机会。”

    “是。。。。。。”杨总下意识地将目光转向了孙总翻动的策划案上:“这些方案都是对苏总的歌功颂德。。。。。。”

    “上有好之,下必随之。”孙总咕噜了一句。

    “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孙总将策划案推到一边;“你抽时间给他谈谈。”

    下午,杨总打电话给许经理,要跟他谈点事情。

    杨总一见许经理进来,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笑容可掬地示意许经理坐在对面靠墙的棕色沙发上。沙发前面摆着一张深红色茶几,茶几上摆着一套茶具。杨总魔术般地将茶水从一个杯子倒腾到另一个杯子里,最后,他端给许经理一杯水。许经理端起茶杯,但又放下了。

    “杨总,有何指示?”许经理半开玩笑地问。

    “孙总很看好你,想把你调到企业文化部,辅助王志。”杨总举起茶杯:“我以茶代酒祝贺你。”

    他故意将重点落到“辅助王志”上,其用意太明显不过了。

    许建秋一愣怔;“那我的直接领导是谁?”

    “你的职责是协助王志高搞企业文化。”杨总补充道。

    “什么,协助王志高?”许建秋几乎跳起来:“一个搞摄影的毛孩子?”

    “许经理,请注意你的措词!”杨总摆出一副领导架势:“你要好好领会集团‘四化’要求,特别是年轻化要求。。。。。。”

    许建秋什么都明白了,忽地站起来,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杨总办公室。。。。。。

    当他刚回到企划部,总经办就电话通知他去总经办一趟。

    许建秋来到总经办后,一位瘦高个小伙子从沙发上站起来。

    “我来介绍一下,”李殊指着这位瘦高个说:“集团新派来的高经理,下一步到企划部辅助何策划。”

    他又向高经理介绍许经理:“从事企划二十几年,根据工作需要,将调到企业文化部。”

    许经理一怔,但他马上悟出杨总给他谈话的用意。

    “欢迎高经理。”许经理不失礼貌地伸出手来与高经理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