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杰丞相范蠡 » 第八章 朝堂论政

第八章 朝堂论政

    虽然周室式微,但到底是天下共祖所在,又经十几代周王修缮扩建,红墙青瓦,飞檐走兽,雕龙画凤。进入朝堂,两排十六根楠木大柱撑起阔大殿宇,根根大柱金龙盘绕,张牙舞爪;屋宇檩椽红漆闪亮,正中云盘一个龙头正对下方龙墩,整个结构显得大气威严。

    众大臣朝拜天子,自有一套完整程序。待众臣拜舞已毕,殿头官高喊:“众臣有本早奏,无本散朝!”这时,丁国舅出班奏道,请万岁爷宣范蠡杨来铜晋见。

    范蠡杨来铜虽初次晋见天子,但两人仍不慌不忙,大步迈进,直至丹墀之下,双膝跪下磕头:“臣范蠡,杨来铜拜见天子,愿我主万岁万岁万万岁!”敬王手一抬,殿头官喊“起!”二人这才站起,向上拱手“谢万岁。”这才抬头,见周敬王三十岁左右年纪,中等身材,方面大耳,鼻直口方,一字眉,自有一番威仪。唯有两眼神光不足,面色白净,血色不足,显见是忧思过度,睡眠不足。

    这时,天子开口:“汝乃范先生吗?”范蠡回答:“草民正是范蠡。”

    “国舅极口称赞先生大才,不知有何高见,以教寡人。”

    范蠡见敬王单刀直入,知是心情急迫。虽是初次入朝,便也不顾其它,侃侃而谈,直舒胸意:“我大周朝廷为万国宗主,统帅八方,国泰民安近五百余年,传至幽王。但幽王不知爱惜,导致夷族入侵。幸有先祖平王振臂一呼,诸侯响应,以天下之群力,终驱蛮夷于大漠之外。然各诸侯国却也乘势而起,壮大各自实力,蚕食周边小国弱国,这其中主要有齐晋楚秦吴燕诸国,天子渐有尾大不掉之憾;而小国弱国为求自保,被迫加入大国集团,听从号令。这是当今天下之大势。”

    敬王说:“先生说的有理。那么,接下来又会如何呢?”

    范蠡答道:“接下来形势很不好。各个大国为了扩张本国的势力,必然与其它大国产生利益冲突,最终引发战争不断。而战争最后是国力的比拼,需要财力做支撑。这又势必增加百姓的负担,民众将不堪重负。这是大家最不想看到的景象。”

    “大国争夺的最后结果如何?他们对王室又将如何?”这是敬王最关心的问题。

    “最后总有胜出者。现在各国对我王是应付状态。一旦他们认为这块遮羞布没用了,会毫不留情地弃如敝履。”

    敬王听范蠡对王室用了“遮羞布”和“敝履”的称谓,很不高兴。认为范蠡太不给自己留面子。本想结束谈话了,但他还是又问了一句:“当下我朝又该如何面对呢?”

    范蠡根本没有注意敬王脸色,反而兴致盎然,进前一步,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为了挽救文武二王和周公先祖开创的大周江山,为了救黎民出水火,中兴大周,这是当下之急。我们应君臣一体,克服时艰,践行八个字。”

    “哪八个字?”敬王脱口而出。

    “内修政理,外树王权。”

    “照你这样说法,我们现在是政理不修,敬王不明了!”护国公吴大人气哼哼地问。”

    范蠡根本不搭护国公的茬,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说下去:“形势发展到今天,不是一点希望也没有。只要我们君臣家国一体,尽扫糜糜之风,重新振作起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首先把王权所到之处治理好,成为各诸侯国之典范,使民意向周,民心敬周,使百姓看到希望,这是其一。其二,制定规则,明断是非,确立王权权威。绝不屈于各诸侯国压力。大政在我,小政放权。其三,制衡各诸侯国要措施得当,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不可冒进盲干。待时机成熟时,果断取消各诸侯国兵权,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复兴大周,造福万民。其四,实行起来要难一些,晚一些。说话硬不硬,全在底气足不足。洛京统辖地方太小,财力有限,人数不足。而各大诸侯国国土面积动辄数千里,人口几百万,兵精粮足,财力雄厚。所以他们才敢狂妄叫板。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国再大,人在多,他们也只是我大周统治下的一个地方。与我大周朝比起来,还是渺小的多。所以,我们要尽量多团结一些诸侯国,不管他们是强是弱,是大是小。谁有理,谁拥戴天子,我们都要团结他们。当他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敢于为他们发声,让各个小国弱国看到希望,增强信心。果如此坚持下去,我们的队伍会越来越大,我们的力量会越来越强。那我们的复兴还会远吗。”

    听了范蠡鼓舞人心的解说,敬王似有所动。忽班部中定国公从椅上站起,竹杖敲地,出班奏道:“范先生所言,老臣也送你八个字:画饼充机,水中捞月。老臣已厉三世,得两代先王和当今天子眷顾,得充定国公之职。据我所知,先王和当今天子却有尾大不掉之感,亦想收权。但武王分封,大周立朝五六百年,远超夏商。诸侯间虽偶有争端,然我大周鼎立洛阳,平平安安。这足以说明祖制不可改,朝政不可变,太太平平过日子,有什么不好!敬王,休为他人乱了朝纲,自惹麻烦上身。”

    定国公话音刚落,护国公伸出大拇指:“定国公之宏论才是治国安邦之根本。”其余众臣也纷纷随和。

    众口一词,敬王刚刚升起的一缕自信自强火苗,被群臣的飘泼大雨浇个干干净净。但他顾及丁娘娘和丁国舅的面皮,还是问了一句:“范先生还有话说吗?”

    范蠡苦笑一声说道:“我在来京的路上,听人讲了一个故事。说南方有一种懒鸟叫寒号鸟,它从来没到过北方,自然不知道北方冬季的寒冷。当北方的鸟忙于做窝时,它却在自由自在地唱歌。北方的鸟告诉它,北方的冬天很冷,能冻死鸟的,快做窝吧。寒号鸟不听,还在唱自己的歌。冬天真的来了,没有窝的寒号鸟冻死了。所以,人们常说,夏虫不可语冰。这是针对那些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眼光的人说的。”稍停顿了一会儿,范蠡转过身来,面对众朝臣又语重心长地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希望诸位莫存侥幸之心,希图眼前,得过且过。我们常以殷鉴不远来鞭策自己,那么郑庄之鉴不更近吗?”

    原来,在周桓王当政时,因不满郑庄公霸凌行为,致使周郑交恶,爆发了周王室与地方诸侯之间的首次战争。这场战争以桓王受伤大败而结束。

    这时兵部武大人出斑奏道:“范先生举出周郑交恶事例,这不正说明了争权惹祸,求逸方安吗?”

    范蠡答道:“武大人职掌兵部,可知当年桓王伐郑,尚可有蔡卫陈诸侯响应支援,王室尚存。当今之世若重演当年之事,又有几国肯出兵相助呢?所以说,只有自己强大才是最安全,最有把握的事情。刀把子只有握在自己手中才最安全。时势不等人,时间不饶人,睁开睡眼吧,莫教他年后悔吧!”

    护国公吴大人再次开言:“范先生果然长了一副如簧之舌,却全是动摇国本,引祸之言。”

    范蠡不再理会众朝臣.他向敬王深深一躬,然后深情说道:范蠡学会文武艺,许身报国救民。若大志得伸,何惜此身。若不被采纳,浪迹天涯,何尝不是好事。

    周敬王打个哈欠:“容细思之,下一朝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