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杰丞相范蠡 » 第三十九章 苟府卖艺

第三十九章 苟府卖艺

    范蠡等欲观齐国朝政,无从得见,故在朝臣苟布礼家的

    外面墙面写下“以武会友”四个大字,旁边又用小字体写下比武规则。杨来铜三人则在墙和地上,或远或近画了一些圆圈或白点。近者三四步,远者三四百步,这就算布置完毕。这时观众来了约有五六十人。

    范蠡越众而出,朗声言道:“在下范某,初来贵宝地,不求钱财,只愿以武会友。有哪位英雄好汉,瞧得起在下四人,欢迎下场赐教。比赛规则,书于墙上,望大家监督指正。朋友们都很忙,我就闲言少叙,现在开始。有朋友说啦,我有朋友武艺高强,可惜今天不在此地。这也没什么,我们计划比武三天,每天辰时起至日落时为止。首先由我和几位朋友表演几个小节目,以娱大家眼目。”说罢退场。

    首先由赵玉竹上场。她身穿绿衣绿裤,脚蹬黑靴,头戴大红花,薄施脂粉,好似天宫仙娥。她见人群中有个小姑娘,年令五六岁模样,胳膊下还夹了个小板登。赵玉竹走到她面前,柔声道:“木登借姐姐用用好吗?”

    小女孩马上把木登双手递给她。赵玉竹夸道:“好乖的小妹妹!”

    赵玉竹将木凳放平,摘下头上红花,放在凳上中间,然后双脚分开一跳,稳稳站在木登两头,微微呼出一口气。身体后弯,成一圆形,樱桃小口张开,刁住花梗,慢慢站起,依旧将花戴在头上。就在大家全神贯注她刚将花戴好的时侯,杨来铜手一动,一只花鸟飞上她头顶,约有五尺高下。这时就见赵玉竹双脚在木登上一跳,直直拔起六尺多高,方才落地,空中飞过的花鸟却不见了。赵玉竹捡起木登还给小女孩:“谢谢小妹妹!”

    说罢,她右手微张,用左手捏出一只小花鸟双腿,右手放开。小花鸟双翅振飞,怎么也飞不出去。赵玉竹问小女孩:“小妹妹喜不喜欢啊?”

    “喜欢!”

    “送给你要不要哇?”

    “要!”

    “那就送给你。先要捆住双脚,回家后,让爹爹妈妈帮你编个鸟笼,把小鸟放在笼子里。记得喂食哟。”

    “谢谢大姐姐!”

    “真乖。”

    第二个下场的是杨来铜。他先打了一套拳术,虎虎生风。然后他又搬来一大一小两个石头,较小的一个有近二百斤重,较圆。杨来铜将圆石望空一抛,然后伸出左手食指接住,轻轻晃动。这个圆石滴溜溜转动起来,越转越快。这时大家看到的石头就成了一个标准的圆石,棱棱角角全不见了。突然,杨来铜左手食指向上一挺,圆石升起两丈多高,“嘭”的一声,将地面砸了个深坑,这时大家才相信这是真正的一块石头。紧接着,杨来铜扭扭腰,紧紧腰带,走向另一块更大个的石头,估计至少有六七百斤重。他深吸一口气,不慌不忙,伸出两手,紧紧抓住石头的两个对角:“嗨”!大石就被他举过头顶。杨来铜绕场一周,面不改色,气不长出。他手举巨石走向墙根,轻轻地将巨石放在墙根处,然后又走回来,把那块圆石也放在墙根,再一次走回到土坑边,伸出左脚在土坑周边连扫几个来回,基本将土坑扫平。他这时才向众人一抱拳,退出场外。此时掌声雷动,周围百丈外的人群蜂涌跑来,围观百姓何止千人?

    掌声未停,赵玉竹持刀出场。他双手持刀,刀尖朝下,作了一个抱拳礼。忽然,他刀交单手,一式火烧八方化为洪波日出,群魔乱舞化为盘古开天,天地分明又化为伏羲八卦,二郎担山化为广阔天地。他越走越疾,越练越快,最后,人们只见一团黑影和一条白光,耳中只闻刀劈风响声。最后,赵玉竹一式前途无限,收住刀势,玉面含春,抱拳下场。又是赢来阵阵掌声和喝采声。围观百姓里三层,外三层。后面的观众看不见表演,急得直跳脚。爬树的,迭人梯上墙的,各找各的方便。

    这时就见范蠡出场。大家以为他有更精采的表演,不料他却是劝人们向后退。但挤进内圈的人们只是后退了几小步,就被后面密密麻麻的人群挡住。于是,范蠡吓唬大家说:“乡亲们,没看到地上远远近近画了不少圈吗?下面将要表演的是投壶,比赛射箭和飞石。由于我们学艺不精,恐有误伤。所以请大家后退,让出场地,不然,伤到人就不好了。”

    听到他这样一说,人们方才让出场地。赵明成再次出场,他十指张开,每个指间都夹有一棵石子。只见他两手连甩,由近及远,地上每个圆圈内都打入一枚石子。这时,他又抓了一把小石子,向墙上圆圈内打去,每个小石子都打入墙上圆圈内。从这一点上就可看出力道。

    杨来铜身背弓箭也再次出场。他的弓背是青铜铸就,两端各有一个筷头般粗细的圆孔,穿着水牛皮制作的弓弦,绷得比铜丝还紧。现在,除了四百步远的三棵树上还有三个圆圈外,其余所有圆圈内都被赵明成打入了石子。杨来铜来到场内,更不搭话。他抽出三只箭,望着远处树上三个圆圈内的白点,“嗖、嗖、嗖”,三箭先后射出,全部射中三棵树上圆圈内白点。赵玉竹跑去,拔下三支箭,展示给大家看。俗语说: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杨来铜的这三箭,岂止穿鲁缟,箭头铜质倒钩上还挂着木屑,树上圆圈内的白点,一个也无。

    场上观众大开眼界,大饱眼福,这是他们今生看过最精湛的武功。从开场到现在,每一场表演都赢得海啸般的掌声。好多人情不自禁地向场中丢铜钱和银子。此时,天已中午,表演告一段落。范蠡出场。他望了一箩筐钱币,内里竟还有两个银元宝。于是,他开口讲话。他首先感谢大家捧场。紧接着就说:“开场时我就言明,我们设场的目的,不是为讨赏钱,而是借此以武会友。既然朋友们这样看得起我们,赏了这么多钱,我们还是很感谢朋友们。既然大家赏给了我们,我们就有权支配。我想把这些钱转赠当地急需用钱的穷人们。虽然数量有限,我们是略表寸心。我们对当地情况不熟,不知哪位深受百姓信任,可为我们代劳?我在此先谢谢他!”

    “张善人,张善人!”众口一辞。

    原来张善人名叫张仁鑫,是临淄富户,广有资财。但遗憾的是,老两口五十多岁,尚无一儿一女。后娶一妾,也是肚皮扁扁。老两口亲登泰山,向真武大帝像前许愿,愿广做善事,求得一男半女。归家之后,散尽半数家财,善事做了千百件,坏事找不到他。说来奇怪,一年多后,他老伴果然生下一个活蹦乱跳的大胖小子。又过半年,他小妾也生下一位千金。张善人所有买卖也越来越红火。这一切,张善人都认为是他们行善,真武大帝保佑的结果,更加热衷于行善积德之事,善名远播。所以,当范蠡话落,大家异口同声保荐张善人。

    在众人簇拥下,张善人走出。只见他步履沉稳,上身挺直,三绺长须,额上三条直纹,地额方圆,双耳形如元宝,两眉长长,眉尾包眼角,两眼是双眼皮,显得慈眉善目。唯一不足之处是印堂悬针,针尾接近鼻梁上端却向右偏斜而去,面色黑红。范蠡面色含春,捧起装钱的箩筐送到张善人手中:“有劳老伯了。老伯如此深得民望,必有天佑之福。”

    老善人也不推迟,双手接过说道:“小兄弟,你也不错!年纪青青,不慕钱财,悲天悯人,福报更厚。你放心吧,钱交我手,我还要再备两份,救济穷人。”

    最后,范蠡向大家说,现已午时,我们都散去歇息吧,下午未时中,欢迎大家再来。这时众人才缓缓退去。

    苟府主人,当朝上卿苟布礼今日散朝较早。他回府后刚用过早餐,管家来报,府外有一拨卖艺之人在此卖艺,用不用轰走?这在以往,苟布礼早就一句“远远轰走。”对于他来说,别说杂耍,就是真刀真枪也是常见。可今天,他一时心血来潮说,待我看来。他来到自家阁楼上观看。谁知这一看,就把他吸引住了,这哪是杂耍,全是真功夫,个个武功精湛。放眼整个齐国,还真找不出这样几个人。别说他人,光那个大个子力举巨石,满朝武将就没一人举得起。

    侍侯人就得有眼色。手下人见主人如此,早就将坐椅、茶碗、大氅准备齐全,甚至在他脚下还放了一个碳盆。苟布礼这一看,就被深深吸引住了,直到散场。他想,这伙人如果招致自己手下,大齐国还不早晚姓苟。他立即唤来管家,吩咐他赶紧出去,将卖艺人全部请到府上,我有话说。

    管家是个老狐狸,见主子这样急迫,早已将主子意图猜个八九不离十。他不敢怠慢,急急来到范蠡等人面前,一抱拳,满面带笑地说道:“列位英雄请了!我乃苟府管家。我家主人乃是当朝上卿,钦慕列位,特命我来相请,入府一叙。不知肯赏光否?”

    这一切,皆在范蠡算计当中,当即答道:“既是大人相招,敢不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