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穿越的英宗 » 第十九章 转轮火枪

第十九章 转轮火枪

    朱祁镇一边翻着奏疏,一边在脑子里想着对策,现在这个时候正是青黄不接,也是农名大规模弃地成为流民的时候,这个时候农民无疑是最为脆弱的时候,所以一连翻了几篇奏折都是关于流民问题的朱祁镇不禁越发的烦躁,他把奏折放了下来,决定散散心,他准备去科学院三院看看,毕竟这些流民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农民的生产所得小于农民的支出,农民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提高粮食价格这个手法不现实,那就只能看看三院那边的化肥跟其他农业的技术有没有什么进步,这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于是朱祁镇也没去叫在准备组建肃贪司以及搜罗文人的刘牧,自己就启程准备去科学院了,自己两天前去的时候给施日文的新的化肥配方,他们应该已经开始试制了,想来估计已经放土窑里密封发酵了。

    朱祁镇将身上的衣服换了一身,毕竟要出宫没必要穿的那么招摇,龙袍便服也大可不必,找了一身素服换上之后,便出发去科学院了。

    朱祁镇刚进到科学院的大门就有一个人影闪了过来,原来是吕德浩,他听说了朱祁镇要来这里,就赶紧一路小跑的到科学院门口,直接就把他给截胡了,一路引导进了二院的大门,还有一个年轻人也在这里,旁边还放着一个大布包,看那形状明显是一支步枪,这倒是让朱祁镇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正当他迷惑之际,吕德浩说话了,“陛下,你要是再不来,咱都要让人进宫找你了,陛下,先给您看样东西。”说罢,吕德浩从衣袖里拿出来一个东西,上面的矿物的光泽在太阳底下反射出光芒,朱祁镇定睛一看,不禁更加疑惑,这是一块燧石,也就是打火石。

    看着朱祁镇惊讶的表情,吕德浩明显很满意,“陛下,我们根据您的要求进行鸟铳的改良,想到如果要取消火绳的话就要寻找别的代替物,我们一开始想使用想火折子那样,将火绳给放在枪身内部,这样的话也是可以防止雨淋的,但是这种设计虽然可以进行射击,但是炸膛率太高了,而且操作复杂了一倍不止,后来我们就想到可不可以用打火石,然后就把原来的的药池旁加装了一块打火石,把原先卡火绳的地方改成一个钢轮,这样子的话只要扣下扳机,钢轮就可以快速的向下摩擦火石产生火花,把药池点燃,就可以发射了,而且这样子要比使用火绳的更安全,不足的就是,暂时我们无法大量的生产钢轮,而且机械结构上有些小问题,经常卡住,而且钢轮落下的速度也是完全取决于射手的按下速度,造成击发率不是那么高,不过这个事我们跟已经和四院和五院进行了协商,他们也派人和我们进行了联合攻关。对了忘了介绍了,陛下这位是沈荣兵,我们院从南京兵丈局挖过来的人才,就是他提出了用火石代替火绳,还说可以使用弹簧对钢轮的速度进行同意,现在这个想法还在验证。对了,陛下这是目前我们院研究出来的性能最好的新式步枪,就要给您送过去呢。”说罢,吕德浩从地上拿起那个布包拆开来,把里面的一把枪递给了朱祁镇,朱祁镇看着有些熟悉的外表,不禁感慨,这不就是后世自己在博物馆看到的转轮火枪吗,这种枪一改良就是风靡了近两个世纪的燧发枪,他不禁感慨大明能工巧匠就是多,竟让提前半个世纪让这种火枪问世,虽然现在还是十分简陋。

    “嗯,吕院长,你们的研究很有意义,而且你们跟兄弟院进行联合攻关也是一个极好的范例,朕决定,对你们现在研发的新式步枪命名为正统十三甲式步枪,等到你们正式将这把枪改良完毕后,朕再亲自为你们授勋。”朱祁镇对他们研发转轮火枪表现出来了极大的欣赏,而且一个想法也慢慢涌上心头,那就是刚刚他说的授勋,毕竟这个时候那有什么勋章,其实朱祁镇说出来授勋的时候吕德浩这些人也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想着勋贵们也占个勋字,想来不会是什么差的东西。

    至于说现在,朱祁镇又勉励了几句之后就想要离开了二院,因为本次他的目的是三院,不过吕德浩看朱祁镇想要离开,就询问道,“陛下可是要去三院,施先生哪里?”,朱祁镇自然不会隐瞒,口称是,“那陛下可能要扑个空了,自从前天陛下说给三院拨了好些个试验田,施先生已经带着三院的人都住到城外了。”朱祁镇一听这,瞬间就感觉自己抓到了什么。但是此时他表面上是肯定不会表露出来。

    而是直接出来科学院,立刻就出城了,往给三院的那些农田而去,一路上朱祁镇看着两旁的农田,心里的那个念头愈发浓烈了。

    终于,他们到了试验田,此时施日文正带着三院的人在哪里搭建土窑,另一拨人则在跟木匠一样敲敲打打,看样子实在研究新的农具。

    这是朱祁镇也终于想到自己抓住什么了——集体农庄,在现在这种主要依靠人力跟畜力,农业生产力不算是高的年代,将农民集中起来,进行集体劳作,再将物资实行配给制,余粮征集,一方面是可以发挥人力优势可以开更大面积的荒,可以对农作物的精耕细作提升等级,增加粮食生产,一方面也可以对农民方便集中管理,大大降低了民变的风险,而且通过集体农庄,可以让朱祁镇学习那个红色帝国一样利用剪刀差,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而且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更多的农民不会饿死,这是最主要的,当然这些都只是预想中的理想状态,实际操作起来,肯定不会这么简单,但是实行集体农庄确实是一项可以解决大量流民问题的途径,只要是他自己有地,即使他没有,那么多藩王不是有吗?朕身为天子,是咱们朱家的族长,我给钱租你们一点地都不行吗?朱祁镇如是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