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最强太子 » 第六十五章 软骨头

第六十五章 软骨头

    “有人在巡逻……找船。”翟进又改口道。

    现在不要说滑州城,包括黄河两边一个鬼影子都没有,用不着巡逻了。那么这些打着火把的金兵必然是找船。

    “黄河上是找不到船了,但在北边一些内河里可能找到一些小船。”

    浚州境内就有御河(永济渠)、淇水、清水等较大的河流,汤阴也有汤水、洹水等河流,还有许多湖泊沟塘。即便黄河来回扫荡,此时的河北路依然能称得上千湖之乡。

    想要将这些地区所有船只收缴干净,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较大的船只无法隐匿,基本上都让宋军找了出来,或收缴或烧毁了。

    几人看了一会,又折向滑州的天台山。

    是一个小山,几个山峰,最高的也只有几十米,但是周边地区的制高点,何灌抵达这里后,将天台山作为了指挥部。

    一路上看到许多营地,里面散乱着无数粮草器甲,可见这些士兵逃跑时的慌乱。

    后来河南段黄河有宽有窄,现在还是一样。

    宽阔处能比白马津河段宽了好几倍,窄处只有几百米。

    天台山这段河流便比较窄,这边有天台山,对面也有几座更矮小的山峰。

    黄河被强行束缚起来,河水倾泻不畅,真宗时于天台埽发生河决,自此以后成了宋朝黄河防洪抗汛的重点地区。

    几人看向对面的几座土山,土山上草木凋零,影影绰绰,看不清楚里面的景物,然后到山脚,由于河水的冲刷,露出的河床底部几乎寸草不生。

    虽然夜色深沉,都不用望远镜的,就看到河床上有三个白色的石灰点。

    “两人平安……”

    是示意平安的信号。

    这边信号更明显,三军崩溃,唯有他们这支军队逆流而上,然后从滑州巡视到白马津,又巡视回来,到达天台山,并且举着信号,三根火把。

    鹿小草两人从山上走了下来,朝这边挥着手。

    “挥挥火把回应吧。”

    三个举着火把的士卒挥了挥手中的火把,赵谌又亲自站在火把下面,伸出手臂,指着北方,意思是说,别跳了,赶紧回去,继续潜伏。

    鹿小草两人将石灰点抹掉,匆匆进入山林里。

    “回去吧。”

    几人回去休息。

    京城。

    几天前赵谌曾问王宗濋宋朝京城禁兵的人数,王宗濋表示很糊涂,是真糊涂。

    明面上是比较好统计的,开封府界、京东、京西合计三十七将,河北路也是三十七将,河东路十三将,陕西各路包括熙河地区五十八将,东南十三将,以及四川、广南,总共一百五十余将。

    不能根据这些划分来判断各路兵力,如翟进,本来是京西路第一将,他的部下也是洛阳周边的人。

    刘法惨败时,翟进表现很勇敢,孤军深入,但一直没有找到刘法,战后被追究责任,贬为河北第四将,他的部下还是原先的洛阳士兵。所以翟进从燕山府回来后,返回洛阳休整,他的部下也跟着他返回了洛阳。

    然后到开封府界、京东、京西的人马,也不完全驻扎在开封府境内,洛阳、应天府、蔡州各地都有。

    即便开封府的禁军,有的驻扎在城内,有的驻扎在城外,有的驻扎在各个县城。

    童贯带回来的兵马更复杂,有河东路的官兵,有西军,有京城的官兵。

    王宗濋预估了一下,牌面上现在京城约有十几万兵马,实际兵力远不足十万,说不定只有七八万,六七万。

    关于吃空饷,只有赵桓以前一直蒙在谷里。

    然后在史上做了一件很壮烈的事,初二依宋真宗幸澶渊故事,下诏亲征,又以吴敏为行营副使,李纲和新任开封府尹聂山为参谋官……几天前,他动过同样的念头,被赵谌无情的否决了。

    澶渊之战时宋朝宰相是寇准,虽然这个人花天酒地,桀骜不驯,但真的有才能,比如战前的用人,先是用了李继隆为三军主将(因为李太后,宋真宗即位后,李继隆一度被冷藏),又让头铁的曹利用去谈判。

    仅凭这份用人的能力,满朝文武便无一人能及。

    那时宋军还没有腐化,能打,现在赵桓学习宋真宗冒冒然跑到浚州城,纯粹是送人头的。

    明朝也一样,于谦保卫北京,打败了更凶悍的瓦刺人。

    但是面对一群拿着铁锹锄头的农民军,崇祯都没有办法守住北京城。

    因为儿子的劝说,没有这件事了。

    滑州到开封没有多远,只有两百余里地。

    赵谌他们花了两天多时间,主要是牵着马,走的是夜路,为了不惊动地方,遇到城镇绕道而走,有不少还是崎岖的小路,所以走的不快。

    换成白天,骑马,速度就会快了。

    很快,消息便送到京城。

    赵佶听到后,半边瘫痪的身体立即好了,找到赵桓,我要去毫州太清宫烧香。

    赵桓无奈,只好下诏,宇文粹中早发配到江宁了,因为儿子的劝说,又以蔡攸、蔡懋、赵野为行宫使……魏征是李建成的人,然而这三个人绝不是魏征。

    你们以前是赵楷的人,我也不追究你们责任了,一起随“道君”去江南吧。

    肯定巴不得了。

    并且选好了黄道吉日,初四东幸。

    赵桓又下令募勇敢的军士为斥候,骑马前往滑州打探消息。

    初三天黑后,斥候返回来禀报,说是金人开始渡河了。

    赵桓紧张地问:“滑州城呢?”

    “滑州城还有一支军队未逃,只是城门紧闭,多半也不敢出城应战。”

    “你下去吧。”赵桓这才松了一口气。

    城门紧闭,他是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的,至少儿子未出事,并且事情的发展方向,也如儿子所料。

    消息也传到赵佶耳朵里,不是将船一起收缴了吗,怎么今天就开始渡河了?

    ……

    赵谌和翟韩等人站在城头上,用望远镜看着白马津。

    这次来滑州,赵谌带来了两样“黑武器”,除了望远镜,还有一样东西。

    “真让他们找到船了。”韩世忠道。

    十几艘小渔船,仅有一艘稍大的民船,每艘船只能载六七人渡河。

    赵谌心想,还是有所改变的。史上,金人不但找到了十几艘小渔船,还找到了好几艘稍大的民船,于是一次便能载一百多人渡河。

    现在只有一艘稍大的民船,每次只能载八十余,九十余人渡河。

    速度慢了许多。

    “昨天晚上我们应当将铁锁斩断。”

    金人就是缺少载人工具,渡河却是比较容易,拉着铁锁,船只就能迅速的往返。因为渡河速度快,虽然船只少,仅用了四五天时间,便将近三万兵马,外加无数粮草辎重,全部渡过黄河。

    “昨天晚上不能斩,一斩,金人说不定有防备。等战后处理吧。”

    近九十名金人踏上了南岸,七十几人列阵防备,余下十几个士兵分成好几支小队,四处打探。因为宋军表现懦弱,有两支小队居然胆子大,径直来到滑州城外向城头上眺望,一个家伙还拨出刀,向城头上守卫的士兵示威地挥舞了几下。

    两支人马早得到赵谌的通知,虽然有些人很愤怒,没有一人回应。

    几个金兵哈哈一笑,返回。

    这些消息很快传到完颜宗望耳朵里。

    完颜宗望也是哈哈大笑:“这些宋军是不敢出城作战的。”

    又朝沈馆讥讽道:“看看,我朝仅有几十个勇士渡过黄河,你们南朝滑州城中无数兵马,便不敢出城战斗。”

    这时,已经有三批金军渡过黄河,整个滩头完全控制起来。

    滑州城仍看不到任何动静,沈馆都快绝望了。

    “将李邺带来。”

    这个与赵桓无关,去年腊月,前线告急,赵佶命陕西转运判官李邺为给事中,让他带着一万两黄金与金人交涉(乞和)。李邺见到完颜宗望,完颜宗望说,我朝南征之意已决,你什么都不要说了,随我的大军一道南下,顺便将你送回东京城。

    因为李邺被扣押,赵佶一直没有等到消息,加上赵谌所说的“大势”,这才决定东幸和禅让。

    李邺带了过来。

    完颜宗望说:“我们大军已经开始渡河,不日即将兵临东京城,如我所言,将你送回来了,速速去东京城,劝汝主主动投降,吾还能放他一条生路,否则吾数万铁骑,必将东京城踏成碎泥!”

    李邺汗如雨下:“是,二皇子,我必将你的话带给吾主。”

    金人将他送上渔船,李邺上了战马,来到滑州城外,让他感到有些意外,宋军没有全部逃跑啊。

    但想一想刚才看到的一幕,特别是第一批渡河的金军,连百人都不足,滑州城中都无一人敢出来战斗,他不由地又沮丧起来。

    城头上的宋军也在看着他,头戴三梁冠,身着朱色公服,至少是五品以上的官员。

    怎么冒出来一个宋官?

    李邺朝城头上大喊道:“某乃给事中李邺,请打开城门,迎接我进去。”

    原来是这个家伙,赵谌说道:“不用理他。”

    有太子在呢,你一个从四品的给事中,谁会搭理你,于是李邺叫了半天,无一人回应。

    李邺愤愤不平地指着城头:“某让你们开城门,居然不理某,你们给某等着。”

    说完,他骑马向西去了。

    韩世忠狐疑地问:“他是给事中,怎么去了金营?”

    “大父让他去的,这个软骨头,不用管他,如果他这回继续胡言乱语,我回京后,必用腰间之刀,将其斩之!”

    因为这个李邺,赵谌又忽然想起某个历史老师丑陋的嘴脸。

    “殿下,你看,又有金人来了。”鹿大壮说道。

    这回来了不少金兵,足足有一百多人。

    他们来到城下,其中一人朝城头上喊道:“我是金朝四太子完颜宗弼,尔等速降,许尔等不死。”

    赵谌本来快要打盹了,听到这个名字,猛地清醒过来。

    金兀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