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魏寻匣传 » 第29章 曹郎舞刀意在荆南

第29章 曹郎舞刀意在荆南

    “大魏应天受命、得继正统,幅员万里、位属中国。高公归魏乃是公忠体国。”

    “高公祖籍陕州,高氏祖坟皆在大魏,朝廷依礼妥善保全。高公归魏乃是承志先意。”

    “天下分久必合,此是时也。荆南天下之腹,终难独存。高公归魏则可止戈免战,此乃仁爱斯民之举。”

    “今春南楚伐公,而吴不救,是为不义。高公此时归魏,天下皆言高公对南吴已经仁至义尽。”

    “大魏近而南吴远,岂有舍弃大魏而臣服南吴之理?高公归魏乃是舍危就安、识明智审。”

    “大魏强,却从未无故兴兵征公,乃是信守君臣之义。吴楚弱,虽盟却对高公皆有所图,是为无信。高公归魏乃是弃不信而从信也。”

    “高公归魏,大魏将以诸侯之礼待公,高公仍可秉持境内军政。此乃忠、孝、仁、义、礼、智、信俱全之正举,还请高公纳之。”

    曹议在高琮海及一众荆南大臣面前将此行目的讲出。众人反应各异,果然如此者有之,戚戚然者有之,跃跃欲附者有之,愤愤然者亦有之。

    高琮海扫视交头接耳的荆南众臣,直到全场寂静无声才出言道:“曹舍人来我南平国,难道想仅凭三寸肉舌就让孤放弃父辈基业吗?你当孤是三岁小孩子吗?你难道不怕死吗?”

    曹议则昂然作答道:“在下诚心坦言为高公分析利弊,高公觉得有理,自然归魏,若觉无理,也可取鼎将我烹之,送与南吴。”

    “只是天下焉有三地之国?高公何必纠结于称呼这种小节,难道臣服于南吴就不用做臣子了吗?”

    “黄口小儿,安敢辱我!来人啊!将他给孤拖下去,就按他说的,找口鼎将他烹了!”

    高琮海愤然作色,下令将曹议处死。曹议却看出其色厉内荏,内心早已动摇。

    曹议义无反顾的解下身上衣衫,将其抛给一旁侍卫。一边向外走,一边头也不回的说道:“请高公速速将我烹之,然后分一碗肉羹与这衣袍一同送给我姑姑,以谢她多年养育之恩。”

    “将他给我拦下!”

    高琮海自然不能真的将曹议烹了,连忙下令阻拦,并问道:“曹舍人莫急,总要告诉孤你姑姑是谁吧?”

    “大魏曹淑妃正是议的姑姑。”

    曹议背身说话,然后作势继续向外走,无奈被人死死拦住。

    高琮海身边的内侍对其小声言语了一通,高琮海立马转变态度,大笑着说道:“哈哈哈,孤只是开个玩笑,曹舍人莫要当真。”

    随即用眼神示意刚刚进言的内侍。那内侍连忙小跑着过来,从侍卫手中夺过曹议的衣衫,亲自服侍曹议穿好。

    “曹舍人此行是否给孤带了什么礼品啊?”

    曹议心道,刚刚一番出使的传统技艺过后,这高琮海居然第一个求问礼物,贪财粗鄙之名果然不是虚言。

    “在下此番出使,成,则无有朝廷给节度使送礼之说;不成,亦没有资敌之理。朝廷只给了在下符节和文书,在下虽然略备薄利,恐不及高公期望,还请高公见谅。”

    高琮海丝毫不觉尴尬,复又出言让荆南众臣讨论曹议之言。荆南众臣议论纷纷,赞同归魏者多,想要维持现状的也不少,只有梁霭暂时未发一言。

    又过了片刻,曹议刚觉此行或可圆满之时,梁霭却突然越众而出,说道:“大王,仆不赞同归降魏国。曹舍人所言忠、孝、仁、义、礼、智、信之说亦是大谬。”

    “曹舍人言及正统之说。吴国杨傅亦于两年前称帝,先王归顺吴国便是认了吴为正统,大王应秉承先王遗志。”

    “高氏祖坟虽在魏国,但反魏乃是先王做出的决定,大王归魏则为不孝。”

    “至于战和之论,纯属诓骗之语。南平乃四战之地,终难免战。大王联合吴楚尚有可能保得南平王位,归魏则失国,是为不智啊!”

    “况且先王本是前朝臣子,已先后侍梁、魏、吴,大王若是再行归魏,仆已经数不清大王的姓氏……”

    “住口!你、你……”

    高琮海听到最后,已经忍无可忍,破口大骂道:“你个老不死的,收了钱便替高毅胡说,他来伐我的事你怎么不提?你……你难道想做孤的亚父不成?”

    梁霭失言,立刻伏地叩首。但高琮海犹自叫骂许久才止,并吩咐侍卫将梁霭叉回家去。

    梁霭自始至终都在力陈联合吴楚的好处,直到梁霭的声音彻底消失不见,才有一位荆南臣子出言明确赞同归附大魏。

    此人名叫刘去非,担任荆南行军司马,与梁霭同为高季荣当年延请的高士。

    与梁霭不同,刘去非在高季荣久病未亡之时,便依附了高琮海。同时也是除刚刚那名内侍外,吕依琦收买的另一位内应。

    刘去非言道:“大王,臣觉得梁霭所言不仅无礼,而且荒谬。其一,先王归附吴国与杨傅称帝本就是同年。先王沟通吴国的时候,知不知道杨傅要称帝还不好说。况且杨傅根本就是吴国徐志烈扶立的伪帝,焉能称正统。”

    “其二,先王与魏国之间的矛盾本就是因为当年伐蜀产生的误会。臣斗胆妄言,当初我南平军不幸被蜀军击败,未曾得到蜀地一块疆土,先王因向魏国讨要夔、忠、万三州不成,遂一时不甘愤懑。”

    “先王在世时便一直担忧祖坟安危。而魏国不在意与先王之间的误会,反而保全高氏祖坟,是为仁义。大王若是归魏,乃是为先王尽孝,此乃大孝之举。”

    “其三,正是因为南平国乃四战之地,我们才更应该寻求强国的保护,事大才是南平国的存身之道。魏国又许诺大王统领南平军政不变,大王已得实利,切不要为些许虚名引来魏国的大军啊!”

    “最后,我们纵有联合吴楚的打算,吴楚也不值得信任。吴楚对我南平国的觊觎路人皆知,此次楚国攻伐南平而吴国不救便是明证。”

    “正所谓他不仁我不义,大王归魏乃是自保之举。说句不好听的,吴楚终有覆灭之日,到时候大王先行归附,还可位于他们之上。”

    刘去非说完之后,荆南众臣多有赞同之论。但归附大事,高琮海亦难轻易决断。于是便让曹议先行离去,过几日再议。

    曹议回到住处,将今日之事说与张敏和吕依琦听。吕依琦当即断言出使之事已成,只是复又说道:“高琮海和他父亲一样,都是贪财反复的小人。这样的人,即使今日归降我大魏,他日或因利益、或被胁迫,还是会复叛。”

    曹议却说他们只管完成朝廷的命令,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到时自有皇上和诸位执政决断。

    直到吕依琦告辞回去歇息,张敏才对曹议问道:“吕先生说的很有道理。如若按他所说,我们这次出使荆南的意义便不大了。你当时主动求取出使荆南的使命,肯定不会这么简单吧?”

    曹议点头言道:“正常来说,荆南早晚复叛。但咱们本就不是为了收获高琮海的忠心而来,只要他在下一次大魏与南方诸国的战争中站在咱们这边就可以了。”

    “这样既可以借机削弱荆南军的实力,又可以顺理成章的出兵荆南,到时便可真正将荆南控制在朝廷手里。”

    “你说的这些都是以荆南面对吴楚的进攻依然站在大魏这边为前提,但这点又怎么可能轻易做到?”

    曹议听到张敏的疑问,微笑着说道:“这次南楚攻伐荆南,高琮海不是也奋力抵抗了嘛?这说明他也不是谁的兵在城下就投降谁的人。如果他还能抵抗的再久一点,实力损失的再多一点,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说着,曹议便将自己真正的计划告诉给了张敏。张敏先是诧异一时,然后立刻便明白,这正是曹议才会干出来的事情。

    又过了两日,高琮海再次召见曹议。这次曹议和副使吕依琦、侍卫长张敏等人,正式携礼品拜见高琮海。

    此次也不像上次那样气氛紧张,反而是莺歌燕舞,一番欢宴。曹议扫视一圈也没发现梁霭的身影,看来高琮海已经做出了决定。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曹议仅有的三杯酒量也都用于向高琮海敬酒。

    看气氛热烈,时机已到,曹议出座拱手对高琮海言道:“多谢高公设宴款待,在下身无长物,愿为高公做刀舞聊表谢意。”

    高琮海一听曹议要舞刀助兴,顿时来了兴致。不多时,张敏被荆南的侍卫放行,将斩铁交到了曹议手中。

    曹议抽刀在手,先是垂刀向高琮海行礼,然后便翩身起舞。起初只是挥刀画圆,除了斩铁锋刃锐利,隐露寒光,并无甚出奇。渐渐的,刀越舞越快,却自成章法,已有技惊四座之势。

    刀光璀璨夺目,犹如后裔落九日。舞姿敏捷矫健,恰似天仙驾神龙。舞到急处,刀势如雷霆万钧,令人屏息。待到缓时,身姿像江河凝光、目眩神迷。

    荆南在座群臣多以心惊魄动,神色紧张。整个会场仿佛都被曹议的刀光笼罩,高琮海的情绪也被曹议的刀舞感染的跌宕起伏。

    高琮海的贴身内侍在他身旁低声细语了几句,得到高琮海的允许,连忙挥手向外面示意。

    不多时,两名身形壮硕的侍卫居然抬着一块筑城用的巨大青石闯了进来。二人合力,竟将那巨石向着曹议狠狠砸去。

    曹议挥刀直下,两尺长的青石竟被他一刀斩断。曹议刀势不停,瞬间转身,刀指高琮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