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4:我的东北往事 » 第26章 大白兔奶糖

第26章 大白兔奶糖

    陶大民的媳妇儿看到张卫东还是带着点心过来的,赶忙推让道,“哎呀,卫东兄弟,你来就来吧,咋还拿东西呢……”

    按照张卫东的记忆,若干年后的人们,同样是用这套嗑儿,应付提着礼物上门的亲人和朋友。

    说来也奇怪,这似嗔似怪的话语,却总能够有效的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张卫东笑着对陶大民的媳妇儿说道,“听陶哥说,家里有两个丫头,这不就给孩子们买了点儿。”

    说话间,张卫东已经看到屋门口站着两个小丫头。

    两双滴溜溜圆的大眼睛,好奇的看向张卫东,时不时的还偷瞄一眼他手上的点心包裹。

    两个孩子身上穿着土布裁制的衣服,小的那个,胳膊肘的地方还打了个补丁。

    衣服虽然有些陈旧,但洗的挺干净,两个丫头脸上、手上也很干净。

    就是太瘦了!

    要不是听陶大民说,两个孩子都上学了,张卫东甚至以为这俩瘦瘦小小的丫头,不过是五六岁的孩子呢。

    张卫东看到两个孩子,扬了扬手里的点心,笑着对她们说道,“丫头,叫叔叔!”

    两个孩子有些拘谨的看了看母亲,陶大民的媳妇儿赶紧说道,“大丫儿、二丫儿,叫张叔。”

    “就是你张叔帮你爸赚了钱,才能给你们买新铅笔和作业本的。”

    两个丫头听到新铅笔和新作业本,眼睛更亮了,看向张卫东眼神也多了一些亲近。

    “嫂子,和孩子们说这些干啥。”

    “咋能不说呢,”陶大民的媳妇往耳朵后面捋了捋头发,“得让孩子们知道谁帮了她们,记得他张叔的好。”

    张卫东听了陶大民媳妇的这番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同时,对今天要和陶大民要谈的事情,更加增添了几分信心。

    正所谓,家有贤妻,男人不做横事。

    从这些天和陶大民的接触,以及今天见到他媳妇儿对待孩子的方式,张卫东认为,可以和陶大民深交一番。

    “卫东兄弟,愣着干啥,快进屋啊。”陶大民的媳妇儿拉开屋门,把张卫东往里面让。

    “嗯呐。”

    进屋之后,陶大民的媳妇儿拿着炕笤帚扫了两下,“卫东兄弟,上炕。”

    这要是在龙国其他地方,必然会引起一番不必要的误会……

    但是,这里是东北。

    在东北,让客人上炕,那是尊重和亲近的表现。

    因此,张卫东也没有客气,把两包点心搁到炕桌上,脱鞋便上了炕。

    “大丫儿,给你张叔倒水。”

    陶大民的媳妇儿一边吩咐孩子,一边回身拿来了一个小笸箩。

    笸箩里面放着烟叶子、卷烟纸、火柴和一包‘大生产’。

    “卫东兄弟,你抽烟。”

    张卫东看着两个孩子,下意识的说了一句,“不了嫂子,对孩子不好。”

    “啥?”陶大民的媳妇儿有些纳闷儿,不知道张卫东说的是什么意思。

    张卫东这才反应过来,这个时候的人们,还很少有抽烟有害健康的意识。

    更不会在抽烟的时候,刻意避开孩子们。

    “没啥,来时刚抽过了,我等会儿再抽吧。”张卫东随便找了个理由,把话挡了过去。

    这时候,大丫儿端了一个粗瓷碗过来,里面盛了大半碗水。

    “张叔,喝水。”

    小丫头脆生生的说了一句。

    张卫东一路骑自行车过来,还真有些渴了,“好,谢谢大丫儿了。”

    说着话,他接过来瓷碗,一口气把里面的水喝干了。

    水微微有些凉,还甜丝丝的,应该是井水。

    陶大民的媳妇儿也看出来张卫东是真的渴了,又对大丫儿说道,“去,再给你张叔倒一碗水过来。”

    还没等大丫儿说话,二丫儿已经跑到炕沿边上说道,“我也要给张叔倒水!”

    “呵呵,好。”张卫东笑着把粗瓷碗递给二丫儿,“这碗让你倒。”

    很快,二丫儿就端了满满一碗水回来,递给张卫东的时候,还洒到了炕上一些。

    “这孩子,毛手毛脚的。”陶大民的媳妇儿从炕角拿起抹布,把水渍擦了。

    张卫东没急着喝水,把瓷碗放到了炕桌上,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大白兔奶糖,对两个丫头说道。

    “大丫儿和二丫儿给张叔倒水,张叔得谢谢你们呀。”

    二两奶糖不多,也就二十颗左右,张卫东捧着奶糖对她们说道,“瞅瞅,这是啥?”

    大丫儿和二丫儿没有见过大白兔奶糖,有些好奇的看着张卫东手里的东西。

    就算是乡里供销社卖的一分钱一块儿的水果糖,两个孩子都很少有机会吃到。

    更别说是大白兔奶糖了。

    大丫儿和二丫儿压根儿就不认识!

    陶大民的媳妇儿见张卫东还拿了奶糖,真有些过意不去了,“卫东兄弟,你花这钱干啥呀,乡下孩子粗拉惯了,吃不了这精细的东西……”

    “嫂子,乡下孩子咋啦。”张卫东装作生气的样子,“她们管我叫一声叔儿,还不行我给孩子们买点儿糖啦?”

    说完,他又转头对两个丫头笑着说道,“喏,拿着,可甜啦!”

    两个孩子没有直接去接张卫东递过来的奶糖,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母亲。

    陶大民的媳妇儿见张卫东话说的实在,也就不再推让,对两个孩子说道,“拿着吧,谢谢你们张叔!”

    “谢谢张叔!”大丫儿、二丫儿齐声向张卫东道谢,并把两双小手伸了过去。

    “哎,这就对了。”张卫东一边笑着应了,一边把两只手掌下面打开一道缝。

    大白兔奶糖从一双大手掌,流到了两双小手掌里。

    “妈,我留一块儿就行,其他的你收起来吧。”

    大丫儿捧着十来块大白兔奶糖,开心的对母亲说道。

    二丫儿看了看手里奶糖,虽然有些舍不得,最后还是小声说道,“我也留一块就行。”

    张卫东伸手揉了揉大丫儿的脑袋,笑着对陶大民的媳妇儿说道,“嫂子,大丫儿、二丫儿可真懂事儿呀。”

    “懂啥事儿呀,乡下孩子,没见过世面。”

    嘴上虽然这样说着,但眼神里的笑意却掩饰不住,显然她对两个孩子也是很满意的。

    “把糖放炕桌上吧。”当着客人的面,肯定不能把东西往柜子里装,因此陶大民的媳妇儿对俩孩子说了一句,“一人拿一块吃,别齁着啊。”

    “嗯呐。”

    大丫儿和二丫儿把手里的大白兔奶糖都放到了炕桌上。

    一人拿起一块,却没有急着吃,而是仔细的端详起来。

    在八十年代,大白兔奶糖的包装,算的上精致了。

    洁白的蜡纸上,印着蓝色和红色的线条,中间用黑线勾勒着一只肥胖可爱的兔子。

    陶大民的媳妇儿见两个孩子安静下来,这才对张卫东说道,“卫东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