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4:我的东北往事 » 第24章 算哥哥送你了

第24章 算哥哥送你了

    张卫东笑着对车间里的工友们说道,“现在还真有个事儿,需要大伙儿帮帮忙呢。”

    “啥事儿?只要咱们能伸的上手的,绝对没问题。”

    “对,卫东你就说吧。”

    ……

    张卫东放低声音对众人说道,“大伙儿谁家还有剩下的粮票,我想收一些。”

    “当然了,肯定不会让大家吃亏,我就按外面的价格,省票两毛一斤,全国粮票三毛一斤。”

    粮票是票证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

    曾经一度有着‘第二货币’的称呼。

    在很多情况下,它甚至比货币更加稀缺。

    用它可以在所有的农贸市场以及商业街、商业店“买”到主副食品、水果蔬菜、日用百货、服装鞋帽、花鸟虫鱼、各式家具等几乎所有商品。

    可以用来支付修理钟表、皮鞋、提包等的费用。

    甚至还可以用来雇短工,请保姆。

    特别是在人民群众自发的市场当中,粮票的流通性往往会比RM币更好。

    就比如说张卫东曾经向陶大民问起的鸡蛋。

    用钱买,那肯定很少有人愿意卖。

    但如果你能够拿出粮票来,大部分的农民兄弟就会欣然的接受交易。

    总之,人类赋予货币的职能,大都在粮票身上得到了体现。粮票成为除RM币之外使用最广泛、价值最稳定的“第一票”。

    一众工友们听到张卫东的话,不禁面面相觑。

    他们原本以为张卫东会提出借钱的请求。

    有的人甚至已经开始在心里衡量着,根据自己家庭的条件,借出多少合适呢。

    没想到,张卫东居然提出了要向大家收粮票。

    而且还是按照正常的‘市价’来收。

    这都不能算是张卫东找大家帮忙了。

    其中有名工人问道,“卫东,你收粮票干啥?你要去‘黑市’倒票?”

    “不是我说啊,那玩意儿松一阵儿紧一阵儿的,别看现在管的不严,万一让人给抓了可就不好了。”

    这名工友所说倒票的‘黑市’,是指在粮食局马路对面儿,一处固定的粮票交易地点。

    七河市很多专门干这个的,都在那一片聚集着。

    私下倒买倒卖粮票,肯定是非法行为。

    但八十年代已经是票证经济的末期了,官面儿上对这种民间广泛存在的行为,也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除非撞到了枪口上,一般问题不大。

    那名工友说的‘松一阵儿紧一阵儿’,就是这个意思。

    张卫东笑着说道,“金哥,我不倒票,就是想着自己进货用。”

    众人了然的点点头。

    很多时候,用粮票确实是比用钱更方便。

    其中一个老师傅略一沉吟,对张卫东说道,“卫东,要说是粮票,咱们大伙儿多多少少都有那么点儿。”

    “不过也都是省票,全国粮票除非是经常出差的干部或是业务员,咱们工人可没有多少。”

    张卫东笑着对老师傅说道,“齐师傅,省票也行啊,是粮票我就收。”

    一众工友见他都这样说了,纷纷向张卫东表示,自己家里能拿出多少粮票。

    这人二十斤、那人三十斤,很快就凑够了五百多斤。

    这个时候,城市人口的粮食定量供应是按职业划分的。

    机关干部、教师、医师等是每人每月27斤。

    普通城镇居民是24斤,学生22斤到24斤,儿童15斤。

    工人则按工种不同分为四类:特殊工种45斤,重体力劳动工37斤,一般体力劳动工30到33斤,轻体力劳动工27斤。

    制锨厂车间里的工人,属于重体力劳动工,每人每月有37斤的粮食定额。

    再加上家里老婆孩子的定额,一般每个月都能有些富裕。

    这也是为什么张卫东会找这些工友们收粮票的原因。

    从自己工友手里收粮票,总比去粮食局那边儿的‘黑市’风险小的多。

    而且也有利于后期长期大量的收购。

    至于齐师傅所说的,他们手里都是省票,很少有全国粮票。

    那是因为正常情况下,用粮本领取粮票时,只会发放省票。

    除非是有出差的介绍信之类,否则一般人是不能领取全国粮票的。

    对于张卫东现在来说,省票也就够用了。

    他之所以问了一嘴全国粮票,那是为以后做的打算。

    见工友们一会儿的功夫就凑到了五百多斤的粮票,张卫东忙向大家道谢。

    “谢谢大伙儿,这些就差不多了。”

    “等过两天我来厂里办理停薪留职的时候,大伙儿把粮票带过来,我给大家把钱结了,咋样?”

    “哎呀,啥钱不钱的,卫东你先拿着用就行。”

    “就是,十几二十斤的粮票,当个啥,算哥哥我送你了。”

    “我是这个月给老丈人家里送去了一些,你下个月还要的话,我还能多给你留点。”

    ……

    面对工友们的热情,张卫东并没有去贪图小便宜,而是对众人说道。

    “大伙儿的心意我领了,可事儿不能这么干呀。”

    “粮票以后我会要的更多,各位师傅、哥哥们这一次白送我了,下次我咋还好意思和大家张口呢?”

    “所以呀,咱们还是一码归一码,只要大伙儿以后能帮我多留点粮票,我就谢谢大家啦!”

    工友们听张卫东一说,也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因此也就不再说白送的事情了。

    纷纷表示回家后就把粮票装到身上,张卫东啥时候来,啥时候给他。

    张卫东再次向大家伙儿道谢。

    这时候,夜班上班的铃声响起。

    又是机械重复的漫长一夜。

    ……

    次日清晨,下了夜班的张卫东,和工友们打过招呼,蹬上大金鹿,向着小山屯骑去。

    大金鹿的后面,还拖着一辆板儿车。

    昨天早上他和陶大民交接的时候,就和对方说过,明天不再要菜了。

    陶大民听了这个消息,很是一番怅然若失。

    这十来天的功夫,他每天给张卫东送来一车新鲜蔬菜,就能赚到十二块五毛钱。

    攒下来就是一百二十五块。

    一点儿都不夸张,陶大民这一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多的钱!

    刨去给屯子里乡亲们的菜钱,他还净剩七十多块呢。

    现在听到张卫东说以后不要他的菜了,他怎么会不沮丧呢。

    “那个,卫东兄弟,是我的菜不行还是咋地?咋突然就不要了呢?”

    张卫东笑着对陶大民说道,“陶哥,不是你想的那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