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词演义 » 渔家傲 王安石 作者:(褚成炎,杨轩)

渔家傲 王安石 作者:(褚成炎,杨轩)

    渔家傲

    (灯火已收正月半)

    王安石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缭乱。闻说游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蹇素幔,千崖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抚州)人。8岁即以天下为已任。庆历三年(22岁)中进士后,曾任淮南判官等地方官职,一直关心民众疾苦。熙宁二年(1069),宋神宗特拔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一年后升为宰相,从此推行新法。在旧党的不断反对下,屡次罢相又屡次起用,后退居江宁(今南京)。元丰八年,旧党司马光为相,将新法全部废除,王安石也因此忧愤成疾,第二年病卒,享年66岁。

    王安石的散文与政论文,都与他推行的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极富特色。诗词大多以关心人民疾苦的题材为主。这首《渔家傲》词是他退隐江宁(今南京)后写的。

    人物表

    王安石:60余岁,退居的宰相灵智长老:高僧,70余岁须发皆白

    二友人:四五十岁小和尚:十八九岁

    随从:十八九岁,王安石的书童

    山屋前日外

    房门上有块匾额,匾上正楷写着“半山居”三个字。房后是层叠的森林与起伏的山峰。画外传来几声喜鹊的叫声。

    王安石(60余岁)正笑容可掬地迎接两位客人

    客人甲:晏相,别来无恙,身体可好,我们去临安,路过钟山,特别来看看你的。

    王安石:贵客,贵客,二位的光临真使我高兴。我身子硬朗着呢。今天天气很好,一大早就有喜鹊在叫,我知道一定有贵客来,快,屋子里坐!

    客人乙:元宵佳节刚好过去三天,天气又好,我们不如到外面走走这钟山的风景美着呢。

    王安石:也好,我正有此意,不妨我们活动活动身子骨,顺便看看山境。再回来我们好好聊聊天!

    山径日外

    野草初发,柳叶刚绽,山花怒放,山路弯弯。

    王安石骑着毛驴与二同伴在山径上溜达着。身后跟着一名年轻的随从。迎面走来一位小和尚,见王,停下向王打着招呼。

    和尚:宴相,上元佳节才刚刚过去三天,你就出来欣赏春景来了?王安石“吁”的一声叫住毛驴:春风又绿江南岸,我总不能让春天如过隙耳,出来走走,一天都会有个好心情。我们过一会要与二位客人去定宁寺,去后我还要找你们的师傅灵智长老谈论佛法。你先走吧!

    小和尚礼貌地:宴相请慢走,千万注意安全,前边的路很陡!

    王安石:谢谢关照,小和尚,回去后一定把茶壶里的水烧好,我们来好喝茶啊。

    小和尚笑着说:宴相请放心!我保证满满烧它两大壶等着宴相您归来。

    山泉瀑布下日外

    王安石与二好友坐在瀑布下的一块大石上,细细地观察着眼前的景色。毛驴在水潭边饮水,不时一声长叫。

    王安石感叹着:一生为民生疾苦奔波,罢相后归隐山林,倒也清净,这山、这水、这人,这树是多么清净,多么富有诗意!样样都充满着禅机!

    随从:大人,我怎么就看不出有什么诗意,什么禅机?

    好友甲:你还早着呢!

    随从:我为什么还早着呢?

    王安石:人生不经历过若干事情,经受过多种磨难,许多事情是悟不透的。如果不认真去想去悟,就是活到了六七十岁还是一样。人生就是一个悟的过程,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过程。就是我也没有把很多事悟透,心,还没有完全放下来。

    随从吐了吐舌头:天啦,有这么复杂!

    好友乙:你慢慢跟着宴相慢慢学,有你学的呢。

    山坪农家外日

    王安石与二好友徒步行走着,身后跟着牵着毛驴的随从。农家外,一位老人带着小孙子逗乐。

    王安石走上前去问:老人家,今年春节过得好吗?

    老者放下孙儿:好是好,只是去年秋旱,收成减半,年也就不那么好过了。托你的福,感谢你的问候,今年一定会好些。

    随从:这是我朝的宴相王大人。退居后,住在钟山的半山园呢……

    王正欲制止,老者已经开口了:什么,你就是我朝前宰相王安石?王安石:正是鄙人。

    老者生气地:我说王安石呀王安石,好好的,你要去搞什么变法变来变去还不是个老样子。你自己反落得一身骚,相也被罢了,何苦呢!

    二位客人看看老农,欲言又止。

    王安石笑了笑:老人家,许多事现在怎么也说不清楚。但我非常明白,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就是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无众人之求,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

    老者:你的话我不能完全懂,但是我明白,你的本意是为了黎民百姓好,就是自己受点委屈,被别人讥笑、辱骂也不要紧,只要后人有个公正的评判就行,后人自有公论,对吗?

    王安石与二友:你说得很对。

    老者:可是结果怎么样呢?你推行的新政,你的变法并没有成功民众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因此对你的评判就不会有个好的结果。难道你不感到委屈吗?

    王安石:一点也不感到委屈是假的,不过,我不会因此而难过。我只要问心无愧,只要我认为我做的事得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天下黎民百姓就行。

    好友甲:老人家,你多多接触接触我们宴相就了解他的为人了。

    老者想了想:我怎么也想不通,当官就是要图个好名声,挣个家产供养好家人。你倒也怪,当官一身的清贫,还留下一片骂声。就像我种庄稼的,忙碌了一年,就是图个好收成。如果千辛万苦,结果颗粒无收。怎么能想得通呢!

    王安石:说得好,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天下事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如果你苦苦地忙了一年,结果颗粒无收,你怨天怨地,还要寻死觅活,把一家人弄得不得安宁,行吗?

    老者:那又何苦呢。

    王安石点头道:对了,我一心为民,为了国家,但是却得不到民众的理解,得不到朝廷的支持,还将我罢了相,难道我去上吊,去跳长江?

    老者:那当然不必了。

    王安石:又对了,只要我问心无愧,对得起天理良心,对得天下百姓,我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老者竖起了大拇指:宰相,你是真正的宰相!我们以前都错怪你了,王大人,希你鉴谅!二位,请别见怪!

    老者说罢,放下孙子一头跪了下去:王大人,恕我冒昧!

    王安石急忙拉起老者:老人家,都是我的不好,你们没有错,错的是我,我没有将变法推行下去,否则大宋会非常富强,更不会受外敌的欺负。还是叫我王安石吧,或者直称我介甫也行。

    老者站了起来感激涕零地:你是我朝的真正的好官,好宰相,我们现在成了邻居了,空了过来多转转,我们多多摆谈摆谈,拉拉家常也好。

    王安石拍着老人的手臂:好,好,可要带好你的孙子,将来还得靠他们呢!

    老者:到家里喝点水,吃了中午饭再走好吗?王安石:不了,我还要回定宁寺与法师论禅呢!

    好友乙:今后可要好好对待我们宴相啊,多陪他谈谈心!亭日外

    亭子虽小,但周围风景秀丽。亭子上方一块木牌上写着“游(jian去声)亭”二字。亭侧有一潭清水,潭周绿树成荫,松柏尤甚。

    王安石骑着毛驴与二友来到亭前松柏林中下来,观赏着四周的景色。

    潭边日外

    王安石观赏着潭景。不由情感冲动,口中吟咏起来:

    朝寻东郭来,西路历游亭。

    众山若怨思,惨淡长眉青。

    迸水泣幽咽,复如语丁宁。

    岂予久忘之,而欲我小停。

    歇鞍松柏间坐起俯轩糯。

    随从与二位好友待王吟毕,急忙鼓掌:好诗,好诗呀!王安石故意问随从:小安,怎么认为我的这首诗是好诗?随从:凡是大人写人诗都是好诗。王安石:你人不大,倒挺会拍马屁。

    随从委屈地:大人,我说的是真心话,我没有拍马屁!王安石:你没有拍马屁?那能说出我这首诗好在哪里?随从为难地:这,这……

    王安石:好了,今后一定养成诚实的习惯,不要乱起哄,说好一定要知道好的道理,说不好也要知道不好的道理。不要凭感觉,也不要因为与自己亲近,就随便说别人的好话。与自己关系疏远,就说别人不好,是吗?

    随从诚恳地:我一定谨记先生的教诲,不乱下结论。好友甲:你一定要记住宴相对你的教诲啊!

    桃花坞前日外

    王安石向过往行人打着招呼,互相拱着手,道着寒暄。一副清静自在的模样。

    道士坞前日外

    坞前坞后云飘雾绕,王安石骑着毛驴与二好友穿云过雾来到坞前。二好友:宴相,我们到别处走走好吗,过会我们再见。王安石:好吧,不要走得太远了,免得等会不好找。

    二好友离开后,王与一道士打着招呼,随之上去与道士抱拳寒暄。

    石磴上日外

    王安石与一位道士下道相棋。下了一会儿,道士捋着胡须说:宴相,你输了!

    王安石:不见得,无为正在有为之中,这步棋你还没有看穿。

    道士不以为然的把车推到了红棋帅的左侧:我也认为不见得,好,将!

    王安石从容地把自己的车塞到了对方车与自己帅的中间:怎么样,还能将吗?

    道士抓着脑袋:没想到宴相有这一手,要吃你的车,你的马又看着,把车对了,我又少了一马,看来宴相棋高一着。

    旁观的一道士:你怎么能与人家宰相比?宰相肚里能撑船,你肚子里能撑什么?能念经,还能干什么?

    王安石:不、不,道家的清净无为我正在体悟,其中的道理深着呢!世间万物其实一切都处在有无之间,心中有则有,心中无则无,全凭自己的感受,这也与佛家禅宗的思维有很多相似之处。心中净(静)则一切皆净,一切烦乱都是心中的感受。道长,你说对吗?

    道士:真不愧一代名相,你体悟得很透,小道弗如也。

    山林深处日外

    王带着随从,骑着毛驴在山间行走着。

    不远处空旷的声音呼喊着:宴相,你在哪里?

    又一声音呼叫着:介甫,你听到了吗,我们在这儿呐!

    王安石大声回答,时,我症这里!山谷间传来明嗡的空鸡。

    山林侧日外

    王安石与二位好友汇合,于把着手,相互都限激动。王安石:累了吧,今天不该让你们来陪着我一道爬山。

    好友甲乙预了顿:我们不累,只是担心你住在钟山半山腰的半山园。那里十分清静,寒气重,你要多保重身体,不然我们怎么能放心呢。

    王安石拉着二人的手激动地:好好好,难得一聚,今晚你们就不要走了,我在半山园宴请二位……

    中年男子:不,不,我们只要看宴相一眼就满足了。我们时间紧迫,还要赶到临安去。

    二好友含者泪水与王吿别:宴相多保重,不久我们还会来看你!王安石:二位一路保重,慢慢走!

    定宁寺日外

    寺前寺后松林遍布,一片清画。有少量的僧侣进出。

    寺内日内

    王安石与老主持灵智禅师一边品茶一边论禅联对。灵智七十开外,须发皆白。路上相遇的小和尚忙着上茶。

    灵智大师:闲人免进贤人进。王安石:盗者莫来道者来。

    灵智鼓掌:妙妙妙!很有禅意。

    灵智指着茶壶:肚内空空,装茶方还真貌,其真亦假。王安石思虑片刻:心中无无,进食才得假象,斯假也真。灵智再次鼓掌:绝妙,其中大有禅机。

    王安石:其禅也无,其茶也无,其壶也无,无中方才生有。

    灵智思索有顷,为难地:请恕贫僧不才,一时难以对工。容老衲三日,准还贤相一个工对。

    王安石:其实不工也工,工也不工,大师何必当真?

    灵智欠着身子:宴相跑了大半天也累了,也该休息休息了。

    昭文斋门外日外

    大门并不轩昂,但清静自然。“昭文斋”几个大字写得雄健有力,后边落款有介甫的字样,显然是王亲题。

    王安石疲惫地走进门内。

    禅堂日内

    室内摆着一张僧床,床洁素单,素幔素帐,十分干净整洁。除了几幅字画,别物很少。

    窗口下的桌子上的瓶中插着一束山花,孤独地开放着王安石一进屋倒头便睡,不一会儿就响起了呼噜声。

    朦胧中,王仿佛又穿行在山花盛开的村庄,云雾飘渺的山林,曲曲盘旋的小道,千崖万壑的山地,与老僧谈禅,与道士下棋……

    大门日外

    王的随从打扫着卫生。

    风乍起,地上卷起一片尘土。寺前寺后风声由缓加剧,渐成松涛声声,如大江大河浪涛汹涌而来。

    室内日内

    王安石仍偃卧着。

    画外传来澎湃的松涛,如同战场上的金戈铁马,刀枪交迸,将王安石从梦中惊醒。王翻身下床,伸了个懒腰,意犹未醒。

    王走到窗前,向窗外观看着。

    窗外日内

    太阳已经偏西,在云缝中穿行着,松涛一阵阵传入耳鼓。

    王头脑里重又叠现出上午在山道上骑驴行走的画面。过山崖、与友人邂逅、在瀑布下思考等等。

    王似乎拿定了什么主意,取出笔来,铺开纸张,在纸上书写起来。同时一男声随着乐曲唱了起来:

    渔家傲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缭乱。闻说游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蹇素幔,千崖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王写罢不由叹道:真可惜这梦境太短了!人生如果真如在梦景一般,皆有多么好啊!

    和美的歌声渐起,一男声唱着前词。

    在优美闲适的歌声中,山景、云雾、夕阳、山泉、瀑布,以及松涛声在背景中飞旋、流转,在山谷与绝壑中回旋,飘飘渺渺,如丝如缕,不绝不尽……

    画面再现王安石在山间行走的情景。

    画外传来澎湃的松涛,啁啾的鸟叫,与王安石和灵智的吟诵声:肚内空空,装茶方还真貌,其真亦假;心中无无,进食才得假象,斯假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