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瀚海阑干 » 第4章暗流

第4章暗流

    送走陆谦,我稍作装束,便去折冲府应卯,路上正好遇见右营的梁秋实和江临先。

    帝国军制实行中央卫府制、地方镇府制以及番邦督府制。

    高祖草创天下,定都西京长安城,设置禁军羽林卫和金吾卫戍守皇宫和皇城,并承袭前隋府兵制,将天下军府分为十道,形成初步的中央卫府兵和地方府兵制度。

    太宗贞平年间,连年对番邦用兵,将临近军府整合改称折冲府,府兵小者兵员七八百,大者两三千余;为便于统帅各折冲府出战,设置武、威、骁、冲、翎、翊六卫,授予开国诸将,统领地方府兵,战时卫府从折冲府抽调兵力,战后兵员回归折冲府。由于公署衙门位于城南,又称南衙六卫,而相应的羽林卫、金吾卫公署衙门在城北,又称为北衙两卫。后太宗平灭东厥、高车,击破西厥等胡人番邦,设置云中、安北、安西都护府,用于管理各羁縻州府,处置军政事务;至此,帝国中央卫府制、地方军府制以及番邦督府制初步建立。

    高宗年间,为避免各道拥兵过盛,影响朝中集权,所以又将天下郡府又细分十五道。而由于北面胡人以及南面番人时有叛乱侵扰边境,所以在部分边关战略要地,将数郡折冲府的军制合并,构成经略府,由帝国中央设置经略使,成为镇府兵,便于战时统一调度。此外,高宗年间西灭西厥十箭,东灭高丽,南平南越等地,又增设北庭、安东、安南都护府。

    高宗之后贾后执政,贾后任用酷吏大肆屠戮宗室,最终引发“诸王之乱”。而由于叛乱突然,诸卫府召集地方军府未能及时,致使江淮三道迅速沦陷,最终酿成东都失陷,叛军兵锋抵进西京的局面。一年之后,叛乱平息,贾后为防止地方军府兵力强盛难以控制,并为护卫两京,便从京畿道、关内道招募兵力充实武、威、骁、冲、翎、翊六卫,直属西京,戍卫西京长安城,于岐、邠两郡设置龙骧卫、虎贲卫环护西京,隶属京畿道;从都畿道、河南道招募兵力,于洛、汝两郡设置鹰扬、豹突两卫拱卫东都,隶属都畿道,戍卫东都洛阳城。至此,帝国军府制度全面形成,传承至今四十年至今。

    凉郡折冲府隶属陇右道河西经略府。陇右道驻军四支,分别为陇右镇府军、河西镇府军、安西都护军、北庭都护军。其中陇右经略府辖鄯、平、秦、渭、和、怀、叠、临、兰、狄、河、廓等十二郡,治所为鄯州(郡之大者亦称州);河西经略府辖凉、甘、肃、沙、昌等五郡;安西都护府辖疏勒、玉田、碎叶、焉耆四镇;北庭都护府辖瀚海(庭州)、天山(西郡)、伊吾(伊郡)三军。由于安西都护军与北庭都护军皆是驻防于西域三十六羁縻国,不在中原本土,而河西镇府军南接浑海、北临大漠,控扼河西走廊,是帝国与西域诸国的襟带,故此河西经略府当为帝国本土最西屏障,而凉郡为河西五郡最东,过凉郡则入关内道,故此凉郡更是“陇右之咽喉、帝国之颈项”,所以在设置河西经略府的时候,便把衙署设置在凉郡。

    各郡府管辖范围大小、城池数量不一,管辖兵员以千五为界,故此有上府和下府之分。开玄初年,上府又改名为州,称州府,下府仍旧为郡,称郡府,不过在军中仍旧多以郡来相称。

    各州郡军政分管。上府(又称州府)设置宣威将军为最高军事长官,掌管全郡府兵,以司马、长史等为副职,军衔为游击将军。司马分管练兵,协管各营;长史下设功、仓、骑、兵、法、胄六曹尉,军衔振尉副尉,管理实际军务。宣威将军下设营统,军衔为折冲中郎将,分掌各营;各营下置校官,军衔尉骁骑校尉,分掌各校;各校再下设哨官,军衔果毅都尉,掌管各哨;哨下设卒长,军衔飞骑,掌管各卒;卒下设仕长,军衔云骑,掌管各什;什下设兵长,无军衔,掌管各伍。下府(又称郡府)设置折冲中郎将为实际最高军事长官,不设司马、长史等职,自领一营军事,但设别将一名,军衔牙门将军,辅助折冲中郎将处置军务,其余设置则与上府相同。

    经略使为经略府最高军事主官,或由朝中直接任命,或由宣威将军加衔,不干政务,故此仍旧采用军府的职官,可开府设置司马、长史、主簿、录事等参军事,并配属功、仓、骑、兵、法、胄六曹参军,直管下属所有折冲府军务。

    凉郡战略位置紧要,又是河西经略府治所,故此在帝国折冲府的建制中,兵力较盛,兵锋极锐。凉郡共统属五城,治所在武威城,常驻军三千人,北征前又从驻地招募一千人,合兵约四千人。由于兵员较多,故此分前、左、右三营,宣威将军邓世载自领左营,司马章进武代领右营,经略使燕方回别设前营九百人,号为无当营,由他亲自领兵。

    梁秋实和江临先是右营前校的两个哨官,与我同级,这还是瀚海城决战后我初次见到他俩。瀚海城破后,很多将军便带领部属白天参与劫城,晚上聚赌饮酒,所以在白天反而见不到。

    我见到同僚,自然是要近前打声招呼的。

    “梁兄、江兄!”我快步走到梁秋实和江临先身侧,拱手道。

    “呵呵,席兄!”江临先极为客气的向我还礼,而梁秋实却背过脸去不与我回礼。

    “哈哈,这两天两位兄台手气如何?”我笑着问道,对于梁秋实的失礼行为并不放在心上。

    “自然是比不得席都尉斩将拔旗那双手的好运气!”梁秋实语气不快的接道。

    我暗自没趣,没曾想梁秋实会拿这个事情这样嘲弄我。好在江临先在旁边圆场道:“我手气还不错,赢点酒钱。梁兄的手气可是背的紧,估计前几天的战利品已经输的七七八八,哈哈哈!”

    凉郡折冲府中,左营与右营相互不睦是有目共睹的。初始时候,因为凉郡折冲府是河西经略府的治所,所以驻军最多,驻军约有三千,分为左右两营。五年前,时任凉郡宣威将军的秦德怀调入羽林卫担任左副率,宣威将军的位置空缺。当时章进武原本就在凉郡折冲府任职右营营统,且代理长史,深受秦德怀器重,诸将都以为他会顺位接任宣威将军职务;然而朝中任命下来,却是东宫右卫率的邓世载调入凉郡接任宣威将军。

    太宗皇帝以宣武门之变践祚帝位,且后来又发生愍太子之宫变,故此东宫六率至此为虚设,仅驻军一哨用于护卫东宫。邓世载虽然是东宫右卫率,但是东宫六率并无兵可统,从无带兵经验。而章进武虽说职位在邓世载之下,但是在折冲府任职十数年,根深蒂固,早有自己的班底,对邓世载自然是不服。

    邓世载也深知此事,故此到凉郡之后,首先表明自己不懂军务,并暗示自己为东宫卫率是个文官,不会在此处长待为由,将左营大部分的兵力都划归章进武的右营,只留下少部分精卒和将要淘汰的老卒,章进武自然乐得接受,还为此在军中自矜,觉着很快便能主政凉郡折冲府。但随后事情的发展却是出乎章进武的意料,因为邓世载开始以裁撤冗员的名义在全军淘汰掉老卒,而淘汰完老卒之后,左营便出现大量兵员空缺,为补充左营的兵员,邓世载便从郡内招揽青壮补充,又以需要精卒带领训练新兵为由,再以军衔晋升为利,从右营那边挑选精锐,并借此提拔好几名新锐为校尉、都尉,成为自己的心腹;自此,邓世载掌控一营精锐为亲信,才算在凉郡折冲府扎下根底。而章进武那边除却他原来担任营统时的右营部下,又接纳不少左营的人员,所以基本没有新兵入伍,导致右营接近淘汰的老兵或是战力稍弱的羸兵比例大增,直到此时才大呼上当,但却没有任何办法。

    虽然士兵之间的军饷并没有因为身处左右营而区分对待,但正是因为邓世载的这番操作,尤其是邓世载在左营中提拔不少新人,导致右营的许多下级军官极其眼红并心生嫉妒,使得凉郡原本没有隔阂的左右营下级军官之间逐渐生出嫌隙。而且,因为邓世载的左营新兵占比多,所以甲杖器具的更新替换皆以左营为先,右营士兵也开始逐渐不满。再到后来,由于邓世载担任过东宫右卫率,所以右营士兵干脆称呼左营士兵为“太子营”,但这种称呼太过违逆,原经略使裴敬恕不得已,以违逆不敬、祸乱军心的罪名,处斩右营几名哨官、卒长才平息此事。

    我进入凉郡折冲府之前,军中已经分为左右两营,前尘往事我并不知情,这些也都是和徐茂华喝酒闲聊的时候知道的。由于在帝国军校毕业,我进折冲府后便直接是卒长,领一卒五十人。帝国几十年间承平日久,边关无战事,士卒难以升迁,但邓世载却经常带领部属在河西一带操演,并深入大漠剿灭沙匪,我因表现优异,在前年年末得以升迁为哨官。

    凉郡折冲府原本府兵已经有三千人。今年年初,朝廷选派原龙骧卫左副率燕方回接替致仕的原经略使裴敬恕,并诏令河西军经略府各府募兵备战,凉郡折冲府扩充至四千人。但随后燕方回采用当时邓世载相同的路数,将大部分招募兵员收归在左营共同练兵,左营已经达到两千五百人,随后以左营兵员超额为名,将左营分出两校精锐,自成一营,为前营,称为无当营。燕方回带走的无当营中,绝大部分是近几年邓将军选练出来的精兵强将,而我因为在燕方回接管河西经略府之前便被邓将军提拔为哨官,属于明眼的“太子营”,故此并未进入无当营。出征前,燕方回又将原凉郡折冲府的司马郭嘉宾征辟为幕僚,行留营司马职务,留守凉郡,负责粮草征集转运以及兵员训练;将章进武提为凉郡折冲府司马,位次在邓世载之下,仍旧执掌右营。现在凉州四千兵员里面,倒是将近六成兵马属于燕方回嫡系部伍。

    邓将军入主凉郡折冲府以来,用剿除沙匪的方式砥砺军功,故此左营诸多新锐卒长、哨官都有升迁。但右营的章进武原有部下,例如江临先和梁秋实,比我从军早,却待在哨官的位置上好几年,寸步未进,难免多有怨言,故此对左营的资历不如他们的同僚也大都看不上眼。而恰巧,我在两年之内从卒长升任哨官,也算得上是“新锐”,所以梁秋实对我无礼,也是情有可原的吧。

    但实际上,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瀚海城决战之时,梁秋实其实也在冲击伏帝南纛旗的行列里面,而且几乎是同时和我抵达纛旗之下,只是他身边没有赵无妨这等悍将协助,被几个伏帝南的亲卫阻挡,眼睁睁的看着我先他一步把纛旗斩断,最终与“拔旗都尉”这个名号失之交臂。说起来,我这个“拔旗都尉”的名号,倒真有梁秋实的功劳在里面。

    但是名号只有一个,而且我在万军之中拔旗斩将是有目共睹,梁秋实虽然内心不忿,但也无可奈何,只得忍下这口气,只是没想到时至今日他还来借此机会嘲讽我。

    “呵呵呵,的确是我运气好,白捡个大便宜!”我不欲争论,当然心中也难免不快,虽然是轻巧的带过这个事情,但也是暗讽他“没捡到便宜”。

    “那就先恭喜席都尉升官发财,近在眼前喽!”梁秋实没有转过弯来,但还是不依不饶的讽刺我道。

    我暗自叹口气,没有接话。倒是江临先率先笑问道:“听闻席兄昨天巡城,又有斩获,还抱得美人归,可有此事?”

    听到江临先问起这个事,我便有点羞愧和不安。

    羞愧的是,我俘虏的那名胡人女子至今还不知道是我的部下斩杀她的侍从,还对我产生救命之恩的感激之情;不安的是,我没想到事情传的这么快,虽然我昨天回营的时候并未刻意的隐瞒遮掩,但是一夜之间,连右营都知道我掳来一名女子,可见军中果然是没有秘密可言。

    只是不知道那名胡人女子的身份,是否也会很快被暴露出来。如果真有这天,我又该如何自处。

    “哈哈,倒没成想传的这么快!”我挠挠脑袋,不知道该怎么解释,索性就打个哈哈。

    说着话,我和江临先、梁秋实已经走进凉郡折冲府的行辕。

    刚进营帐,我便见到已经坐在第四排的校官魏文远,而他也恰巧向我投来暧昧不明的眼神,我心里惶恐。向江临先、梁秋实两人告个罪,向另外两个同校的哨官熊廷卫、唐良怀点头示意后,便默默走到魏文远的背后侍立着。

    我环顾四周,对面的首位正坐着章进武,下首依次是他的右营三个校官潘定举(前校)、朱元恒(左校)和周邦泰(右校),而我这边位次则依次是长史吴伯仁,以及左营三个校官黄忠志(前校)、张翼飞(左校)、魏文远(右校)。

    此时邓世载将军未到,应该是在燕方回那边点卯未回,而吴伯仁作为长史,自然是随侍左右,故此他的位置也是空着。

    其他诸人都是面露红光,想来此战之后都不会少封赏。只有朱元恒脸色很不自然,看起来非常萎靡。

    说起来也令人唏嘘。在瀚海城决战的时候,河西军负责本阵的左翼。在战事最为焦灼的时候,凉郡折冲府位于阵前,而章进武的右营首当其冲。其中朱元恒在混战中,被叛军砍下左手小臂。虽然侥幸救得性命,但是他的军旅生涯算是已经到此为止罢。

    然而我又实在无法为他感到怜悯,甚至于觉着这是报应不爽。在云中城决战之后,帝国军俘虏四万叛军,但在当夜就发生大规模的杀降事件,几乎将葛逻部、思结部的士兵杀完。虽然后来调查朔方军是始作俑者,但也有少量的其他军官参与,朱元恒就在其中。

    瀚海城破后,前两日他在养伤,故此没有参与劫城,但是随后几天,他在城内疯狂杀人夺财,几乎是见人就砍,并且还振振有词给自己找借口:“老子在战场上豁出命去拼杀,到头来丢胳膊丢前程,但这后半辈子吃喝嫖赌的钱,可要给自己留足!”

    然而朱元恒又太好赌。这两日我也有所耳闻,他大部分在白天劫夺的钱财,在晚上差不多都输给手下几个哨官。作为校官,和手下的人赌钱,理应不会输的太惨,毕竟身份在那。但是,朱元恒眼看着是要退役的,校官的职务肯定会丢,下面的哨官也就不太在乎他的上司身份,不愿意给他面子白送他钱财。

    同是袍泽,也仅仅是在战场上“与子同袍、与子同矛”吧。

    现在已经是辰时。军中点卯时间设在卯正二刻,但是瀚海城天亮的晚,时间便也顺延辰初二刻。

    不久,我便听见门外传来非常有节奏感的脚步声,以及铠甲甲片摩擦的簌簌声。本来坐着的司马章进武以及诸位校官立马起身,近在门前的熊廷卫先去挑起帘子,等待邓世载进来。

    邓世载侧首走进来,没有说话,反而先是扫视主将。到我的时候,对着我点点头,然后又快速扫过去。我不解其意,心下也是惴惴,担心昨天我将胡人女子劫入营中的事情传到邓世载的耳朵而受到责罚。

    邓世载仅做片刻停留,便走到上首位置坐下,右手随意往下按按。

    见各位校官都坐下来,他才开口笑道:“各位,近几日辛苦!”

    下面的将校不由得哄笑起来。其实这几日大家都在到处抢钱抢人,确实辛苦,只不过由邓世载说出来,大家都觉着有些好笑。

    等到下面的将校笑完,邓世载才说道:“安静!”说完便看向军长史吴伯仁。

    吴伯仁站起来向着邓世载拱手行礼,然后才面向庭中诸位将校,说道:“今日,有几件事情要和诸位说明。君侯昨日上表,为河西军报请“扬武军”军号,以励赏河西经略府勇战之功!”

    吴伯仁口中的君侯就是指的镇军大将军魏无奕,他承袭祖父武穆侯魏君豹的爵位,所以在军中诸将都敬称他为君侯。

    听闻这个消息,下面的将校们都欢呼起来,互相间也开始交头接耳。

    虽然是个虚名,但是分封军号极其不易。太宗贞平年间,由于对外用兵频繁,为激励将士,每次远征大胜之后,均会选取一军为代表,赐以军号,以此砥砺士气。据我所知,开国以来,获得军号的部队只手可数,例如贞平年间平灭东厥收服高车的武卫、威卫分别获取“昭武”“宣武”军号,击败西厥灭亡高昌的安西都护军称为“宁武”;高宗年间,平灭高句丽的安东都护军称为“靖武”;而今河西军将成为立国以来第五个军号“扬武”,实在是莫大荣誉。

    吴伯仁双手往下按,示意安静。

    “另外,君侯有令,河西军入战以来,无畏牺牲,功勋卓著,特准只上缴三成缴获入库。近日各位弟兄都有发财,就不要藏着掖着,显得我们河西军小家子气!”

    刚才的消息虽然鼓舞人心,但是毕竟是虚名;而第二个消息则是实打实的奖赏,下面的将校更加喧闹。

    其实高祖定下的劫城令中,按照规矩,战利品全部缴获后,抽取六成,其中三成上缴国库,另外三成再由最高职衔将军分配至各军,然后再逐步分配,最终到各个兵卒手中的,便少的可怜。现在君侯要求只上缴三成,已经是极其慷慨大方。而且听吴长史的意思,不需要先行收归折冲府的府库,是由各军自行上缴所得三成,那可操作性的空间则更为广阔。

    但是人心毕竟贪婪,到嘴的肉再抠出来,难免让人不爽。好在我没有去参加劫夺,也没有什么缴获,倒是下面几个卒长和程冲给我送的有东西,到时候挑拣些送到仓曹那边即可,也不心疼。

    吴伯仁意味深长的看看章进武,接着说道:“最后还有个任命,在此通报诸位将官!”

    军中的人事调动素来算得上是大事,尤其是我们所在的凉郡折冲府,涉及到两个派系的明争暗斗,故此大家都屏息凝神听吴伯仁的告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