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词演义 » 渔家傲 范仲淹 作者:(褚成炎,杨轩)

渔家傲 范仲淹 作者:(褚成炎,杨轩)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时虽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朝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弊

    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宋仁宗采纳其建议并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陕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享年63岁。

    人物表

    范仲淹:四五岁、五十二三岁谢氏:30岁上下,范仲淹母亲朱公:30余岁,范仲淹的继父宋仁宗:40余岁,北宋皇帝

    范纯佑:二十七八岁,范仲淹长子,宋将赵明:30余岁,范仲淹手下的蕃将包拯:范仲淹同僚

    元昊:40余岁,西夏国皇帝莫达罕:元昊戍卫

    张陟、徐敏宗:元昊谋臣

    金銮殿日内

    早朝时分,大臣们正与宋仁宗议政。

    范仲淹、包拯等大臣听着一大臣讲述着什么。

    一大臣:西夏自元昊称帝后,陛下赐封他姓赵,他不但不以为荣,反倒感到侮辱,弃赵而仍然改姓李,简直目无我大宋天子。我们几次征讨都告失利。昨天前线派人来报,他又调集十万军马,侵袭我延州(今陕西延安附近)等地。眼看延州难保,怎么办,我们不能看着他得寸进尺,将我大宋江山一点点地侵吞掉!

    仁宗惊愕地:什么,他,他元昊又来侵犯我延州,还十万大军?

    范仲淹镇定地:陛下,元昊得寸进尺,我们必须派精兵强将击溃他们,不然他取得了延州后,将继续南下,会将我大片疆土侵吞

    一老臣:陛下,元昊来者不善,十万西夏大兵如同虎狼一般,恐怕我们是很难抵挡的。依微臣之见,不如割地赔款,暂时消除这场灾祸吧!

    包拯力争:我看刘大学士不像是大宋的臣子,倒像是元昊派出来的说客。作为国家大臣,只能为富国强兵,驱逐强敌为己任……

    刘大学士急忙力争:包大人,你未免太过直率了吧,我又怎么像元昊派出来的说客呢?

    另一个大臣:我看包大人的话一点也不为过,你完全像是个投降派,只知道割地赔款,还知道什么?

    一年轻的臣子:依小臣之见,刘大学士的话也有道理。大兵压境……

    仁宗:好了,都将朕的头吵疼了,结果还没有拿出来个好办法呢!范仲淹:我大宋岂能无人?只要我们施用合适的战略战术,一定能将元昊击败。

    仁宗看看范仲淹,又看看别的大臣。一时没有人再敢说话了。

    仁宗:朕命令范爱卿出征西夏,带兵三万,以蕃将赵明为大将范纯佑为先锋即刻出发,不得有误。并升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希望不负朕之所望,旗开得胜。

    延州府日内(庆历元年,1041年)

    范仲淹向赵明、儿子及几个官员吩咐着:我们要加紧练兵,整肃军纪,屯田戍边,减轻赋税,使民心安定,军队强大,在边疆筑起一道坚固的长城,将西夏拒之门外,不得侵犯我大宋边境,让我大宋子民过上安宁的日子。

    党项族民居日外

    几个羌民正在忙碌着整修放养牛羊的工具,范仲淹化装成普通的宋民,在大将赵明的陪同下与羌民谈着话。

    范仲淹:大嫂,家里养了多少只牛羊?中年女子:牛5头,羊35只。范仲淹:家里还有些什么人呐?

    女子:阿爸,阿妈,还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范仲淹:都好吗?

    女子:都好。这是我的阿爸,这是我的阿妈,这是我的大女儿。范仲淹看看正忙碌着的老年男子:大爹,今年高寿啊?老年男子听不懂:你说什么?赵明翻译着。

    老年男子:63岁了。

    范仲淹:啊,我看你身体硬朗着呢。

    老年男子:唉,什么都好,只是我们西夏与宋朝连年战争,皇上元昊本来是个清明的君主,但是现在变得昏庸起来,除了宫庭内乱之外,奸臣当道,日渐荒淫。又野心大发,与大宋连年战争,大征民财,我们都有些过不下去了。

    范仲淹:那你们心中还有大宋朝廷吗?

    老年男子:我们本来都是大宋的子民,只是元昊称帝之后,要我们改姓李了,实在太遗憾啊!

    范仲淹:我们羌汉都是一家人,今后大家都要团结哟。一家子都点着头:我们本来就是一家嘛。

    山头日外

    范仲淹带着赵明与儿子范纯佑在山头视察。只听羌笛声声,又见狼烟四起。

    范纯佑:爸,离这里30里地便是元昊所筑的行宫,除了有重兵把守,还设了重重宫殿,极具糜烂。

    赵明:据了解,元昊还猜忌功臣,稍有不满即罢或杀,反而导致母党专权。另外,他现在已经沉湎酒色,好大喜功,导致西夏内部日益腐朽,众叛亲离。据说他下令民夫每日建一座陵墓,足足建了360座作为他的疑冢,其后竟把那批民夫统统杀掉。废皇后野利氏、太子宁林格,改立与太子订亲的没藏氏为新皇后。

    范仲淹:好,这是他自寻死路,我们就要趁他享乐腐败之机击败他。现在你们做好准备,离决战的时候不远了。不过此人也不可小视,他曾仿照唐都长安、我宋都东京建立宫殿。又依照中原王朝的礼仪,设立文武百官,在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机构为: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开封府、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司、磨勘司、文思院、蕃字院、汉字院等。地方分别设州、县。对文武百官的服饰和官民服饰分别作了严格的规定。进一步推进党项社会内部日益增长的封建关系。现在纵然有所懈怠,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他仍然很有生气。因此,我们千万不可轻敌!

    赵明:是,大人。我们一定多加提防。

    元昊宫殿内日内

    中年的元昊在一位靓丽的妃子的陪同下,与两位汉族谋臣(张陟、徐敏宗)饮酒。

    大殿中央,几位宫女有的吹奏着羌笛,有的弹着琵琶,有的拉着胡琴。别的几位宫女正在妙曼地舞蹈。

    元昊:二位爱卿,范仲淹经略延州已经快一年了,你们看他能对我们怎么样?

    张陟:陛下,范仲淹非常人可比,他一到任后便缕出奇招,初至延州,便全面检阅军旅,认真进行了裁汰和改编。从士兵和低级军官中提拔了一批猛将,选录了大量的民兵,开展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根据敌情选择灵活机动的应变战术。先在延北筑城,后又在宋夏交战地带构筑堡寨。对沿边少数民族居民,则诚心团结,慷慨优惠,严立赏罚公约。这样,鹿延、环庆、泾原等路边防线上,渐渐屹立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元昊摇摇头:差也,虽然他的确是个非常精明的统帅,但是他要战胜我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我元昊何等人也,况且咱们党项人英勇善战所向披靡,他区区三万余兵马能耐我十余万精兵强将?

    徐敏宗:陛下所言极是,不过也不可小觑。他少年立志,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迈情怀……

    元昊不耐烦地:好了,朕今天高兴,有美人美酒相伴,你们尽扫我的兴。怕什么,他范仲淹胆敢踏人我西夏国土半步,朕一定将他赶出九霄云外。

    延州府内日(庆历二年三月,1042年)

    范仲淹向纯佑和蕃将赵明吩咐道:现在时机已经到了,命令你们率兵偷袭西夏军,夺回庆州西北的马铺寨。一路务必小心谨慎,又要敢于大胆抓住战机,不得有误。

    赵明:遵令,大人。

    范仲淹:你们出发以后,我也将有所行动。范纯佑:父亲,你是打算策应我们,还是……

    范仲淹:军中机密不必多问,该让你们知道的我自然会告诉你们。小山下日外

    一张毡篷已经搭建好了。范仲淹认真地检查着,吩咐几个小兵加以整理。

    范仲淹:好了,你们只管在外面站好岗,不要让人轻意来打扰。

    毡篷日内

    范仲淹弹了一会儿古琴,随着停下,在地图上画着什么。

    毡篷夜外

    范仲淹向一小将命令着:今晚你们开始筑城,十日内务必完工,违令者军法从事。

    小将:遵令,大人!

    山头夜外

    范仲淹带着二随从在山头巡视着。只听漆黑的原野上刀枪铿锵争鸣。杀声震天。火光映红了半个天空。

    一随从:大人,那里就是马铺寨吗?

    范仲淹:正是。如果不出我所料的话,今晚一定会将它拿下来。随从:啊,我们明白了。

    随从:听,大人,好像攻进寨子里去了。远处传来阵阵欢呼声。范仲淹兴奋地:好,好!西夏宫殿日内

    一军官冲进宫中慌张地禀报:陛下,不好了,范仲淹的先头部队今夜夺取了马铺寨,我军苦战了三天三夜都没有守住。

    元昊:慌张什么,不就是一个马铺寨吗?朕命令你们在三天之内给朕夺回来!

    马铺寨夜外

    范仲淹在赵明、范纯佑的带领下视察着。

    范仲淹:好,你们旗开得胜,拿下了马铺寨,灭了元昊的威风,应该嘉奖。

    赵明:大人,我们苦战了三天三夜终于才攻下来了。敌人十分顽强,我们的确不能小视他们。

    范仲淹:还要小心提防,元昊不会就此罢休,还会来夺的。

    山小范纯佑:我们已经设防了,他元昊是夺不走的。

    范仲淹:此外,我们还要加强边境建设,在大宋延州与西夏的交界处构筑起连锁似的城堡,敌人如果前来进犯,我们就能相互策应,让他们无机可乘!

    西夏宫殿日内

    元昊气急败坏地向手下训斥:咋搞的,都十天了,马铺寨还没有夺回来!

    一军官匆忙回宫报告:陛下,龙图范老子十天就在离我们一百里地筑起了一座新城,取名叫大顺城!

    元昊大惊:什么,十天就筑起了一座新城,还叫什么大顺城?他不成了今日的鲁班了吗!遭了,他将前线战场向我方推进到了宋夏交界之处,离我西夏越来越近了!快传近畿卫戍前来议事!

    大顺城日外

    大顺新城已经建筑好,虽然都是些土坯房,但是仍然是很大的一片。赵明与范纯佑骑马奔驰而至,在城门口下了马鞍。

    赵明:真是奇迹,太奇迹了。怪不得我们问大人,他含而不答。原来在建一座新城。走,快去见大人。

    元昊宫殿日内

    元昊向戍卫下命令:趁今晚天黑,你带领二百精骑带着松油,突入到大顺城内,趁龙图老子与小范老子不备之机,将大顺城放火烧毁,成功之后,朕将大大有赏。

    戍卫:陛下请放心,本将马到功成,保证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大顺城烧它个罄尽,而且还保证不丢一兵一卒。

    元昊:太好了,你为朕出生入死立下过赫赫战功,这次对付大范老子,相信你又能立下更大的功勋。

    戍卫骄傲地:朕下,这次看我的好了,他范仲淹有什么了不起,我将他捉来跪在陛下的面前,任凭陛下处置好了。

    大顺城指挥所夜内

    范仲淹问长子范纯佑与赵明:一切准备好了吗?

    赵明:大人,都准备好了。在城门口已经掘好了陷阱,又在他们回去的路上设好了埋伏,我们只等待着瓮中捉鳖。

    范仲淹:千万不可粗心大意,下去好好再检查一下,看哪个环节还有问题。我们必须一举拿下元昊的威风,让他再不敢轻视我大宋。范纯佑:好的,请父亲放心。城门口夜外

    一小将带着一伙西夏士兵,趁浓密的夜色悄悄地向城门口深入,刚进入到城下30来米外,忽然一声闷响,大多数士兵都坠人到陷阱之中。

    其余士兵在后面的士兵的推动下向前扑去,又坠人到陷阱之中。

    后面的黑影见势头不对,转身便逃。然而为时已晚,城门两头突然一声呐喊,冲出两队宋兵对着正在逃跑的西夏士兵又砍又杀,大多数西夏兵被消灭,其余敌军转身逃走,不一会儿,城门下归于一片平静。

    范纯佑向士兵一挥手,带领宋兵向逃跑的敌军冲了上去。

    范仲淹幕府夜内

    范仲淹正弹着古琴,显得从容闲适。

    小山下夜外

    一队西夏士兵逃到小山下忽然山上冲下一队宋军,悄无声息地向敌军扑了上去,带头的正是宋将赵明。

    敌军见状只好迎面冲击上去,与宋兵打在一处。但宋兵来势凶猛不一会儿便将敌军一半以上消灭。恰在此时,从后面20余米处射来飞蝗般的箭簇,不少宋兵中箭倒下。赵明挥舞着兵器将飞箭搏开,掩护着宋军将士。

    敌将戍卫挥舞大刀,带着数骑迎面扑了上来。

    赵明瞄准敌将,冷静地将箭搭在弓弦上,用力射去。戍卫一个飞仰躲开来箭。谁知刚刚等他抬起头时,又一箭簇飞速射来。戍卫躲闪不及被射中左臂,一个趔趄差点跌下马背。他一声长啸,转身便逃。

    元昊宫殿夜内

    戍卫浑身是血地跪在元昊宝座不远处,一时说不出话来。

    元昊:怎回事?出发前你夸下海口,说轻而易举将范仲淹拿下,可你怎么一个人逃了回来?

    戍卫:陛下:范老子早有准备,他们在城口掘了陷阱,我们刚到城门口就跌落下去,损失了一半人马……

    元昊:好了,容不得你辩解,架上火堆自焚去吧。

    谋臣张陟、徐敏宗同时:陛下万万不可,不怪戍卫轻敌,是敌人太有谋略。看来范仲淹不可小觑,我们得从长计议。

    元昊瞪着眼睛:不行,如果轻饶了他,今后怎么发号施令?拉出去,让胡太监亲自监焚!

    原野夜外

    火堆已经点燃了,戍卫被捆绑着站在火堆旁边。

    胡太监在一侧监督着。身边有两个带刀的西夏士兵。胡太监命令道:时刻已到,将他推进火堆!

    戍卫向二士兵使了个眼色,二士兵挥刀将太监的头砍了下来。二士兵将捆绑戍卫的绳索解开,戍卫抖了抖手臂。

    戍卫:看来我们已经没有了去路,只有去投奔范老子了。大顺城指挥所夜内

    二宋兵带着戍卫在范仲淹的身边站住。

    一宋兵:大人,这是前来投诚的西夏将领。范仲淹看看戍卫:你是元昊身边的什么人?

    戍卫:我是元昊身边的戍卫,专门守卫京城的。名字叫莫达罕。范仲淹:啊,是莫达罕将军,你为什么投诚于我们?

    莫达罕:昨晚元昊派我们来偷袭大顺城,不少士兵掉在了你们设的陷阱内,后来你们又打了我们的埋伏。我中箭负伤回去后被元昊处以火焚,我逃了出来投奔范老子……

    范仲淹:啊,是这么回事。好,欢迎将军,快快给将军松绑!画外音:

    西夏军不甘失利,又派兵来攻,却发现宋军以大顺城为中心,已构成多个堡寨,相互呼应的坚固战略体系,几乎无懈可击。元昊只好休兵。从此大宋与西夏平静下来,宋朝迎来了数年的和平发展机会,人民也得到了休生养息。

    山头日外

    已经白发苍苍的范仲淹,在长子的陪同下,站立在山头上,四望着陕北的苍凉的风景,与远处紧闭的孤城,不由微微嗟叹了一声。

    远处传来边防上凄厉的号角声与羌笛的幽咽吹奏声。不时还隐约传来几声狼嗥。

    风声呼啸而过,他打了几个寒颤。空镜头:

    落日千嶂,青烟锁山,残阳似血,孤城紧闭。天空,一队大雁向南飞着,传来声声“嘎嘎”的叫喊。

    范延安居室日内

    范仲淹端着一杯米酒小饮了一口,又叹息了一声。远处又传来羌笛的幽咽之声。

    闪回

    河畔日外

    范仲淹的母亲谢氏用一只袋子将河边的细沙往袋子里装。两三岁的小范仲淹问:妈妈,将这沙子装回去干什么?谢氏:回去就知道了。

    范仲淹:啊,我知道了,一定是用来炒花生用的。

    谢氏叹息了一声:儿啊,我们现在虽然条件好了,但是永远要记住过去贫困的日子,有来知无日,不能忘本呐。

    范仲淹:妈妈,儿子知道,我们什么时候都要节俭,不能浪费。谢氏:儿呐,快去摘几支获杆,回去有用。“范仲淹:好的,妈妈。

    说着范仲淹在河边摘着获杆。屋子日内

    谢氏在地上铺上细沙,然后抹平。将一支整理好的获杆给范仲淹。范仲淹不解地问:妈妈,这要干什么?谢氏:妈妈要教你在沙盘上练习写字。

    范仲淹:啊,我明白了,原来将沙子装回来是为了我练习写字的。谢氏:来,先写“大宋”二字。范仲淹一笔一划地写了起来。

    继父朱公走过去笑眯眯地看着并非亲生的儿子一怔,点点头又摇朱公问:这是干什么,难道我们朱家买不起纸笔吗,千万不要让人家笑话呀!

    谢氏: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要让他从小知道生活的艰难,懂得节俭。

    朱公:也行,孩子,听妈妈的话,好好地练习吧。范仲淹:爸,我一定练习好。

    谢氏:好,我们儿子乖,长大了一定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听到了吗?

    范仲淹:听到了,妈妈!

    闪出

    范延安居室日内

    范仲淹:衡雁一去永无消息了,家在万里以外,母亲也逝世了好多年了,这羌笛幽幽,何时才能归去啊!

    幽幽的背景音乐中,推出《渔家傲》全词与苍凉的歌声: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