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汉 » 第三十七章 高山流水

第三十七章 高山流水

    之前咱们介绍了汉帝国建立之初,在国内和刘邦有着深刻矛盾的三股政治势力,他们分别是卧室内的老婆,朝廷中的大臣,领兵在外的诸侯,用脚指头想都知道哪伙人对刘氏江山的威胁最大。

    如果说刘邦和沛县集团是合作关系,那么刘邦和韩信这批人,就是不折不扣的雇佣关系了,我出地,你出力,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没错,当年咱们哥几个是坐在一张桌子上吃过饭,喝过酒,也的确签过一个裂土封王的君子协议,可是诸位别忘了,按照我们传统中国人的酒桌文化来说,这酒桌之上,可全都是戏言啊。

    同学们,让我们回到公元前202年,继续讲述刘邦登基之后的故事。

    一个将生死置于度外的人

    现在的汉帝国就像早上九点钟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又充满生机,一切都是这么美好,唯独一个人不这么想。

    今天,田横收到了一封信,大致内容是麻烦阁下来一趟洛阳,我想见你一面,倘若你愿意来,那你大小也可以捞个侯爵做做,要是不来的话嘛,哼!

    得,田横连落款都不用看就知道这封信一准是当今圣上写的。

    田横,继大哥田儋,二哥田荣后的第三任齐王(第四任是韩信),以前我们说过这位仁兄的大哥和二哥,那都是秦末响当当的一条汉子,其实老三田横也不差。

    当初刘邦之所以可以这么顺利的出师汉中,还定三秦,就是因为田横在齐国死死拖住了项羽,致使项羽深陷泥潭,无力增援关中,后来等到刘邦入彭城的时候,为了解除后顾之忧,项羽又亲率楚国精锐悉数南下,齐国之危于是不解自救。

    说起来刘邦和田横也算是在无形之中礼尚往来了一把。

    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现在刘邦和项羽正在狗咬狗,开始兴风作浪吧!

    项羽走后,田老三立马开展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革命方针,在短时间内,田横迅速打垮了项羽留下的手下,并且收复了齐国大部分的城池,而后自己以齐相居之,统领齐国朝政,一时间,田横是风光无俩。

    不过啊,这风光背后的酸楚,只有田横自己一个人知道:大哥,你在哪里,二哥,你又在哪里呢?

    公元前208年,大哥田儋被秦将章邯所杀,公元前205年,二哥田荣在与项羽战争中兵败自杀,说来也巧,但凡是和老田家对上的将领,一定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人,老三田横也不例外。

    公元前203年,大将军韩信奉汉王刘邦之命,兵出燕赵,剑指齐国!

    我们知道,当年的信举手投足之间,连灭魏,代,赵,燕四国,其兵锋之盛,战力之强,是自春秋战国以来都未能有人与之比拟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句词,用在韩信身上,可以称得上名正言顺。

    如今,韩信挟灭国之威进攻齐国,在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大前提下,田横不可能不考虑一下自己的去留问题,田横思来想去,无非就是两种选择嘛,打或降。

    田横看了看前几日的战报,又看了看自己账下的将士,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这和找死有什么区别?

    隔壁陈余的二十万赵军一日之间被韩信的一万汉军给杀的是片甲不留,自己手里这点家底,田横心里还是有数的,欺负欺负土匪还凑合,要是拿去和韩信硬碰硬,不出一个时辰,自己的人头就成了韩信加官进爵的筹码。

    难道不战而降?

    听邻居燕王臧荼说,汉军那里在搞俘虏优待政策,只要投降的,是一概不杀,这句话就像一粒定心丸一样,田横听后打定主意,不行,我得赶紧投降。

    “报,汉使郦食其求见。”

    “太好了!”

    随波逐流

    接下来我们就很清楚了,韩信先是打跑了田横,不久之后,刘邦打死了项羽,然后刘邦登基为帝,这个故事我们已经说的快老掉牙了。

    可是出乎刘邦以及天下所有人意料的是,田横在天下大局已定之时,并没有选择投降于皇帝刘邦或者齐王韩信,而是选择做一个浪迹天涯的侠客,隐居在齐国附近的一个岛上。

    败军之将,何以言勇啊,如今田横不仅言勇,而且还摆谱!

    刘邦的确是个俘虏优待的老板,他听人说了田家兄弟以及田横的故事,很是感动,念及他是个英雄,所以这才写信要他入京为官。

    其实刘邦召见田横,一方面是出于欣赏,另一方面则更多是出于维护西汉政权的考量。

    据记载,田横当时总共带了五百个人隐居在岛上,这可不是一个友好的情报,五百个人不是个小数目,天知道这个田横会不会整出什么幺蛾子,所以还是把他带在身边比较安全。

    实际上,田横也不是不愿意去见你刘邦,只是人家心有顾虑,咱们以前说过,田横非常生气韩信撕破合约的举动,所以就把刘邦的说客郦食其给烹了,这可是后果很严重的一件事。

    首先,郦食其是刘邦的首席说客,算得上是汉军高层,位高权重,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郦食其有个感情十分深厚的弟弟,郦商。

    郦商追随刘邦的时间非常早,算是早期入股人员,此人作战勇猛,攻城掠地极为在行,而且还是西汉开国十八候之一,在朝廷中,其地位和权势仅次于萧何,张良等人。

    现在可好了,我把人家的宝贝哥哥煮成了肉汤,然后我再和人家的宝贝弟弟同朝为官,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让我如何做人,再说了,人家郦商是武将的出身,随身携带什么宝剑啊,狼牙棒啊也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万一哪天下朝的时候,郦商突然想起了什么,然后找个僻静的地方,掏出狼牙棒给我来那么一下子.......

    然而刘邦却很大度,他非常可以理解田横的顾忌,说到底,你是怕郦商对吧,这个好办,刘邦马上下了一道诏令:

    所有人都给我小心点,齐王田横马上就要来了,要是有人敢动人家的话,不论你官大官小,灭族!

    值得一提的是,郦商此时的职位是九卿之一的卫尉,主要负责掌管和统帅有着西汉最强战力之称的禁卫军(南军),如此看来,田横的担忧不无道理啊。

    得,皇帝陛下都这样了,咱也没啥可说的了,出发吧。

    于是田横带着两个随从,日夜兼程的赶往洛阳,在抵达了离洛阳三十里远的一个叫尸乡的地方,田横停下了脚步对刘邦的使者说到:

    “按照礼仪,为人臣者在朝见皇帝的时候,需要沐浴更衣,所以请给我一点时间,容我准备一下。”

    “请齐王速度快一点,陛下还在洛阳等着您呢。”

    田横关上门,抽出宝剑,戏谑的说到:

    “你兴师动众的招我入京,无非就是想看我长什么样子罢了,何必如此繁琐呢,刘邦,你不就是要看我一眼吗,等着,田横马上就到了!”

    “报,陛下,齐王田横,到!”

    “田横在哪里啊?”

    “陛下,就在这个盒子里,您看!”

    一朝天子一朝臣

    在当时很多人看来,尤其是那些投降了刘邦的将领看来,他们十分不理解田横这种行为,无非就是换个地方工作,换个老板发工资而已,有什么区别呢,况且还能捞一个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好名声。

    其实啊,这区别可大了,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君,可以在一次战争中投降同一个人两次!

    田横和这些狗腿子不同,他是一个君主,即使这个君主的能力水平非常一般,论政治,田横压根比不上刘邦分毫,论打仗就更别提了,潍水一战中,田横被人数不及他一半的韩信给打的大败而归。

    田横死后,念及田横是一个敢做敢当的真英雄,大丈夫,刘邦没有再多说什么,尽管他最终也没有向自己称臣,但刘邦还是让田横以一个诸侯王的身份,将他国葬。

    其实到这个地方,田横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但是关于田横的身后事,却比田横的死本身更让我们津津乐道。

    田横死后,刘邦任命田横所带的那两名随从为都尉,负责田横的葬礼,可这两名小小的都尉却丝毫不给皇帝面子,将田横下葬以后,这两名随从竟然在田横的墓碑旁,挖了两个坑,然后自刎于坑中,于九泉之下,再次侍奉他们的主人。

    在汉代的时候,都尉一职是属于年俸禄两千石的高官,像我们之前提到过的中央高级干部的九卿,他们的年俸禄也就两千石而已。

    放着一辈子的荣华富贵不要,却要陪一个已经死掉的人一起死,不理解,历史上有很多人都表示不能理解这种愚蠢的人和这种愚蠢的行为,比如秦桧,比如徐有贞,但刘邦却是为数不多可以理解这种行为的人,因为刘邦以前认识过一个这样的人。

    铭记

    刘邦听说这件事以后,大为惊讶,此二人只不过是田横手下两个随随便便的门客而已,竟然会有如此的豪气和胆量,足可见田横的手下都是忠义之士,而像这样的忠义之士,刘邦听说在田横先前隐居的岛上还有五百名。

    还等什么!刘邦下诏,将田横的五百门客全部委以重任,然后立刻进京面见自己。

    按理说,这是好事啊,可是刘邦手底下的大臣却没有一个敢接旨的,刘邦一问,着才知道,原来这五百人在得知田横自刎以后,也相继自刎,早已不在人世间了。

    “田横,是你赢了。”

    今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东部有一个叫田横镇的地方,在小镇的东部,有一个叫田横岛的岛屿,岛屿上,一个叫田横顶的小山坡,坡上,立着一块无名的墓碑,碑上刻着:五百义士墓,而墓碑之下,则有五百名义士,默默地等待着主人归来。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公元前202年七月,秋天即将到来,到了那个时候,整个汉朝的土地上,漫山遍野都将是金灿灿的麦子和忙着收割麦子的百姓。

    随着制度的一点点完善,刘邦相信,只要将这种和平维持下去,那么家家户户都可以吃上饭,吃饱饭,也就再也不用过以前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了。

    太美好了,一切都太美好了,正当刘邦陶醉的时候,一道密令打破了刘邦这来之不易的美好。

    “报,燕王谋反!”

    跪在刘邦面前的这个告密者名叫温疥,职位是燕国国相,而他状告的,正是他的国王,燕王臧荼,如此看来,温疥这绝对算是地地道道的“身在燕营心在汉”。

    燕王谋反,这可绝对是一件大事,燕国位于汉帝国北部,远离中原地区,所以在秦末和楚汉相争时期,燕国受损程度明显低于其他几国,所以相对的,燕国的威胁也就高于其他几国,而燕王臧荼也是从秦末一路打杀过来的老将,统帅带兵自然不在话下。

    更重要的是,燕国乃是汉帝国抵抗匈奴的第一道防线,咱们有点地理常识的应该都知道,东北地势高而多山,而中原地区却相对平坦,匈奴如果选择从燕国南下,那么燕地起起伏伏的地形将是对抗匈奴骑兵的最佳利器,然而匈奴一旦突破燕赵之地,那么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中原腹地,将会毫无保留的暴露在匈奴的马刀之下,就像失去了爪牙的老虎遇上成群的野狗一样,后果不堪设想。

    问题出现了,仅凭温疥一句话,燕王臧荼就真的谋反了吗,其实臧荼谋反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值得怀疑的事情。

    首先,臧荼在楚汉相争还未有定数的时候就归顺了刘邦,属于极早看清了天下形势的那批人,他天下大乱的时候不反,等天下统一了再反,清理上明显说不过去。

    其次,臧荼之所以归顺刘邦完全是因为韩信北伐的缘故,面对韩信几万人,臧荼都不敢正面迎击,现如今他竟然胆敢挑战拥有数十万大军的刘邦,这逻辑上也说不通啊。

    最可疑的是,臧荼一案的关键点,也就是告密人温疥的举报说辞。

    为燕相,告燕王荼反------史记·功臣表

    没了?

    没了,史书上就这么一句话。

    诸侯王叛乱,诸侯王的丞相愿意大义灭亲,举报领导有不法行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鼓励的,只是温疥这举报的内容是不是有点太简短了。

    谋反的起因和动机没说,过程和准备也没说,反正就一句,燕王反了,陛下,您看着办吧。

    得嘞,那我可就不客气了,管他臧荼是真反还是假反,打了再说!

    本着“错杀一万,不放一个”的高尚原则,刘邦直接跳过了侦查和审讯这一环节,连坦白从宽的机会都没有给臧荼。

    公元前202年七月,刘邦通过温疥之口得知了燕王臧荼谋反的消息,随后刘邦御驾亲征,讨伐臧荼,公元前201年十月,臧荼不敌刘邦,兵败被杀。

    燕王之反,前后历时不到三个月。

    臧荼这一战,实在没啥可说的,并不是我不想写,而是这场战斗实在太简单了,以至于连战斗的细节,排兵布阵都没有,总之就是一句话;臧荼败了,败的很彻底。

    说来非常讽刺,上一任燕王韩广就是被其部下燕将臧荼所杀,而现任燕王臧荼则是被部下燕相温疥告密所害。

    果然啊,应了那句古话,天果循环,报应不爽!

    再讲一个题外话,臧荼虽然是第一个谋反被杀的异姓诸侯王,而且臧荼本人的能力也十分有限,没有搞出啥大风大浪,但是人家臧荼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本领,那就是生孩子。

    当然了,臧荼不像刘备的老祖宗,中山靖王刘胜一样,一辈子光是有记载的就生了一百多个(有正史为证,且经过刘皇叔本人亲口承认),我们以前说过,生孩子是个手艺活,贵精不贵多。

    比如臧荼有一个儿子叫臧衍,这小伙子可比他爹能折腾,在臧荼战败以后,臧衍逃到了匈奴,然后开始和匈奴一起狼狈为奸的祸害汉朝,我们以后会细说。

    另外,臧荼还有一个孙女叫臧儿,在刘邦朝,这是个没多大的名气的女子,但在后世却了不得了,因为她后来生了一个女儿,叫王娡,王娡是孝景帝的爱妾,这个女人要是大家不认识的话也没关系,王娡后来和孝景帝生了个儿子,叫刘彘。

    福报

    刘邦是一个阴谋家,一个政治家,一般来说,这种人是没有啥朋友的,事实上这种人也不需要朋友,但刘邦是一个例外,他至少还是有一个朋友的,他叫卢绾,是臧荼死后的新一任燕王。

    卢绾,江苏丰邑人,和萧何,曹参等人一样,是刘邦的老乡,可是刘邦的老乡多的去了,为什么只有这个老乡可以封王呢?

    首先啊,卢绾是刘邦的发小,据记载,刘老爹和卢老爹打小就认识,关系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连老婆临盆都在同一天,刘家上午生完刘邦,下午卢家就把卢绾抱出来了,即所谓“同年同月同日出生”。

    自出生起,这哥俩就是丰邑出了名的好兄弟,从小是勾肩搭背,形影不离,根据刘邦的脾气性格,我估计刘邦小时候也是个调皮捣蛋的主,掏鸟窝和钻狗洞这种事情肯定是没少干,每次刘邦在外面撒野的时候,老实巴交的卢绾就跟在刘邦的后面,刘邦干嘛,卢绾就干嘛,活脱脱的一个小跟班,跟屁虫。

    等年纪稍大一点了,和现在所有的小孩子一样,刘邦和卢绾要准备念书了,非常巧,这哥俩在同一所学校念书,还是同班同学呢。

    不得了,同年同月同日生也就算了,而且还是同校同班的同学,名副其实的发小。更不得了的还在后面呢。

    熟悉刘邦的都知道,这个人肯定不是个守法的好公民,守法简直就是刘邦不共戴天的仇人,所以在刘邦的青年时期,刘邦经常会因为四处惹事吃官司而躲躲藏藏,每当此时,丰邑的老乡总会看到一个奇特的景象。

    闯了祸的刘邦在前面逃的时候,后面总是会跟着一个卢绾,尽管这个卢绾从小就老实,从来不惹事。

    而这一跟,就是几十年。

    从执拗的孩提时代开始,卢绾就一直跟随着刘邦,一直跟到那个风雨飘摇的秦末。

    长年累月的战争会从根本上摧毁一个人的心灵,让他不再信任和关爱任何一个人,刘邦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可是普天之下,却有一个人让刘邦破例了,卢绾。

    在整个灭秦和灭楚的战争中,整个汉军阵营功劳最大的无非就是萧何,曹参,张良这批人,所以刘邦对他们的赏赐也是丝毫不吝啬,可要是和卢绾的赏赐相比,那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很多人可能不信,萧何的功劳,张良的功劳,那可是汉帝国数一数二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卢绾有什么功劳呢?

    对不起,卢绾没有功劳,但是人家的职位是太尉。

    纵观刘邦建国前后这些年,卢绾其实啥事也没干,即没有赫赫军功,也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可是这并不影响他被封长安侯(从这个爵位的前两个字可以看出,其身份地位绝对不低),官至太尉。

    我们以前说过,太尉是三公之一,正儿八经的全国军区总司令,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不过分,刘邦让一个毫无军事能力的人担此重任,足可见对卢绾的偏爱以及信任。

    如果这还不能说明这哥俩关系好的话,咱们再举一个例子。

    刘邦是个君主,以前是汉王,现在是皇上,在这种情况下,手底下的将军啊,大臣啊什么的,要是想见他一面,其实是挺难的。

    你先得打报告,说明需要见刘邦的理由,然后等着侍从一级一级的向上通报,如果这时候刘邦有空而且还想见你的话,那么你很幸运的可以跪着爬进去了,要是碰巧刘邦这时候心情不好,那你还是可以跪着爬进去,因为刘邦很有可能要骂你一顿。

    哪怕就是萧何,张良来了,也省不了这套手续,可是整个汉营上下,只有一人可以破例,他就是卢绾。

    不用打报告,不用侍从传话,也不用没有任何理由,卢绾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直接推门进去找刘邦,要是大堂没找到,可以去厕所找,厕所没找到,就去卧室找,哪怕此时在卧室里面的人不是刘邦,而是戚夫人,也没关系,卢绾就是可以这样洒脱,而刘邦也习以为常。

    看到没,别说能不能见刘邦,人家连刘邦的卧室都能随便进,这种待遇,这种赏赐,群臣望尘莫及啊。

    本来就是嘛,从穿开裆裤的时候两个人就在一起玩耍了,进个卧室怎么了,我和卢绾认识的时候,你们还没生呢!

    这么说吧,如果问刘邦这辈子最爱的女人是谁,那必然是戚夫人,而刘邦最爱的男人,只能是卢绾。

    只可惜,刘邦和卢绾的友谊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被撕的七零八落,并且直接摧毁了刘邦内心中的最后一份美好,正是因为此事的缘故,让刘邦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皇帝,一个六亲不认,双手沾血的皇帝,至于卢绾和刘邦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六年以后,咱们再见分晓。

    流星的一瞬间

    公元前201年,刘邦干掉了第一个异姓诸侯王,其实臧荼的下场在汉初的那几位异姓王里面,应该算是比较幸运的,毕竟臧荼的本事和能耐也就这么点,翻不起什么大风大浪,所以刘邦也没有多啰嗦,直截了当的把他送走了,但是比起下面要说的这位,那臧荼真的只能算是萤火比皓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