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4:我的东北往事 » 第25章 干点别的

第25章 干点别的

    张卫东笑着对陶大民说道,“陶哥,不是你想的那么回事,是我打算着干点儿别的。”

    “干点儿别的?”

    陶大民虽然不知道张卫东一车菜能赚多少,但肯定不会比他的十二块五少,因此有些疑惑的问道,“卖菜不是挺好的么,每天一车菜,也不少挣呢。”

    张卫东没有向他解释,卖菜这门生意门槛极低,除非大规模的种植,否则的话和其他自产自销的农民相比,他们并没有什么优势。

    这几天越来越多走街串巷卖菜的出现,正说明了这一点。

    “陶哥,明天我把板儿车给你送到小山屯去,到时候咱再细说。”

    “这两天的菜越来越难卖了,我先走了哈。”

    说着话,张卫东一偏腿儿上了大金鹿,使劲儿蹬了几下,板儿车也跟着缓缓的启动起来。

    陶大民见张卫东骑上车就走,忙在后面喊道,“嘿,兄弟,等等,我和你说说我家在屯子哪边儿呀。”

    “不用,鼻子底下长着嘴呢!”

    张卫东回头朝他回了一句。

    ……

    今天,张卫东骑着自行车拉着空板儿车,就是要给陶大民送到小山屯的。

    当然了,亲自去一趟小山屯,他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目的。

    途径副食品商店的时候,张卫东花了四块多钱和二斤粮票,买了两斤桃酥和二两大白兔奶糖。

    还好1984年副食本已经取消了,要不然这奶糖也不是光花钱就能买到的。

    经过十来天的合作,他已经对陶大民有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如果这次小山屯之行一切顺利的话,他想要和陶大民进一步的合作。

    二十多里路,张卫东骑的不慢,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经过了一片膝盖高的青色麦田,已经能够看到屯子里的房子了。

    张卫东在一片有人劳作的麦田旁边停下车子。

    麦田里,一名中年汉子带着两个半大小子,正在拔着地里的青草。

    现在正是麦子抽穗儿的关键时期,不把杂草处理干净,让它们抢了麦子的水和养料,会直接影响到收成。

    张卫东走到垄沟上,向地里那名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问道。

    “叔儿,这儿是小山屯了吧?问一下,陶大民家咋走啊?”

    中年汉子抬起头,看向张卫东。

    见对方不仅穿着城里的工人服装,还是骑着自行车过来,也客气着说道,“同志你是?找大民有啥事儿啊?”

    “哦,叔儿,我是大民的朋友。”

    张卫东说着话,向后一指大金鹿后面绑着的板儿车,对中年汉子说道,“前段时间借大民的板儿车来着,这不今天得闲,就给他送过来了。”

    “是大民的朋友啊,好啊,好啊,他家在屯子里从南数第二溜,把西头儿第三家就是。”

    “知道了,叔儿,谢谢了哈!”

    “这谢个啥呀,一会儿来家坐坐不?”

    “啊?啊,那啥,等有空着吧叔儿,我先走了哈。”

    张卫东没想到,即使是在八十年代初,东北依然不缺乏社牛,差点儿给他整不会了!

    看着张卫东骑车离开的背影,中年汉子锤了锤酸疼的后腰,自言自语道,“陶大民这小子,出息了啊。”

    他身后的两个半大小子,这时候也直起了身子。

    听到中年汉子的话,其中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子不解的问道,“爹,你不是说陶大民不安生种地,成天净瞎想些有的没的么?”

    “咋又成了有出息的了?”

    中年汉子回头朝儿子笑了笑,“儿啊,现在和从前不一样了,爹以前说的话,搁到现在就不一定对喽。”

    “最近我听说,陶大民每天都要从屯子收一车菜拉走,一车五块钱。”

    “赵光腚、小六子他们这些家里菜园子大的,最近可没少从陶大民那里赚钱呢。”

    “啥玩意儿?一车菜就能卖五块钱?!”两个小子惊讶的问道。

    在他们的认识里,蔬菜产量大,又好侍弄,属于稀罕懒见的东西。

    没想到居然也能这么值钱。

    “可不咋地!这还不算,你们看看今天问道儿这人,那可是城里的工人,居然也和陶大民论朋友。”

    “你们说陶大民是不是出息了?”

    ……

    张卫东按着中年汉子给他指的道,来到了一处院子外面。

    半人多高的板杖子,围起了一个面积不小的院子。

    院子里面是三间并排的土坯房,泥浆和了稻草的房顶,看上去有些年头了。

    虽然房子看上去有些破旧,但院子里面收拾的到整洁干净。

    有几只鸡在院子里悠闲的散着步,时不时的还停下来用爪子扒拉扒拉泥地,啄起一粒小石子吞进腹中。

    张卫东见院子里没人,站在院门口喊了一声,“陶哥,陶哥在家吗?”

    “汪!汪汪!”

    原本安静的院子里,忽然传来了一声狗叫。

    张卫东偏头向院子里面看去,在靠近土坯房的那边儿,居然还栓了一只大黄狗。

    此时,大黄狗被张卫东的喊声惊扰,冲着院门儿汪汪狂吠起来。

    不一会儿的功夫,正中那间房子的门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年纪不大的农村妇女。

    她穿着一件儿有些褪了色的花布外套、藏蓝色的裤子,腰上扎了个围裙。

    两只手上还有没洗干净的肥皂泡沫。

    “大黄,别叫,让你别叫,听到没!”

    年轻妇女先是呵斥了大黄狗两声,然后赶紧走向院儿门这边。

    隔着院门看到高大壮实的张卫东,又是穿着工人的服装,她开口问道,“你就是卫东兄弟吧?”

    “是我,你是陶哥家嫂子吧?”

    “嗯呐,卫东兄弟,快进来。”年轻妇女一边应着,一边给张卫东打开院儿门。

    “大民他下地去了,走之前和我说,你可能会过来,让我等你来了,就去地上叫他。”

    张卫东推着大金鹿进了院子,这才看清了大黄狗的全貌,笑着说道,“这狗还挺会打埋伏的,我没出声时它也不叫,等我叫门时,它这才来劲儿了。”

    “它哪会打什么埋伏呀,大黄那是老了,耳朵不咋好使,要不老早就得叫了。”

    陶大民的媳妇儿一边带着张卫东向院子里面走,一边陪他说着闲话。

    张卫东找地方把大金鹿和板儿车停下,这才从板儿车上拿下来那两包草纸包着的桃酥。

    陶大民的媳妇儿看到张卫东还是带着点心过来的,赶忙推让道,“哎呀,卫东兄弟,你来就来吧,咋还拿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