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杰丞相范蠡 » 第十七章 来去明白

第十七章 来去明白

    赵老二的丧事很快办完,赵家人也很快从丧事的阴影中走出来,一些远近亲属也都离去。赵忠仁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将范蠡杨来铜和赵忠义赵玉竹父女全请来,设一大筵。赵忠仁首先讲今日设筵的目的。他说道:“这些日子以来,我想了很多。我家老二之死,也不算太冤枉,只能算一命抵一命了。看来,攒金攒银不如留下好儿孙。我老了,家业可以交给老大去搭理,他也尽得买卖之道。我现在唯一不放心的是我家老三。通过忠义兄弟引见,在我与范先生杨先生相处相交的这段日子里,我深刻认识到,范先生乃人中龙凤,世上英杰,不世出之人才。杨先生乃罕见好汉。俗话常讲,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圣贤品自高。我今年六十有五年纪,蜡头不高,还能折腾几天。我现在唯一希望就是能让三儿拜范先生为师,将来好有出息。万望范先生不嫌我家小三粗陋,收下为盼。赵老三马上站起,两眼充满期待地注视范蠡。范蠡环视一周,见众人皆微微点头,于是站起说道:“我也对老三有好感,起码人品就没问题,这一点很主要。不过,我门乃南华门,门规为“民活”二字。字虽少,含义深,欲入我南华门,必须一生践行门规宗旨,一心为民,民需我作,民忧我忧,民乐我乐,老三,你可能作到?”“坚决作到!请师父收下我。”说罢跪下。范蠡说道,师父大号为南华上人。我是师父亲传第一代弟子,也是唯一亲传弟子。在你之前,我已收杨来铜为师弟,你可称他为二师兄。还有计倪,你可称他为三师兄。如果你愿入南华门,可作我三师弟。我们年令相仿,意气相投,彼此只以师兄弟相称即可。”

    听范蠡这样说,况前有例证,赵老三给范蠡磕头:“赵老三拜见大师兄!”转过来又给杨来铜磕头:“拜见二师兄!”范杨向前,双双将他搀起。范蠡说:“赵老三称号对外不雅,我赐你一名,称为赵明成可好?”“谢大师兄赐名!”说罢,还要跪谢,范蠡只接受了半礼。

    赵忠仁命下人端上来黄白之物,价值十万两白银,作为拜师之礼。范蠡一概拒绝,他说:“我等既与明成结成师兄弟,今后当生死与共,以天下为己任,金银对于我等作用不大。我也将尽我所知所能,无私相授。赵老伯如感觉过意不过去,我只提一个要求:希望您老给我们辟出一处独立院落,明成和我等四人够住就行,但院子却要大一点。我要利用冬闲季节,组织大家切蹉武功,不需要闲杂人等打扰。”范蠡所说的四人,是把赵玉竹父女算在内的,二人自然明白,内心窃喜。

    和聪明人办事,就是省心省力。第二天,范蠡四人和赵明成一同搬进赵家东南角一处独立院内。院内一溜十间房,除每人一间外,其余五间分别为洗漱间,书房,兵器间,库房,备用间。对面是练武大厅,地面铺有地毯,大厅一角,有个单间,权作餐厅。大厅外两边各有净手间,马桶等齐备。院落宽大,可以跑马。设施有爬绳爬杆,平衡索,滚碾,单杠,沙坑,跳竿等等。古人一日两餐。考虑练武之人体力消耗大,特别是半夜子时务必起来练武。所以在子时加一顿夜宵。餐厅内备有茶水,水果和零食。赵忠仁特意安排一名五十岁老者负责送餐送水,干点零活,他可以进出。其余人等,严禁入内。对于赵家的精心安排,大家十分满意,对于即将开始的学艺,又十分期待。

    对于冬季练武习文,范蠡是这样安排的:

    一、练习时间暂定四个月。

    二、每天活动日程,参照自己在飞羽山的日程安排。

    三、学文以《六韬》、《计然策》和《黄帝内经》为主。

    四、练武方面,考虑时间紧迫,以教授“飞云剑法”为主,适当涉猎一些拳术、武打和轻功。杨来铜继续钻研箭法,其余三人钻研飞石法。

    在讲到飞云剑法时,范蠡严肃起来,他说道:“飞云剑法是师父穷天下武功之大成者,吸其精华,剔其糟粕,结合自己练功心得,独创出的一套绝技,轻易不可示人。除本门弟子外,不得传授。如有违犯,既使走到天涯海角,我也必将废去他的武功,以勉祸害人间。此功法有快漫藏散四大招式,其内暗藏三十二小招式,极其难练。一旦练成,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天下无敌矣。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先示范练一遍,大家退出十丈开外。明成,你去取包针来,来铜,你去端盆水来,作好准备,我喊洒,你们尽管向我头上洒去,然后急步退出。

    待来铜明成返回,一切准备就绪。只见范蠡一招刺破青天,然后自上而下急速划下,剑光闪耀,好似银河泻地。这时剑招急促,一招快似一招。开始,大家还能数出招式,五六招一过,眼睛跟不上动作。既使杨来铜也只能数到十招。十几招一过,只见剑光,不见人影。站在十丈开外的赵家父女,衣衫飘飘,劲风刮面。大约过了二十几招,只听范蠡大喊一声“洒!”杨来铜、赵明成抛针的抛针,泼水的泼水,然后急速退到十丈开外。回头一望,但见一团白雾围绕中心,急速旋转,不见人影,只能听见“滋滋”叫声,良久方歇。这时才见范蠡怀抱心爱宝剑,纹丝不动,站立场中,气不长出,面露笑容。众人这才敢近前观看:范蠡站立之处,五尺方圆内,滴水皆无,根针不见。大家仔细寻找,但见一丈开外,地面湿润,五丈外方见断针,却不见一根完好。众人惊呆了。若不是亲见,简直就不敢相信,世上真有这般神奇武功。

    “赵大叔和弟弟妹妹们,这一套飞云剑法,我在飞羽山上经过三个月初步掌握。但我整整练了四年,方有如今成就。我想利用三个月传授,让大家初步掌握,以后各人成就如何,那就全在个人修为了。”

    经过范蠡连说带讲,加上实际操演,把大家的劲头全鼓起来了。谁甘居下游,谁不想尽早尽快地把天下第一武功学到手?从这天开始,范蠡每天所教,大家都能当天消化。把一招一式深深刻在脑海中。在这些人当中,范蠡对杨来铜的表现最为满意。本来,杨来铜暗恋赵玉竹,赵玉竹也早就有感觉,也把杨来铜看作自己未来的依靠。两人就象两块磁铁一样,不知不觉中常常靠近。可这次学练飞云剑法以后,杨来铜就象换了个人一样,比谁都学的认真,比谁都练得刻苦。虽然他也常找玉竹,但都是探讨剑术,暂时把儿女情长抛到脑后。他鼓励玉竹说,我早就想跟大师兄学飞云剑法了,但一直不得闲。咱们跟随大师兄比明成师弟早不少。但是,你看明成师弟练得多刻苦认真,咱俩若教师弟比过了,还有脸见人吗?所以,咱俩更要多练。有几次,他在睡梦中还大喊大叫“银河泄地”,“大浪淘沙”,“横扫千军”“玉女投梭。”把隔壁的范师兄都给吵醒了。

    人们练武也和吃饭吃菜有的一比。你看,平时没菜吃的时候,偶尔吃个鸡蛋,也感觉香艳无比。可是,有了鸡鸭鱼肉,鸡蛋反而瞅都不瞅。杨来铜等人现在就是这样。整天说也是飞云,练也是飞云,想也是飞云。什么射箭投石,什么轻功硬功,好象都不重要了。更别说《六韬》、《内经》了。

    人勤嫌天短,懒汉落日迟。三个月在不知不觉中度过。连年节过去,大家也没留意。根据对每人飞云剑法的考核,杨来铜基本上掌握了剑法,只是在速度上和临机应变方面,距大师兄还有一定差距。这主要得益于他是最早跟从大师兄的,练得也比别人下的功夫长。赵明成和赵玉竹成就差不多,初步掌握了四大招和三十二式,只是在熟练程度和速度上,与二师兄还有差距。赵忠义比自己的女儿还要再差一些,毕竟五十多岁的人了,领悟力自然慢一些,手脚灵活性也有差距,再加上平时大家照看不到的地方,他也要多操心。但他与自己以前比较,不可同日而语,等闲人不是他对手。

    范蠡在对大家点评后,鼓励大家说,你们利用短短三个月时间,就初步掌握了飞云剑法,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起码不次于我当年了。今后主要是在速度和招式变化上要多下些功夫,这就全靠自己领悟了。总之,现在你们行走江湖,可以不惧寻常高手了。那么,遇到不一般的高手怎么样呢,遇到绝顶高手又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掌握更多技能。学无止境,如果你遇到顶尖高手,不但武功绝顶,而且腹有良谋,不但他一人杀来。而是帅领千军万马杀来,你又怎么办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多种技能。你能攻,我能守,而且能反击过去。你耍阴谋,我能提前识破;我用计,叫你看不出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上当受骗。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我不但要向大家传授师父所教的拳术,轻功,飞石术,而且还要传授太公兵法《六韬》和《计然策》。人一生没有不得病的,所谓病来如山倒。怎么办?医治就是了。所以,我还要向大家传授《黄帝外经》和《黄帝内经》,时间很紧哪。不过也不要紧,以后我们在一起的时间长着呢。众人听了,跃跃欲试。

    一个月时间要传授这么多内容,的确有贪多嚼不烂之嫌。范蠡采用因人制益,快慢结合的办法:首先,让大家各抄一份《六韬》、《计然策》和《黄帝外经》、《黄帝内经》。范蠡只是大致讲解一番,要求全背诵下来,以后自己再逐步领悟。其次,关于轻功,那是需要长期锻练方能成功的。所以,范蠡在示范后,重点讲解要领和练习方法,以后需要经常练习方可。其三,根据各人资质不同,赵玉竹和赵明成重点练习飞石法,杨来铜在原基础上,练习一箭三枝绝技,赵忠义练习刀术。其四,采取上大课和分别指导相结合。要求大家不求全会,多少掌握一些要领,起码遇敌时,懂得规避,以求自保。而赵明成等人深知,机会难得,时间宝贵,他们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哪样武功都想学。一个月期限堪堪将到,大师兄已提前预做外出准备。

    赵忠仁为不影响范蠡教授进程,虽不进练武场,但却非常关心。他通过老仆人,对一切了如指掌,特别对三儿的神速进步,欣喜异常。他知道,范蠡只订了四个月的传授期限,时间太短。所以,他在思考找什么借口挽留范蠡等人,既使不能长住,多住些日子也好。这天,侯马商队回来,带来一个消息,国中智瑶联合赵魏韩三家要在一月后,于侯马举行全国比武大会。名为比武打擂,实则是收罗人才,壮大己方势力,各怀鬼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