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颜知己 » 二十二 奔 波(之二)

二十二 奔 波(之二)

    “天无绝人之路”的说法,有些时候还是靠谱的。春节过后,陆文嘉正不知道要何去何从,适时接到了前同事鲁晓天的电话,邀他一起到西南去创建跨境电商平台。作为东盟的永久会议驻地,西南是联系东南亚的桥头堡,随着东盟题材渐渐趋热,鲁晓天结识的一位企业家,对跨境电商产生兴趣,希望建立自己的平台。

    “哥您的市场营销能力绝没问题。我们一起搞起来这个平台,西南版块的题材,想象空间还是比较大。”

    不管真假,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这对陆文嘉来说,太有意义啦。正在发愁往哪里去呢,要是能在西南开创一片天地,当然求之不得。好像母亲给自己算过命,说是要往西边走。这不正印证了吗。

    陆文嘉提着行李,又转战西南。

    公司新建了一片物业,招商不是特别理想,目前入驻的有海鲜酒楼等为数不多的几个项目,新场子肯定是要观望上一段时间的。与其坐等项目入驻,不如自己先弄一个起来,也好增加一些人气,吸引客流过来,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招商,岂不是一举两得?

    公司实力还算雄厚。陆文嘉一行人还没到,公司行政部门已经提前租好了两套房子,把宿舍安排得井井有条,家具设施齐全,真是提包就可以入住。宿舍就在自有物业旁边小区,每天走路上下班,中晚餐就在海鲜酒楼里面包餐,对于外来的陆文嘉们,生活安排上面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项目总经理是鲁晓天夫人符舒雅,真正做跨境的一把好手,行业内各种资源握在手中一大把,各类业务模式也都门儿清。为人豪爽直接,说话柔中带刚,确实能让陆文嘉在学习到跨境业务操作手法的同时,也领略到另外一种工作作风。陆文嘉渐渐萌生一个想法,“把所有的经历都看作为修炼机会,让自己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件事情上面都有所收获。收获不到金钱,就收获磨炼。”

    接触到越多的行业,陆文嘉越感觉行业和行业之间,实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说来说去,不外乎就是产品、渠道、推广、资源、价格、客户、服务等几个大的方面。有些再加上技术研发、软硬件设施。从组织结构或者人力资源角度,再加上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考虑到外部因素,再引入政府政策、同行竞争、异业联盟等等,基本上就可以抓住一个行业的基本形态要素。假以时日,日积月累,就可以把自己培养成为行业老大。陆文嘉缺的不是其他,缺的是行业里的“日积月累”,说到系统思维和组织实施,陆文嘉感觉到哪里都可以快速上手,最短时间里进入状态。

    陆文嘉的成长,主要是靠着思想先行,这几年在职场上面的东奔西跑,算是把整体化、系统化、流程化、规范化等方面的意识培养了出来,让自己的思维不再天马行空般只有发散不能聚焦,而是逐步养成了沿着事物本身的要求,按照内在逻辑来厘清工作流程的思维模式,到了哪里,都不至于显得特别外行。而这套打法,好好想一想,不也正是自己当年高三时代自学苦学的方法吗?不也正是自己一直想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吗?抓住主线,厘清逻辑。

    “自己一直是在学习怎么做生意,把自己改造成为一个生意人。”这是陆文嘉自己抓住的救命稻草,好来解释清楚自己行为的逻辑。好像总是有人在批评他没有定力,没有找准一个赛道似的。

    “哪里是我在找机会,一直是机会在找我呀。”是的,在职业规划上面,说实话,陆文嘉不要说职业规划了,连人生规划都稀里糊涂的,只有随波逐流,逆来顺受。人生旅途上,陆文嘉一直只是被动承受的猎物,而不是主动出击的狮子。

    说回去西南之行。

    陆文嘉们工作推动的很是顺利,基本是按照工作计划步步推动下来的。商定品牌名称,委托开发系统,设计商城架构,装修线下店面,设计品牌调性,组织货源供应,联系本土企业,制订规章制度,设计工作流程,组建运营团队,建立推广方案,直到最后的组织实施,陆文嘉全程参与到其中,承担了几乎所有的文字输出工作。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西南跨境电商平台线上线下全面立了起来。

    正准备挽起袖子再接再厉,在运营上面推陈出新,引入流量,让商城真正活跃起来,二老板出面找了陆文嘉。

    “你们深圳过来的确实很有办法,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就把商城搞了起来。了不起!”

    陆文嘉开始还以为这是要开表彰会呢,不料想二老板话题一转说,“不过,你们的人力成本太高啦。直接占了总体人力成本的一大半。”

    “您是说,我们要缩减一下人力成本?”

    “那样就太好啦。”

    “那我估计我应该是明白啦。您看,要不要我这就离职?”

    二老板走过来抱住了陆文嘉的肩,“陆总,我们的庙太小啦。真是请不起你们。”

    “等再有好项目,我们兄弟还一起!”

    “谢谢。谢谢绳总。”

    “我这就去跟符总汇报一下,安排好工作交接。”

    陆文嘉气急败坏地回到办公室说“公司想撵我们走”,符舒雅还莫名其妙,根本无法相信。

    “绳总刚刚找我谈的话,说我们深圳过来的人力成本太高啦。拿走了一多半的工资。”

    “是不是你理解错啦。你等我过去问问。”

    “难道真是我理解错啦?就算是我对这句话理解有误,可是后面的话也说得再也明白不过呀?”陆文嘉也有点糊涂啦,“也是呀,按说你就是想炒人,难道不是应该直接找符舒雅说么,怎么拉着我说了半天?”

    下午符舒雅对陆文嘉说,“哎呀,真是你理解错啦。绳总说他的意思是让我们督促员工,提高工作效率,赶紧把销售做上去。”

    “他也没有想到,你急急忙忙地就要走。”

    陆文嘉只有苦笑了,“怎么成了我急急忙忙地就要走?”心里明白,甲方是看到项目已经完全落地,也没见到自己这帮深圳过来的有多忙活,后面不就是卖货吗,谁还不会?就动了心思,想让深圳的团队主动退出。

    陆文嘉也不想再多解释,“既然说是我自己急急忙忙地要走,那我就走了哈。”

    陆文嘉最害怕的就是别人说自己不知趣,没有自知之明。“总不能等到撕破脸,人家来撵吧。”

    “自己主动提出来走,给双方都留一个体面。”

    第一次从集团离职的时候,陆文嘉也没有想过说,要一分钱的赔偿,不也就是自己主动提出离职的吗。何况在这里才不过半年,连一年都没有满,更不屑于去提什么补偿了。

    陆文嘉头也不回地就回了深圳。到第二个月,深圳过去负责采购的感觉干不下去,回了深圳。第三个月,符舒雅也回到了深圳。电话里面说的理由,陆文嘉也没听的太明白,好像各有各的道理。

    陆文嘉感觉最遗憾的是,真正的营销还没有开始呢!在市场面前,究竟如何一招一式地去应对,自己又漏下了最关键的环节。

    好吧,陆文嘉,继续努力,再来找工作。

    早在西南的时候,就接到过池毓晨电话,“哥,我准备辞职出来自己做了,到时候你也来哈。”

    “怎么也要辞职呀?能在公司做就在公司做。出来创业风险还是很大的。”遭受过几轮打击的陆文嘉,心有余悸,感觉还是在大公司待着比较保险,虽然薪水少一点,但是抗风险能力强。自己创业,大有“不成功就成仁”的况味。

    “有人愿意出资,我只管经营,年终分红,不做的话,机会也挺可惜的。”

    “慎重考虑考虑,真想好了就做呗。”

    “到时候你要来帮我。”

    “妹妹这是给我饭吃,先谢谢啦。”

    从西南回来,刚刚好,接手就开始帮池毓晨弄办公室装修。这个陆文嘉熟,跑跑材料盯盯现场,很快就步入正轨。这次工作衔接,可以说是无缝衔接,减少了不知道多少焦虑。

    池毓晨原来是集团公司采购负责人,对接的都是海外上游酒庄资源,没想到几年下来,手里竟然积累了很多国内的客户。看来用心不是一天两天的,做起市场来,比原本就负责市场的陆文嘉,还要强出去很多。这让陆文嘉真心感觉惭愧,业务压力一天天地看着增长。

    近年来酒水行业早就处于红海竞争状态,行业几乎没什么门槛,进来做的人越来越多,拼来拼去,都在拼价格,拼关系。说到底,还是产品过剩,供给远远大于需求。虽然行业销售额总体也确实是在上扬,但是利润率和单体营收规模却被拉了下来。谁手里有点关系都想来分一杯羹,每个消费者的背后,跟着的供应商没有十个,也有八个,生意真是一年比一年难做。

    当年公司参加国内大型会展,都能感觉到行业整体状态的风向在变。每次参加会展,基本上都成了品牌形象展示的机会,几乎带不回来订单。原有的客户越来越精明,都在向更上一级的上游聚拢,直接找参展的海外酒庄订货,或者跟海外代理机构洽谈。一场展会下来,钱花了不少,销售却没有太多改善。

    相应地陆文嘉连同自己的同事,手里的客户群体很难扩大,客户黏性越来越差,每年都会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流失率,好不容易补充的新名单,也就只能落得维持局面,想要有所增长都感觉一年比一年困难,更别说规模的快速扩张了。

    公司的市场政策摇摆不定,业务模式也换来换去,业务人员浮在事务表面,真心谈不上对行业的深入。想要做起来一方市场很难,放弃起来却一泻千里。没两年,集团公司直接就叫停了这块业务版块。陆文嘉多少还有点庆幸,自己离开的比较早,总算没有随着巨轮一起沉没。

    池毓晨的公司比较小,也就她自己再加上陆文嘉。出资人自己也做业务,业务量比池毓晨和陆文嘉加起来还要大。没办法,人家的社会资源广,联系的都是大客户。做市场销售,也就是各看各本事,凭借着自己手里的客户资源,完成自己的销售目标,想办法扩大自己的客户群体。说起来很简单,真要想抓住一个客户,的确很难。现在市面上渠道那么多,各类竞品让人眼花缭乱,有多少就连陆文嘉他们也都根本没有见过,客户又能有多大的忠诚度呢?陆文嘉一直想做渠道,实际上却一直在做终端,工作计划根本无从谈起,没办法把销售任务做具体的拆解。这也一直是陆文嘉的心病,感觉自己根本没有抓住任何市场。电商市场规模又越来越大,风头真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