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杰丞相范蠡 » 第四十章 齐营比武

第四十章 齐营比武

    四人随管家来到小客厅,见桌上茶水、水果齐备,苟布礼早已等侯。管家作了介绍后,便知趣地退出。苟布礼示意大家落坐后,开言道:“看了诸位演练,令老夫大开眼界。方知世上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诸位真乃当世豪杰。故不猜冒昧,请来一叙。”

    范蠡答道:“我等走街窜巷之辈,辱大人宠召,实感荣幸,不知大人有何指教?”

    杨来铜听了,心中暗笑:大师兄真会说话,这一切明明都是你的算计,却说成什么宠召,荣幸,指教,到底是谁指教谁呢?这时就听苟布礼说道:“我有一事不明,想当面请教诸位。诸位即有如此手段,何不投靠哪位大有手段的大臣,凭他引荐,将来光宗耀祖,封妻荫子,还不是犹如拾芥?岂不强于当街卖艺百倍千倍?”

    范蠡答道:“大人所说极是,只是小民哪里认识什么大有手段的大臣?再说朝中那些武将身穿银甲,手使银枪,虎背熊腰,威风凛凛,小人等怕不是人家对手。”

    陈庆山听了,哈哈大笑:“你不要被表面现象蒙骗了,那都是吓唬人的。”他一指杨来铜道:“就象这位壮士,怕是千斤之鼎也能轻易举起,朝中哪人有如此神力?凭他二百丈外射中白点的神技,朝中哪个武将敢与他较技?”

    杨来铜来了一句:“我那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

    大家哈哈一笑。苟布礼却说:“猫永远是猫,耗子永远是耗子。诸位如瞧得起老夫,可以长住我府,我愿为诸位作敲门砖,引见国君齐公,管教诸位飞黄腾达,指日可数。”

    范蠡站起抱拳:“如此,有赖大人举荐,我等多谢了。我等已有宿处,哪敢讨扰大人清净。”

    陈庆山说了一声“也好”,然后吩咐摆晏。管家则贴出告示,说明范蠡等不能继续出演的因由。

    次日早朝,苟布礼第一个出班奏事,举荐范蠡等人。为了引起国君重视,他把范蠡等人武功夸得神乎其神,高不可攀。齐公原本就惧于苟家在朝中势力,如果再引进这几条猛虎,岂不引火烧身?欲待不允,又不敢公然驳了苟布礼面子。急切之间,忽然有了主意。他将明日早朝改在军营演武厅举行,要苟布礼引范蠡等演武厅汇齐,他要面试四人武功。如果四人确实武功超群,他不吝赏赐。

    散朝之后,齐公立即召来亲信大臣姜启大将,密嘱他安排明日比武事项,采用车轮战术,杀死或累死范蠡四人,阻断他们入朝为官之路。姜启理解主上之意,提前安排去了。

    次日早朝,朝中文臣武将齐聚军营演武场主席台。苟布礼引范蠡四人与齐公及文臣武将相识后,比武正式开始。值日官宣布比武规则:

    一、所有下场人员可以向范蠡四人中任何一人挑战,四人中可以任选一人应战。

    二、交战时间不限,以最后取胜为准。

    三、允许中途换人。

    四、两人比试中,主动下场者,不得再找此人重比。

    五、每场比试只限一对一比试,不得群殴。

    六、生死不论。官军战败者职务由战胜者取代。

    范蠡听了,心下了然。此次比试规则,看似公平,实则凶险无比。齐公看来是将我等当成苟家走狗看待,采用车轮战术,必欲将我等除之而后快。他利用下去准备的空闲机会,四人之间交流了一下对策:

    一、不得打死打残。

    二、采取速战速决战术,保存实力。

    三、不得出言尖刻,有辱对方。

    四、赵玉竹暂不参与比试,只观阵。

    众人准备完毕,选手全部回到场中。范蠡一看,己方只有四人,而赵玉竹还内定不参战;对方却有三四百人;也就是说己方一人要对阵一百多人,不禁心中暗笑。

    值日官宣布,比武第一项:举重。

    杨来铜听后笑了,他迈步就要下场。范蠡与他并肩而立,马上碰了他一下。杨来铜立即收回脚步。这时就见齐将中走出一位黑大个,身高与杨来铜相似,虎背熊腰,落脚地动。齐军中发出“恶来!恶来!恶来!”此是齐军中第一大力士,人送绰号“古之恶来”,真名成玉河。他见现场准备的重器中,第一是石碾砣,第二是铜鼎。石碾砣几年前他也勉强举起过,但累得呲牙咧嘴,因此才获得恶来称号。这次,他选择了铜鼎。只见他两手握住两鼎腿,混身肌肉紧绷,缓缓将鼎举过头顶,然后放回原处。场中掌声热烈,成玉河傲慢地瞅了范蠡等人一眼,大摇大摆地走回队伍。范蠡一碰杨来铜,杨来铜下场了。他来到铜鼎前,紧紧腰带,扭扭腰胯,然后哈腰,也象成玉河一样,举鼎过头。他放下铜鼎,又来到碾砣前,双手又握紧碾砣把,后腰一叫劲,一千多斤的石碾砣被他高高举起。这还不算,为了让大家都看清楚,他双手举砣,在主席台前连走三趟,这才将碾砣放归原处。他双手抱拳一揖,这才归队。

    显然,这第一场举重比试是范蠡一方赢了。值日官见再无第三者下场,宣布第二项暗器比试开始。这一大项里又分为两个小项,即规定的箭术比试和自选暗器比试。箭术比试简单,场中一百步远立有绿色箭靶。靶上画有大小十个圆圈,最小圆圈有鸡蛋大小,靶心是黄豆粒大小的白点。按规定,每人以五箭定输赢。齐军下场的是屈重将军。老将军四十多岁的年纪,从军却有二十年。他以箭术称长,可以说已经达到百步穿杨的技艺,战场上从来箭无虚发,每发必中。他下场后,指名要与杨来铜比试箭法。杨来铜虽性情直爽,性格急躁,但他跟从范蠡最早,潜移默化中也学到不少,知道藏拙。你看他畏畏缩缩,极不情愿地下了场。屈老将军将自己常用的弓箭递给他,让他先展示射技。杨来铜摆手道:“有老将军在,晚辈岂敢占先。”

    屈重收回弓箭,走到箭靶一百步处立定,抽出弓箭,望定靶心,一连射出五箭。报数员抱靶跑到主席台前报数:“屈重将军五箭,三箭中十环,两箭中九环。”

    这时,杨来铜才走到刚才屈重将军射箭处,他吩咐将箭垛再向远处移动五十步,计一百五十步处。他取出自己特用大弓,也抽出五支箭,对着靶心,将弓拉满“嗖”的一声,将第一支箭射出,穿过靶心,掉于地上。紧接着,剩下四枝箭一气射出,皆穿过靶心,掉在地上。剩下最后一支箭了,杨来铜泄掉一些力气,将箭射出,也是正中靶心,不过却是一半射出箭靶,一半留在箭靶上,还上下晃动了几下。报数员跑过去,捡起靶后地上四支箭:这四支箭按前后距离一字排开,间距十步。报数员不去想这些,连同箭靶抱起,跑到主席台前报数:“杨来铜五箭皆中靶心。”

    全场人员连同齐公皆惊诧不已,世上真有这般神技!这要是在战场上或攻城略地,有杨来铜在,焉有不胜之理?人们忘了欢呼,一时静场,再无下场者。

    值日官见此,只好宣布进入第三项比试:各类武器的真刀真枪比试,生死不论。范蠡解下自己佩剑,交于赵明成,赵明成下场。齐将中有一大个,欺赵明成文弱,手挺长枪下场。他名不报一个,话不说一字,长枪一抖,直向赵明成刺来。如被刺中,焉有命在。赵明成恼他粗鲁,看明晃晃枪尖堪堪刺到,稍一偏身,让过枪尖,同时宝剑挥动,一下子将长枪砍为两截。大个子就靠这杆长枪混到一个中队头目。今见长枪被毁,恼羞成怒,挥动半截枪杆就打。赵明成见他采用无赖打法,心中暗笑,手却如鹰隼穿涧,一把抓住枪杆,剑尖抵住他的咽喉。他哪怕向前一分一毫,都将性命不保,他只好认输下场。

    他刚下场,一个瘦小枯干,双手使刀的人上场了。看他不断走动,就可断定,这是一个身体灵活之人。赵明成一抱拳:“在下赵明成讨教了。”

    那人却答:“比试后只当告知姓名。”

    赵明成一听,这叫什么话!好小子,比试后让你知道我的厉害。他宝剑出手,一招寻花问柳,挽出三朵剑花。瘦小子知道厉害,刚一搭剑,身体便似泥鳅一般滑动出去,围绕赵明成转动开来,双刀频出,好似毒蛇吐信。赵明成跟从范蠡时间最短,别看他平时少言寡语,然而却是最下苦功练武的人。范蠡也根据他身体灵变的特点,教了他不少怪招绝招,这时却派上了用处。你看他也学瘦小子的步法转动起来,两人象走马灯似的,不停画圈。转着转着,赵明成突然反转,一下子就转到瘦小子身后,趁便挥动宝剑。这样十几圈下来,瘦小子白花花的后背完全裸露出来。他虽觉后背发凉,却还不觉。直到场外有人实在憋不住,大笑起来,他才感觉不对劲。向后背一摸溜光,他这才知道赵明成不欲伤他,否则,自己不知死过多少回了,于是掩面跑回本队。

    这时场中一位壮汉双手铜锤下场了。杨来铜一见金光闪闪,以为是一对金锤。如果是金锤,我就同他换了。他大喊一声:“四弟暂歇,我朋友来了!”

    话落,人已走入场中。赵明成真以为他朋友来了,赶紧让给他。待他走出场外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双手使锤的壮汉,他才明白过来。原来,自从李志民赠杨来铜双银锤以来,二哥银锤还没开过张。看来,今天银锤要开张了,二哥能过过手瘾了。

    杨来铜、赵明成刚才比试已报过字号,大家都知其姓名了,省去了场场报名。齐国壮汉一抱拳:“在下董云先,杨兄弟请了!”

    “请问,兄弟金锤重有多少?”杨来铜关心金锤,上来就问。

    “杨兄弟难道不懂?只有君王配用金锤,我等为将者岂可越制?我所用乃铜锤也。”

    杨来铜一听,顿时气泄了一半,挥锤就打。董云先也是齐营中数一数二的将军,两柄铜锤至今尚未遇到对手。两人这一交上手,互不服气,三四十招就过去了。杨来铜自追随范蠡以来,与人过招,从未超过二十招,再一看场外选手黑压压一片。他忽然省悟过来:照这样打下去,我同每人都打几十招,岂不活活将我累死!我怎能上了齐军车轮战术的毒计?一旦悟通,他两膀一叫劲,泄掉的一半力气马上重新唤回,一锤狠狠砸下。董云先还以平常之力迎战,这下吃了大亏。“咣”的一声,虎口震裂,铜锤坠地。

    董云先一抱拳:“壮士赢了,佩服!”然后退场。

    陆陆续续又有几名选手上场比试。杨来铜一鼓作气,双锤猛砸硬挡,武功高强的接下四五锤,差一点的,一招就败下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