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汉 » 第三十六章 老有所依

第三十六章 老有所依

    打发走了要饭的大臣,哄好了要死要活要上吊的老婆,还没来得及喘口气,马上又有第三拨人要来刘邦这里伸手要钱了。

    这伙人叫异姓诸侯王。

    我们之前已经介绍过朝廷中的开国大臣和卧室里面的老婆,他们个个都是有头有脸,叱咤风云的狠角色,但是相比接下来要说的异姓王,什么大臣,什么老婆,那简直就是小儿科,我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点,这伙人是诸侯王。

    咱们知道,汉朝的制度大部分是沿用了秦朝的已有制度,而在秦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制度便是郡县制,正是凭借着这一制度,才使得秦朝和秦始皇可以在长达六百年的战乱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关于郡县制这三个字,如果要用文字来解释的话,我估计各位不爱听,而且我也不爱写,所以各位只需要知道两点就够了。

    1:这是个很厉害的玩意。

    2:在这个玩意的帮助下,所有的土地都属于中央。

    既然这个制度如此的厉害,那刘邦没有理由不去使用它,事实上,早在汉朝成立以前,刘邦就已经开始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实施郡县制了,尽管那个时候的他天天被项羽打的东躲西逃的。

    比如公元前206的时候,当时刘邦已经平定三秦,在东出函谷关以后,曾经在河内俘虏了殷王司马卬,随后在当地设置了河内郡(虏殷王卬,置河内郡),之后又在前205年,韩信大胜魏王豹的战争中,刘邦将魏王豹的地盘一分为三,设置了河东、太原、上党三郡(遂定魏地,置三郡)。

    这可是公元前205年,这个时期的刘邦刚刚打完彭城之战,不要说什么日后建立汉朝做皇帝了,能不能从项羽的屠刀下活到第二天都是个问题。

    在这种吃了上顿没下顿情况下,刘邦竟然早早的开始施行起了郡县制,为将来的称帝打好基础,足可见刘邦和郡县制确实有它的长处,也间接证明了刘邦的身上和嬴政一定有一些相似之处。

    很多同学们看到这里就有疑问了,郡县制确实很厉害,可是这和诸侯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大家仔细的回想一下,郡县制和分封制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哦,原来是这样。

    没错,土地的所有权!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上网浏览一下西汉初年的汉朝版图,你会发现,那个时候的汉朝疆域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本来土地就不多,现在可倒好,今天这个王要一块,明天那个王要一块,把好好的汉王朝分成了蜂窝煤。

    据记载,高祖年间,全国上下共有六十余郡,听起来是挺多的,但是去掉那些杂七杂八的诸侯王以后,实际受汉中央政府管辖的郡,连二十个都不到。

    说得好听点,刘邦这是君临天下的皇帝,说的难听点,刘邦那皇帝干的比村长强不了多少。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把土地给这些人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刘邦也思考过,是啊,不给不就行了吗?

    当然不行!

    韩信,彭越这些人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你不给他们好处,他们凭什么帮你打项羽,自公元前206年,刘邦和项羽打响楚汉战争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02年汉王朝建立,在这几年时间里,刘邦打的每一场胜仗,都有这些诸侯王的身影。

    灭赵灭齐的韩信,断楚粮道的彭越,倒戈一击的英布,没有这些人的鞍前马后,刘邦要建国称帝,岂非痴人说梦!

    更要命的是,根据诸侯可以独立建国的特性,这批以韩信为首的诸侯们,在不大的西汉版图中,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独立的诸侯国,可别忘了,诸侯是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的,而像这样的诸侯王,刘邦在建国以后,不多不少,正好封了七个。

    朕不给你,你不能抢

    咱们一个一个说,第一个咱们先说名气最响的,大将军韩信。

    韩信,封齐王(暂时),封地在如今的山东一代。

    从汉中对策,平定三秦,再到扫荡黄河以北的魏代赵燕齐五国,作为秦汉时期的第一名将,韩信这齐王宝座坐的是当之无愧,只是在后项羽时代,韩信第一名将的称谓就显得有点多余了。

    是的,刘邦当年的确是说过“自以为得信晚”这句话,可是这并不代表刘邦会放过韩信,因为在刘邦眼里,韩信至少有一次惹的自己很不高兴,就是求封齐王那次。

    一想到这,刘邦的这个牙啊,就咬的嘎吱嘎吱响,随后,刘邦拿起毛笔,在韩信的名字旁边写下了一个大大的杀字!

    再来看第二个。

    彭越,封梁王,封地在如今的河南东部,山东南部一代。

    在楚汉战争时期,可能韩信才是歼灭项羽的绝对主力,但要是说哪个人给项羽的压力最大,那绝对是这位。

    作为世界上第一位(有史可查)使用游击战术的军事将领,梁王彭越凭借牵制项羽后方,切断楚军粮道的优异表现,绝对对得起游击战鼻祖的称号。

    可刘邦却觉得这也是一个多余的人,毫无疑问的,彭越,杀!

    第三位,英布,封淮南王,封地在如今的安徽一代。

    说起英布,那也是秦汉时期响当当的一员虎将,此人不仅英勇善战,被后人称之为汉初三将(另两位就是上面的韩信和彭越),其手段之残忍,也堪称秦汉一绝(活埋章邯二十万秦军降卒)。

    人品不行,还天天和韩信,彭越这些人混在一起,刘邦想想就生气,没说的了。

    英布,杀!

    第四位,韩王信,封韩王,封地在如今的山西省南部一代。

    韩王信的初次登场,我们要追溯到楚汉战争初期。当时刘邦刚出函谷关,在途径韩国的时候遭到了楚将郑昌的顽强抵抗,此战,韩王信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术水准,帮助刘邦成功拿下韩国,战后,刘邦加封韩信为韩王。

    我仔细翻了下韩王信的履历表,发现此人没有啥作奸犯科的记录,倒确实是一个功臣,可是刘邦不这么认为。

    什么有功没功,他们占我地了,杀!

    第五位,臧荼,封燕王,封地在如今的北京一代。

    臧荼之所以可以登上历史舞台,完全是来自于项羽和韩信的帮助。

    早在陈胜吴广时期,当时的臧荼因为追随项羽入关有功,故被项羽封燕王,其后在韩信北伐的过程中,又曾率领燕国所有民众投降于刘邦。

    刘邦仔细地琢磨了一下,燕王臧荼,嗯,好像的确是个同甘共苦的好同志,没说的了,杀!

    第六位,张耳,封赵王,封地在如今的河北一代。

    张耳就不用再多介绍了吧,已经是我们的老熟人了。

    刘邦发迹之前就与张耳相识并且交情甚厚,在楚汉相争的时期,张耳也是出力颇多。

    老朋友加上开国功臣的双重身份,张耳似乎有可以活下去的理由,至于张耳的结局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第七位,吴芮,封长沙王,封地在如今的湖南长沙一代。

    这应该是咱们第一次说到这个人,并不是我不想说,而是因为在整个反秦和灭楚的过程中,吴芮实在是无太多建树(太史公未为其立传)。

    吴芮,江西人,据传是吴王夫差第十一世孙(据传),秦朝时期为鄱阳县的县令。

    和那个时代大部分的县令不同,吴芮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好领导,他爱民如子,所以当地百姓十分的爱戴他,故人送外号鄱君,而鄱君与沛公的第一次会面,是在刘邦攻打南阳郡的那次战斗。

    在此次战斗中,刘邦和吴芮兵合一处,在二人的合力猛攻下,刘邦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析县和郦县,随后,吴芮又在刘邦入武关的战斗中,出兵相助,帮助刘邦成功入关灭秦。

    在将星闪耀的秦汉史中,吴芮实在只能算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但是刘邦却没有忘记他。

    刘邦虽然记仇,但他也是个记恩的人,在汉朝建立后,刘邦念及当日的恩情,故封吴芮为长沙王,让他回到了自己祖先居住过的地方。

    由于在接下来的故事中,吴芮将很少露面,我们索性再说说与他有关的三件事。

    其一,据传,吴芮的妻子是秦汉时期有名的大才女,而《天邪》这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歌正是吴芮的妻子所作(待考证),咱们来欣赏下。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其二,刘邦的眼中钉,肉中刺,淮南王英布乃是吴芮的乘龙快婿,请大家记住这条,以后会用得上的。

    其三,我可以先为大家剧透下,之前我们提到的这些个诸侯王里面,只有这个长沙王吴是以善终结尾,成为了刘邦手下硕果仅存的异姓王,没有之一,而吴芮可以苟活的原因无非是因为一个字-忠。

    忠诚是一个从未被低估且十分稀有的品质,虽然刘邦没有这个玩意,但是这并不影响刘邦要求别人对他必须要有绝对的忠诚。

    外姓人

    接下来,我们就要说说这群诸侯王第二个让刘邦头疼的问题了,这伙人是异姓的。

    反正这七个人姓啥的都有,就是没有姓刘的。

    当年刘邦为了战争和政治的需要,以击败项羽为目的,以分土为王为条件,在汉初一共封了七位异姓王。

    其实刘邦并不愿意将自己的土地分给他们,但是没有办法,汉承秦弊,刘邦接手的是一个非常烫手的山芋,国内百废待兴,一片萧条,打开国门,还有一个只会打劫的匈奴。

    此时,刘邦想起了一个人:“哼!项羽,你是对的!”

    现在的刘邦和当年的项羽遇上了同样的问题,由不得刘邦的一厢情愿了,无论如何,大封异姓王,势在必行。

    刘邦是一个合格的皇帝,甚至可以说是优秀的皇帝,这使得刘邦不仅要考虑眼前,还要考虑将来,毕竟这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刘邦总不可能说两眼一挣一闭,撒手人寰以后就不管了吧,总归是要为子孙后代考虑的。

    时过境迁,现在的汉朝已经渐渐从秦末的战乱中恢复过来,毫无意外,为了大汉帝国的可持续性发展,这群抢走刘邦大片土地的异姓王们自然是刘邦的头号重点打击对象。

    项羽都不在了,仗都打完了,那还留着手握兵权诸侯王干嘛,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用一个时髦一点的词语来形容刘邦将要做的事情---削藩。

    请大家伙注意,削藩是门手艺活,要是没有削好,可不仅仅是简单的领土问题了,搞不好可能是连自己的皇位,不对,甚至连自己小命都会丢掉的。

    “朱允炆同学,请坐下,不要激动,大家都很能理解你的遭遇。”

    “不是允炆无能,只怪四叔太狡猾啊!”

    是的,是的,我们都很清楚,你的四叔是很狡猾,可是你自己好好想想,你也有错不是吗,这不是亲戚之间的小打小闹,真是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的战争!

    战争中可没有朋友和亲戚,当你身处于战场上的时候,你面前视野所及的所有人,都是你的敌人,而你能做的只有两件事,要么砍下敌人的头,要么被敌人砍下自己的头,你的四叔就很懂这个道理。

    朱允炆同学,如果有下辈子,你可以买本史记读读,但是这辈子,你已经没戏了。

    抉择

    根据辩证法可以得出,任何事物的变化一定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即内因和外因,刘邦是一个玩辩证法的高手,他曾经反复研究过秦朝灭亡的原因,他发现,昏庸的统治是是秦朝灭亡的内因,而外因则是离心离德的各地郡县长官。

    秦末大起义的时候,面对起义军的进攻,秦政府统治下的各级官吏往往是把投降当作荣耀,把坚持视为耻辱。

    反正都是当奴才,在哪当不是当啊,给胡亥和赵高当奴才和给刘邦项羽当奴才,又有什么区别呢,都一样,都一样,只要管饭发工资就成。

    对于统治阶级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这些秦朝的地方父母官们,他们食秦俸禄,受秦恩惠,尽管秦朝的统治并不得人心,但他们仍然是秦始皇和胡亥白纸黑字任命的朝廷命官,可国难当头之际,他们不仅没有集结地方兵力奋命抵抗,反而是为了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争先恐后的向起义军投降。

    朝秦暮楚这个成语,骂的就是这群人。

    当然了,以前的刘邦是十分欣赏这种人的,毕竟没有他们就没有刘邦的今天,但一码事归一码事,居安思危这个道理,刘邦还是懂得。

    自己活着还好说,就怕自己死了以后,保不齐将来哪天从地里又钻出来个陈胜和吴广,然后打着替天行道的口号再走一遍自己走过的“老路”,要是真到了那个时候,指望下面这群狗奴才来保护自己的子孙后代,那显然是不靠谱的。

    综上所述,在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以后,刘邦他不可能不忌惮这种情况,是啊,怎么办呢,怎么才能避免秦朝的悲剧再次发生呢?

    最终,刘邦还是找到了那个唯一的答案,尽管这个答案并不是完全正确,但是刘邦已经尽其所能了。

    虽然刘邦和异姓王们的爱恨纠葛还没说到,但是熟悉这段历史的都应该清楚,在未来的几年中,大部分的异姓王都被刘邦陆续干掉了。

    在剪灭了异姓王集团后,刘邦发现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原本被这群异姓王占领的土地突然失去了主人,而刘邦以自己六十岁的高龄,已经没有精力和时间去管理如此之多的土地了。

    大臣是会背叛我的,诸侯是会背叛我的,甚至老婆也是会背叛我的,难道普天之下,就没有一个人是自己可以信任的吗,难道普天之下,就没有一个人会为了刘氏的江山而以性命相搏吗?

    刘邦默默地思索着答案,然后,他看到了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

    在异姓王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以后,同姓王的时代,来临了。

    既然土地这么多,那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兄弟和儿子们来管理呢,是啊,拥有宗族血缘关系的一家人,总归是要比那群八竿子打不着的阿猫阿狗要可靠的多。

    刘邦十分确信,一旦天下有一点点风吹草动,那么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的,一定是自己的宝贝儿子们,把土地封给自己的家里人,让他们来镇守国内的反叛和抵御外部的侵略,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咱们先从刘邦的兄弟开始说起。

    除了早死的大哥刘伯以外,刘邦的亲兄弟和表兄弟加起来,被刘邦封为王的共有三人,咱们来看看吧。

    二哥刘喜封代王,后被废。

    四弟刘交封楚王,善终。

    远房老表刘贾封荆王,为英布所杀。

    下面重点来看看刘邦的宝贝儿子们。

    刘盈:刘邦的嫡长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忧郁而死。

    刘肥:刘邦的庶长子,封齐王,忧郁而死。

    刘如意:封赵王,被毒杀。

    刘恒:封代王,善终(废话)。

    以上这几位便是刘邦一朝被封的同姓王们,另外,在吕后朝,还有几位同姓王,咱们就一次性都说了吧。

    远房老表刘泽封琅琊王,善终。

    刘如意:封赵王,被毒杀。

    刘友:刘如意死后的新任赵王,被软禁而死。

    刘恢:刘友死后,封赵王,被逼死。

    刘长:封淮南王,作死而死。

    刘建:封燕王,不仅自己死的早,儿子也被毒死。

    如果有人觉得这份花名册十分诡异,请大家不要奇怪,因为咱们都很清楚凶手是谁。

    孤家寡人

    我们小时候看电视剧,总是看见皇帝们说什么孤啊,寡人啊,我们理解孤和寡的含义,只是,为什么皇帝要称孤道寡呢?

    其实所有的皇帝都很清楚,自己并不是真龙天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罢了,而他们之所以愿意向你磕头,只不过是因为你的身上有一样他们没有的东西,一样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一样他们惧怕的东西-权利。

    一旦当你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以后,那就意味着你没有亲人和朋友了,你的父母,你的老婆,你的儿子,你的大臣,甚至平时伺候你吃饭睡觉的小太监和小宫女们,这些人都是你的敌人,其实你和他们并没有什么血海深仇,硬要说起来,你还是他们的恩人,毕竟你不仅要给他们发工资,还得管他们吃饭。

    而这些人也十分愿意并且心甘情愿的向你磕头跪拜,然后一边跪一边说:“谢主隆恩!”

    所有的皇帝都十分享受这种感觉,这其中也包括刘邦。

    刘邦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他特别喜欢坐在他的皇帝宝座上,然后看着下面那群大臣们抖若筛糠地跪在地上,刘邦很满意他们这种战战兢兢的状态,并且经常以此为乐,而此刻只要自己大手一挥,这群人就得人头落地,至于是去西天极乐还是阴曹地府,并不是一件很值得深究的事情,真正重要的只有一点,对于手中这无上的权利,刘邦十分的上瘾且珍惜。

    但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刘邦的心态却有了一些变化,突然有一天,刘邦的脑海中冒出了一个想法,他们真的怕我吗,刘邦开始怀疑自己了。渐渐的,刘邦发觉,这群狗东西从来都不怕自己,他们只是畏惧自己屁股下面的这个位置而已。

    大臣们越是对自己敬畏,刘邦就越发的坚信这个想法,刘邦相信,下面这些龟孙子并不会长久忠于自己和自己的子孙,如果明天换了一个人坐在这张位子上,不管他是叫张三,还是叫李四,这群大臣们都会像现在一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侍奉新主人。

    什么是孤家寡人,那就是周围的所有人都是不能信任的,哪怕是对自己最忠诚的人,也不能相信,但是矛盾的是,为了国家,我不得不重用你,因为我需要你,同时我也要防备你,因为我不信任你,皇帝就是这样的一个职业,称孤道寡,实在是最合适了,当然了,小时候的我们肯定是无法理解这些无奈的。

    当我们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在经历了铭心刻骨的背叛和欺骗以后,我们便自以为自己是全天下最痛苦和孤单的人,我们认为自己似乎可以和皇帝感同身受了。

    错了,我们都错了,我们和那个叫皇帝的人相比,实在是太幸福了,我们至少还有家人陪伴,可皇帝连家人都没有,他们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孤独才是人的常态。

    刘邦的设想其实非常美好,天子居中管理天下,而天子的什么叔叔大伯啊,兄弟儿子啊,这些杂七杂八的人则作为同姓诸侯王,负责赶走任何敢于觊觎他们老刘家土地的人。

    不过讽刺的是,在刘邦百年以后,觊觎刘邦和刘邦子孙土地的人果然出现了,然而这些同姓王并没有履行当年的职责和义务,说来惭愧,因为这批大逆不道的反贼,正是刘邦当年亲手分封的同姓王们以及他们的子孙。

    但谁又能料得到身后之事呢?

    -------------------------------------------------------------------------------------

    愚见

    很多人说刘邦和明太祖一样,喜欢残害功臣,我认为这是可以两说的。

    比如明太祖和他的丞相,有着“萧何”之誉的李善长,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矛盾,硬要说起来,最多也就是李善长倚老卖老,远远不到谋反的程度,可结果却是李家一门七十余口,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最终惨死在明太祖的刀下,另外李善长一案,最终受牵连而下狱致死者多三万余,相比之下,真萧何的下场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刘邦不是杀人魔,他的确诛杀功臣,但是却从不扩大打击面。

    汉高祖的打击点非常准确,两只手就足够算出来了,无非就是那七个“违法侵占”了自己土地的人而已。

    不管是像萧何,曹参,周勃,夏侯婴这样的沛县肱骨,还是张良,陈平这些半路跳车的强力外援,在刘邦一朝,以上这些人未有一人死于刘邦之手,皆以善终结尾,确实很了不起。

    不过最后在我看来,辩论高祖和太祖,此二人究竟谁孰优孰劣,也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反正这俩都不是啥好人。

    当然了,好人是做不成好皇帝的。

    -------------------------------------------------------------------------------------

    补充

    以上我们说完了汉初的一些制度和成分问题,我也知道,我的口才不是很好,所以有些同学一定没看懂,没关系,现在我来为大家形象的比喻下。

    刘邦是一个白手起家的老板,而萧何,张良,韩信这批人就是刘邦创业路上的合作伙伴,终于有一天,刘邦走完了他的创业路,摇身一变,变成了刘氏集团的董事长。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组建董事会了,像萧良韩三人就是刘氏集团的董事会成员,他们具有一定说话和决策的权利。

    刘邦和董事会成员仔细的分析过上一家公司(秦朝)倒闭的原因,他认为秦氏集团的法规制度太过严苛,不近人情,所以刘邦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天,便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刘邦决定让利让惠于公司的每一个员工,一定要让大家走上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在制定好了公司的制度以后,下面刘邦要做的是为集团找一个优秀的总经理来管理庞大的公司,而总经理一职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三公,而在总经理下面,刘邦还为总经理找了九个可靠的帮手,也就是九卿。

    三公九卿实际上是公司的实际管理者,但是由于这群人十分的忠诚,所以刘邦也不太介意让他们来经营公司,而大臣们也对刘邦感恩戴德,所以奉公守己,刘氏集团在他们的幸苦耕耘下,一天天的强大了起来。

    但是有一天,董事长的二姨太带着小公子来到了公司,然后指着萧何,张良这批公司高层,趾高气扬的说:还不快来拜见你们的新董事长!

    二姨太口中的这个新董事长也就是刘如意了。

    虽说刘如意的确是刘邦的亲儿子,但是张良这群人却不买账。

    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立子以嫡),你个小老婆生的,有什么权利做我们的老板?

    对不起,刘如意,PASS!

    但也不是每个公司的员工都对刘邦十分忠诚,比如董事会成员的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就很不愿意服从刘董的命令。

    而他们最讨厌的就是由董事长和总经理来管理整个集团的规定(郡县制),韩信觉得,老子能力强,手底下人马枪炮也不少,完全可以拉出来单干。

    于是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就从刘邦手里拿走了好几个重要项目,随后这些人成立了刘氏集团外包分公司(分封制)。

    韩信等人开始在公司大楼里大兴土木,搞违章搭建,把整幢大楼弄的是乌烟瘴气的,但是没办法,由于这些人平时横行霸道惯了,人品极差,所以公司里面的其他部门都对他们敬而远之,平日里做的最多的也就是去打打小报告,像什么维护正义,压根就别提了。

    刘董事长也非常头疼这些人,但无奈的是,根据当年的约定,他们的确有权利这么做。

    另外,刘邦还发现,由于自己的小本生意经营的不错,大有融资上市的趋势,所以还把隔壁擅长小偷小摸的流氓(匈奴和南越)给招来了。

    这下刘邦就更生气了,他本来指望我这韩信这批人能帮他赶走小偷,没想到,不帮忙也就算了,韩信他们还经常和小偷里应外合,共同搞破坏,薅公司的羊毛。

    终于有一天,忍无可忍的刘邦带着公司的保安,把这群白吃饭,不干活的人从公司大楼给赶了出去。

    在赶走他们以后,刘邦让自己的兄弟和儿子来担任整个公司各个重要部门的领导(同姓王),用来预防以后这种事情的再次发生。

    至于接下来的故事,就要留到以后慢慢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