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杰丞相范蠡 » 第五十章 训练精兵

第五十章 训练精兵

    越王一看,乃是寸长金丝系着红缨。司令官将玉佩交还越王,将伍千两纹银返还范蠡。

    这时众将在灵姑浮带领之下,齐聚主席台前。台上众人一望灵姑浮,心下了然,却故作严肃。而台下众将齐喊:“上将之首何在?”

    这时石买站起大喝:“就在大王面前桌上,尔等还不服吗?!”

    众将齐望向灵姑浮将军头上,惊诧无比。灵姑浮本能地向头上一摸,红缨不见了,立时吓出一身冷汗。范蠡早已跳下马来,向着灵姑浮深深一揖:“姑浮将军,为提振全军士气,范蠡不得不借重将军威名,实在放肆了,望将军治在下不敬之罪,任从处罚。”

    说罢,当着众人之面向灵姑浮双腿跪下,双手放在背后,头部低垂。灵姑浮急忙上前双手搀起:“国师快快请起,这是干什么,国师何错之有。都怪姑浮从无败绩,眼高于顶,今日方知山外有山,海外有海,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受教了,望国师今后不吝赐教。”

    越王听后大喜,立马走下台来,亲自给两人挂上绶带。然后解下亲佩一对玉件,分赠二人。范蠡抽空与赵忠义耳语几句,赵忠义暂离。

    全军这次比武大会至此圆满收关,全军散去归营,参加庆祝筵会。精兵营、侦缉营回到帅府,同越王和各位文武大臣共赴筵席。

    席散,范蠡回府,赵忠义递上修复如新的金丝红缨和伍千两纹银交于范蠡。范蠡即刻带上,来到灵姑浮府上。灵姑浮将军出府相迎,进府,让坐,赐茶。范蠡站起,从匣内取出金丝红缨,交于灵姑浮:“姑浮大哥,金丝红缨已修复,请大哥查验。另外,这里有纹银伍千两,其中两千两是我给大哥的赔罪银,另外三千两是给比武将士受伤者的扶恤金,麻烦大哥代为发放。”

    “你这是干什么?过去的事就是过去了,再说,错又不在你。至于扶恤的事乃是公务,自有军营按条例执行,哪能由你个人承担。”

    “大哥还是收下,这样蠡弟方能心安。”

    灵姑浮将军是个忠义之人,他只好说道:“真是拿你没办法。”

    两人大笑,此后更加亲近。

    从此,再无人敢轻视范蠡,范蠡到处,人们都象景仰天神一般瞻视。

    翌日,军部召开会议,由大将军石买主持,参加人员除石买、范蠡、曳庸、计倪外,还有杨来铜、赵明成、赵忠义和灵姑浮手下几位上将。

    会议主要议程有两项:明确分工和布署当前工作。首先石买大将军讲话,大意是,我们越国地处一隅,是个小国,在此形势下,要把重点放在防御上面,各位按着分工,要各负其职,严肃军纪。对外不挑事,对内不扰民。遇事多请示汇报。

    石买的讲话与过去一样,没有什么新意,各位将军听的也是心不在焉。好歹他要讲完了,末了他说:“范蠡国师是文武双全的当世奇才,大王亲自任命为军中国师,现在请范国师讲话。”

    范蠡站起,犀利的目光在全场扫视一遍,然后作了长篇发言,主要内容是:

    一、越王是全国全军的统帅,石买大将军是军中主帅。军中重大命令必须由石买大将军发布,不能政出多门,造成混乱。

    二、大将军讲道我军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敌入侵,这一方针是正确的。但防御有两种,一种叫被动防御,为防御而防御;一种叫积极防御,既绝不主动挑衅,绝不对外侵略,但要练好本领。一旦外敌挑衅,一旦外敌入侵,我们早有准备,毫不惧怕,积极反攻。那时就没了边界,我们愿意打到哪里就打到哪里,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三、我们要抓住这次大比武的良机,作好三件事:严肃军纪,增强战力,储备军需。

    四、关于内部分工,范蠡说,根据个人能力及越王任命,实际上已经很明确了,石大将军稳坐军中帐,是主帅;曳庸老将军德高望重,办事公道,宜执掌军纪,并协助主帅处理日常事物;至于我嘛,除协助大将军处理公务外,主要是参赞军机,因我年令尚青,所以应常下一线,指导军训;计倪职为副国师,职责与我相同,战时参赞军机,平时宜深入一线;灵姑浮将军负责平时大部队军训,战时应为先锋官之职;杨来铜、赵忠义负责精兵营精兵训练,杨来铜战时可任为副先锋之职;赵明成负责侦缉营训练及情报收集上达。现在我在考虑,还有两项职务,大家推荐,看由何人承担较为合适,一是军需官,这项工作很重要,特别是战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吗。二是缺少一名联络官,负责全军与越王,文宰辅的联络、请示、勾通工作,作到全国全军一盘棋。

    这时,大将军亲自站起,给范国师倒了一杯水。范蠡继续。

    五、为了减轻国家和百姓的负担,我们可以试验一下,实行以兵养兵,以战养战。例如,平时训练之余,可以自己种种菜,养养猪等,战争发生,军队开拔,可以把这些交给当地百姓既可。

    六、我还想给我们的军人们增加一项任务,那就是宣传任务。既然我们不去首先发动战争,那么战争发生的责任就不在我们一边,我们既使被迫打出国界也是正义的。这个道理宣传得好,能起到化敌为友,减少伤亡,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全军都应加强保密工作。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今天会议的决议散布出去,那就必然会被敌方知道,甚至引发战争,那将给我们造成多大的损失。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想法,想到哪说到哪,错了,请大家斧正。

    范蠡话落。这也是他到越国以来,说话最多的一次。稍顷,曳庸老将军首先鼓掌,其他人热烈鼓掌。范蠡的意见就此通过。大将军石买感叹道:“国师年纪青青,虑事如此周到长远,越国之幸,越王之福。”

    曳庸说道:“关于军需官一职,我举荐老扶同怎样?”

    石买一拍桌子:“我怎么把他忘了,老诚持重,他担当这个职务太合适了。既然军需官有了,联络官也不必选了,我们这里就有一位人选太合适了!”

    “谁呀?”众人问。

    “国师呀!你们看,国师是大王亲自招聘来的,又与文宰辅有老少之谊,联络官一职还有比他更合适的人吗?”

    众人恍然大笑。范蠡第一次参加的高级军事会议在取得巨大成效后,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当天,范蠡向越王和文伯汇报了军事会议初步决议,越王和文仲很满意,任命文书很快发下。

    对于这次军事会议及其以后成果,石买很满意。这么多人一心一意协助他工作,好多具体事项都不必他操心,军营面貌涣然一新,他只需稳坐中军帐,发号施令即可。这对于一位老臣何乐而不为?

    曳庸对于这次军事会议也很满意。这从他逐营督促军容军纪,大力整肃不良风气中就可看出。

    灵姑浮、杨来铜、赵明成等早就憋着一鼓劲,等着这一天,天天蹲在军营里组织练兵,多少日子都不回家。

    范蠡、计倪会同杨来铜选了一处深山,远离北方,有水有洞,山与山之间很宽阔,周围又没有集镇,远离人群,隐蔽性极好,只要稍加建设和整治,非常适宜练兵。只是交通有些不便。这对杨来铜来说不在话下,手下有五百名弟兄呢。范蠡对杨来铜说,我军务太忙,以后来的次数要少了,这一块就全交给你和赵叔了。我给你讲了我从师练武的经过,你参照执行。不过你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计倪又加了一句:“二师兄,我知道你是个急性子,可千万不要打骂和体罚士兵哟!”

    范蠡:“这一点很重要,计倪提醒得好,要团结大家和你一条心。”

    赵忠义插言:“放心吧,有我管着那。”大家笑了,也放下了心。

    范蠡临走,杨来铜悄悄告诉他,赵玉竹已经有孕了。范蠡大喜:“真得祝贺你,我们这一代开始有后了!你马上盖一栋女人房子。我回去后,就想办法,让玉竹辞去内卫队长职务,然后把她带到这里,并带来几位女兵,活跃这里的空气。平时承担起洗衣做饭等活计,玉竹临盆,也好有人照顾。另外,赵大叔年纪大了,大半生总是忙忙叨叨,可别累着他老人家。”

    “放心吧,我自己的岳父,我能不想着吗。”

    接着,范蠡和计倪来到侦缉营,在听了赵明成的汇报后,范蠡建议赵明成将侦缉营侦缉重点放在吴国,因为目前对越国危害最大的就是吴国。吴越世仇,何况吴王阖闾野心极大,又有伍子胥执掌宰辅,极善谋国。阖闾要实现称霸目标,必须降服齐国。而齐国是大国,吴国必须押上全部国力,这样他的后方必然空虚。这一点阖闾、伍子胥是洞明无误的。所以,他们在伐齐之前,必然要灭越,扫除后顾之忧。我预测,吴国趁北方暂时无事之机,数月之内,吴国对越必有大动作。你现在就应因人因材施教,派出最得力人员,打入吴国高层,随时随地及时掌握吴国高层动向,便于我国高层及时掌握,作出准确判断,提前制定正确决策。对齐楚两国作到一般了解即可。

    计倪提了三条建议,一是对手下六十名侦缉员尽快了解,每个人的忠诚度、特长、需求,因人施宜。二是建全组织机构,营下设队,队下设组。各队各组之间要互相配合。三是反侦察,即防止对方打入我国内部。必要时,建立单线联系。

    范、计二人明确表示,侦缉营是一个特殊军事单位,对于手下人员升降,我们不介入,相信你会公正合理使用。对重大情报,要及时亲自向我们二人直接汇报,防止泄密。有何需求,也直接向我二人或文宰辅请示汇报。赵明成根据两位上司的指导,心里有了底,他将全营分为四个队:

    第一小队二十人,队长暂由赵明成亲自兼任,下设三个小组,每组由六人组成,余下二人为联络员,代号,一叫江风,一叫海月。第一组组长为柴焱,代号人称柴掌柜,专管吴国军情收集。第二队队长由佟疙瘩担任,专管越国国内军情甄别。第三队队长由张天佑担任,专管楚国军情收集。

    临走之前,范蠡又对赵明成强调,一定要明确自己工作的性质:侦缉营不是上场杀敌,比个高低,重在脑力比拼。你们就是越军的眼睛和耳朵,是为统帅部提供情报和证据,是为正确决策提供保障。在这方面,你和你的战士要多学《孙武兵法》、《鬼谷子》、《计然策》。

    由于范蠡和计倪的及时指导,精兵营和侦缉营的训练和组织工作,都已完全走上正规。范蠡、计倪返回帅帐,向石买作了汇报。石买听了虽很满意,但仍面带愁容。

    “大将军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吗?”范蠡问。

    “国师所作所为超出我的设想,确是越国之福。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越国兵力照比吴国还是太少太弱了啊。”

    “老元戎所忧确有道理。我今天来正有一事要征求大将军意见:我在齐国还藏有一支精兵,未得越王和大将军首肯,我不敢冒然决定。”

    “从未听说国师还藏有精兵,何不快快召来!”

    于是,范蠡这才将齐国泰山武殿臣义兵由来一一说个明白。末了他说,这是一支精兵,而且武殿臣有勇有谋有德,将来可以作个副先锋,是姑浮将军的好臂膀。灵姑浮听了喜不自胜,立马央求国师写信,他去跑一趟。石买听了也是大喜,立催速办。范蠡说道,此事待我向越王禀报同意后,必得我亲自走一遭。不然,这么多军人冲州过府,要经过几个诸侯国,实是难事。好在我与这几国都有交集,谅无大碍。石买同意。

    鉴于此行重大,范蠡先与文仲商讨。二人一致认为,这次外出,不但要带回一支精兵强将,还可利用这次外出进行一次外交,联络各国,巩固友谊。范蠡善权谋,文仲有辩才,善外交。两人决定联袂出行。说作就作,二人连夜进宫见王,说明原委。越王原不放心,但经二人讲完利害关系后,终于打消疑虑,立即以越王名义给沿途各国国君写了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