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人生百味从卖馄饨开始 » 第九十六章范思岩的大项目

第九十六章范思岩的大项目

    连夜赶到沪上,范思岩就见到所有人都在等他,范思岩咧嘴一笑,让其他人先都去休息,拉上唐寒、文明、苗汉东、老李,四个人进了范思岩的房间。

    范思岩把他听到的对四人说了一遍,二汪得到的消息,唐寒疑惑的问道:“小师弟,你打算把改造的工程拿下来?”

    “师兄,我是打算把工程拿下来,但是不打算改造而且改建。我打算把老城里改建城仿古建筑群,南市也打造成老式建筑。”

    范思岩一点点把他的设想说了出来,随着范思岩的描述,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城,出现在众人面前,城中十字街,中间一座高出城墙很多的鼓楼。十字街两侧都是店铺,店铺带一个小型的后院。

    其他的地方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安置,城里不能开饭馆卖堂食,卖小吃倒是可以,其他的只能是纯粹是商店,可以买点津门的土特产和工艺品。

    至于城外的南市牌楼一条街,主要是饭馆酒楼,茶馆戏园子。同时还有各类南北散货。

    唐寒四个人听的一头雾水,小师弟这是打算干什么呢?还是没听懂,

    范思岩继续解释,这个工程的范围太大了需要上边的支持,这个需要唐寒和苗汉东出力。

    范思岩的想法是如果可行,就申请建一条有轨电车路线串联老城里和南市牌楼的几个重要的地点。

    把保安都换成穿着古装的人员。比如巡捕房的巡捕,穿着号坎的兵卒。这片区域内花费的都是特制的纪念币。游客可以花费也可以保留做为纪念品。

    同时商铺的店主和伙计工作服都是统一的古装,这片区域就是完全的仿古建筑群,里边也都是仿古经营。同时还有作为群雄演员的机会。无他,因为这里是未来的影视基地。明清时期,民国风都可以在这里拍摄。

    等到口干舌燥的范思岩起身给自己倒水喝的时候,唐寒,苗汉东,文明,老李四个人面面相觑,这个老弟的脑子实在是太能琢磨了。都不能用思路清奇来形容了,四个人全都露出了无奈的苦笑。

    上次换飞机就够疯狂的了,四个人交换了几个眼神就下定了决心。一个字“干”,这是出于对范思岩的信任。从如意馄饨开业,到荷塘月色水吧的操作,再到换飞机。范思岩的这些操作那一个不是匪夷所思啊!

    想通了这些,四个人同时点头,纷纷表示支持对范思岩。

    范思岩笑着对四人先表示了感谢!最后才说起了资金问题。如果这个工程真的做起来,可不是几个亿贷款的问题。需要的资金怕不是是需要几十个亿甚至上百亿吧?

    四人听完了范思岩最后的总结,全都陷入了沉默。作为未来的大舅哥,苗汉东首先站出来支持范思岩。说可以调集家族的资金来支持这个大项目。

    稍微一计算,哥几个即便都投入全部身家也是杯水车薪,无济无事啊!这下算是无能为力了。就在四个人愁眉不展的时候,范思岩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把从北边赚到的钱都撤回来,用那笔钱来投资这个大项目。

    这时苗汉东提出了问题,当初说好的赚了钱就买实体,然后用实体贷款,再买实体,现在基本都是实体没有多少现金啊!

    范思岩就反问了一句,生意怎么样?苗汉东马上就蔫了。那就尽快套现,最后范思岩嘱咐到,切记一定不能用北边的货币套现,必须用国际通用货币套现。

    商量好细节几个人就马上份派工作,文明继续忙乎沪市的事,唐寒负责协调津门的关系,苗汉东安排北边的套现。老李一看没自己和范思岩什么事啊!

    没想到范思岩最后对老李说,有一个重要的工作要交给他。联络那些演艺圈的朋友,等到项目完成之后,尽快安排剧组进入。

    四个人都领到了任务,都看向范思岩,意思是说你干嘛呢?范思岩嘿嘿一笑,自己回津门组织大项目的后期工作,同时还要准备一个八珍楼的项目。

    五个人商量好细节,把另外几个哥们喊来说了一下刚才沟通的结果,同时也说了关于大项目不愿意参与的可以选择退出,同时看看京城还有没有可以引进的资金。丁磊和王氏兄弟没有任何异议。既然有机会做大当然不会放过。

    所有的事情谈妥,范思岩心情大好,众人决定找一家本帮菜馆子好好庆祝一下。

    在文明带领下众人来到位于福佑路的上海老饭店,这里原名“荣顺馆”,始创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它被认为是上海菜的发祥地,菜肴以选料精细、风味纯正著称。

    步入老饭店,会发现它的每个楼面墙上都悬挂着上海开埠以来不同阶段的老照片,使人仿佛置身于20世纪30、40年代的上海滩。

    来了上海老饭店,八宝鸭,虾籽大乌参、草头圈子、扣三丝这些招牌菜不能不点,其中八宝鸭为上海老饭店首创。

    点好菜,文明给范思岩介绍起来上海老饭店的这几个招牌菜,都知道范思岩是有名的老饕,难得能在范思岩面前显示一下自己对于美食的知识。

    据《沪游杂记·酒馆》记载,当年福州路上的苏帮菜馆大鸿运酒楼有一道“八宝鸡”十分畅销,有老顾客要求老饭店也出品此菜进行售卖。

    于是老饭店从大鸿运酒楼买来八宝鸡进行研究、仿制,为了避免有“偷”袭之嫌,就舍鸡而选用上等填鸭,由拆骨改为带骨,由汤蒸改为笼蒸,在整鸭腹内填入莲子、火腿、开洋、冬菇、栗子、糯米等辅料,经过蒸焖,使得主副料相互渗透,鸭肉酥软,吃起来皮肥肉酥,荤香浓郁。

    其实,这就是上海本帮菜的腔调,不问出处、山头,但求去芜存菁。

    扣三丝是上海本帮菜的代表,因此在上海老饭店,“切丝”就成了每一位厨房学徒的必修课。

    扣三丝是取鸡胸肉、冬笋和火腿三种极鲜的食材,先片后切,片需薄如纸片,切需丝丝均匀,且每根丝仅有牙签粗细。老饭店的扣三丝分为常规版和迷你版两种,常规版扣三丝一份可供一桌约5至10人食用,包含了总计999根火腿丝、冬笋丝、鸡肉丝。

    指着桌上的扣三丝,这份迷你版,别看一盅只有婴儿拳头般大小,却包含了1999根食材,皆为手工切丝。这样一份迷你版扣三丝,每天仅限量售卖20份,十分难得。大家一起来尝尝这个,文明让着众人。

    随后又指着桌上那盘虾子大乌参,这个也是上海老饭店名菜,具有浓郁的上海地方风味。虾籽大乌参,是一道听起来有难度、实际制作起来更是耗费心血的代表。海参有诸多的品种,上海老饭店选用的是乌绉参,其特色为色乌、肉厚、体大。

    另外,每年七月间子虾上市时,还要专门选购蓝青色河虾的新鲜虾子,包装后置于冷库全年备用。此河虾子有芳香味、鲜味足,是形成特色风味的重要因素。

    制作过程更是复杂,先将干乌参置于炉火上烘焦外皮,用小刀刮净后放入清水中涨发10余小时,然后洗净用清水煮沸,反复三次,以期洗净消腥,肉质柔软,浸于清水待用。

    烹调时,他们先将备用的大乌参放入八成热的油锅中炸爆,使参体形成空隙,便于入味,然后捞出乌参滤油;再用猪大排、草鸡等原料加红酱油煮的红高汤卤作调料,配以河虾子以及黄酒白糖,在加盖的锅中煮10分钟后,加适量的水淀粉,勾芡再加入滚热葱油,盛于长圆形瓷盘中,色、香、味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