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耻 » 第十四章 立嫡立贤

第十四章 立嫡立贤

    众人听了这话,再次咸皆称是,柳振民算是彻底明白了他们的意思——看来是铁了心要扶“禄”王了。

    但他本人对此却不敢苟同,因为之前在北京发生“大礼议”事件和万历皇帝立储风波的时候,你们这些清流可都是口口声声“不可乱了长幼次序”和“太子须立嫡立长”的,怎么如今到了南京,你们又说要立贤了?合着这两头儿的话都让你们一伙儿人说了?

    就算是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吧,可在非常时期册立非常天子这件事上,血统却有着更加无可争议的优先性,贤不贤反而在其次:因为如果老皇帝还在世的时候,哪个皇子或者哪个王爷贤与不贤,老皇帝的一句话是有一言九鼎的功效的。或废或立,众大臣虽然可以支持反对,但其实还是在老皇帝一念之间的。纵使大臣们有异议,老皇帝如果真的发起狠来,先杖毙几个,看你们服是不服?

    可现在既然已经没有了老皇帝,要再立一个新皇帝,那这个新皇帝贤与不贤,到底谁说了算?既然没人能说了算,那又有谁不想当皇帝?这么一件人人都想干,但又没有评判标准的事情,哪还不得打起来?

    所以这种时候,只要别太离谱,还是应该以血统这个一目了然的标准赶紧决定了完事儿,尽快选出新皇帝后,大家奉他为主,迅速把东南半壁以及江北地区的事务操持起来,以图中兴,方为上策。不然还不如立刻箪食壶浆,准备迎接李闯渡江吧!

    而且细细推敲起来,那潞王善于琴棋书画,并不是什么加分项,在如今的这个时局下,甚至可能是个减分项:须知那个把北宋折腾没了的宋徽宗赵佶,不就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吗?但那瘦金体和花鸟图不也没耽误他把北宋弄得亡国靖康吗?如今大明已经几乎没了半壁江山,正是风云变幻、犹如南宋初年的纷乱年月,就算没有宋太祖,至少也要立个宋高宗,这时候非要变更顺序,推个宋徽宗上来,难道还嫌不够乱吗?

    更厉害的是,听说这个小潞王还有个特殊爱好:他一个大男人,竟然把指甲留了足足六七寸,平日里用个竹筒套着,不知是不是用来把玩?按照柳振民的认知,除了满洲女人之外,还没听说过哪个地方有这种特殊习俗。潞王就这风采?这像是要干大事的人的风范吗?

    柳振民心里想着这些,越发不赞同起立潞的提议,但眼看众人都附议钱谦益,他也不好开口唱反调儿,便又默不作声了。

    钱谦益和众人又唱和一番后,再一次注意到柳振民的沉默,于是顺口问道:

    “振民,你父亲他们在北京如何了?”

    柳振民赶紧做了个揖:

    “劳您关照,之前已经发信让他们速往南京来了。”

    “好,发得对,不然现在就是想走也难了。对了,你大哥不是在宁远军中吗?最近可有音讯?”

    “是的,家兄近些年一直在平西伯(吴三桂)手下掌兵,但自从李闯进入京畿地区后,交通隔断,已经很久没有他的音讯了。”

    柳振民说完,又想起自己昨晚的顾虑,便壮起胆子说道:

    “说到我大哥,他在辽东和建奴打了十几年的交道,经常同我说那建奴自故奴酋努尔哈赤决意抗我大明起,几十年来一直在秣马厉兵,时时窥伺我大明神器。如今京师变动,而他们又近在咫尺,恐怕这京畿的事情还会有变数啊,钱世伯,您既来了南京,而高尚书、吕侍郎和姜詹事三位上官今天正巧也在,您几位看看明天是否应和史大人他们商议一下这件事儿呢?”

    吕大器听了这话,似乎有所反应,但钱谦益却摆了摆手道:

    “振民,你多虑了,建奴现在离我们几千里外,何须担心?况且如今是闯贼和他们接壤,如果建奴入关,正是二虎相争之势,对我们只有百利而无一害。事既如此,我们还是应该先忙好眼前的事,同时打量观望着那边的情况即可。再说这件事也应该是兵部的事,你本是兵部的人,今天吕大人也在,你刚才说了,他也就知晓了,如果需要,他自会去同史尚书商议的。”

    柳振民听了,只好点头称是,而吕大器沉吟了一下,也开口道:

    “好,振民,你说的话,我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