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历史那些事儿 » 15. 历史上唯一一个被人吃掉的国君!

15. 历史上唯一一个被人吃掉的国君!

    春秋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起惨绝人寰的吃人事件,而且被吃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一国之君,这位国君便是卫懿公。值得一提的是,卫懿公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吃掉的国君!

    卫国本是姬姓诸侯国之一,而且属于近支宗室,因为其首任国君是周武王的兄弟,名叫康叔。周朝国祚绵延800年,卫国一直都籍籍无名,除了这位被人吃了的国君之外,就是它是所有姬姓诸侯国中最晚灭亡的一个。

    卫国共传41代,卫懿公是第18代国君。他在位时间较短,只有9年的时间。但就在这短短的9年内,卫懿公将卫国折腾到几乎亡国的边缘。那么,历史是怎么记载和评价卫懿公的呢?

    据司马迁记载,卫懿公“好养鹤,淫乐奢靡”。短短7个字,概括了卫懿公的爱好、生活和秉性。都说司马迁惜墨如金,此言非虚!由史料可知,卫懿公是一个贪图享乐、生活奢侈、骄奢淫逸的“二世祖”,而且他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那就是养鹤。

    现代人也养宠物,作为陪伴或者精神慰藉,反而是件好事。但卫懿公养鹤绝对不是养宠物那么简单,据史料记载,卫公好鹤,好到甚至专门为它们配车的程度,着实令人瞠目结舌。既然是这么一位荒唐透顶的昏君,有时如何得到“懿”这个谥号的呢?

    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懿”是指品行端正,能够得到这个谥号的君主,必然是个贤君,至少不会是庸主。而卫懿公的所作所为,无论如何也无法与“懿”字相联系。原来,卫懿公虽然生前胡作非为,但他面临亡国危机时却大义凛然,面对强敌英勇不屈,最后战死,并且尸体惨遭敌军分食。卫国人见国君死得惨烈,便将这个明显带有褒义色彩的谥号“赠给”了他。

    卫懿公能够做出为鹤配车这等荒唐事,与其家族“传承”有莫大的关系。《史记》记载,卫懿公的爷爷是卫宣公,卫宣公在做太子时曾与父亲的一个姬妾私通,此女名叫夷姜。后来夷姜怀孕生子,取名为伋。

    卫宣公即位后,对夷姜宠爱有加,便立这个私生子为太子。太子长大后,卫宣公便为其张罗婚事,从齐国为他求娶了一位名叫宣姜的女子,但二人并未立即成婚。有一次,卫宣公恰好遇到宣姜,见其姿色出众,便“旧病复发”,直接将儿媳纳为姬妾。卫宣公的种种作为,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老爹的女人他敢偷,儿子的女人他也抢!但卫宣公再不仗义,也不能让儿子打光棍,于是又为太子物色了另一个女子。

    宣姜“嫁给”卫宣公后,很是“争气”,连生了两个儿子,分别取名寿和朔。然而一奶同胞,两兄弟的秉性却迥然不同。公子寿重情重义,但公子朔却奸邪狡诈。公子寿与太子关系深厚,而公子朔却“志向远大”,时刻盯着太子之位,企图有朝一日能够取而代之。

    卫宣公不但贪恋女色,而且喜新厌旧,自从娶了“儿媳”,便将之前百般宠爱的夷姜“打入冷宫”。夷姜失宠,不堪羞辱,便自缢而亡。自从夷姜死后,宣姜和公子朔没少在卫宣公面前诋毁太子。

    贪恋女色、喜新厌旧也就罢了,卫宣公偏偏还是个耳根子软的昏庸之主,真不知道他这个谥号“宣”是怎么来的!《谥法》对“宣”的解释是:“圣善周闻曰宣。”可见,这是一个比“懿”还要好的谥号,历史上能够得到这个谥号的,大多是中兴国家的有为之君,比如汉宣帝刘询。

    卫宣公耳根子软,又昏聩透顶,自己横刀夺爱,纳儿媳为妾,非但不知廉耻,反而逐渐对太子产生了厌恶之情。纵观中国历史,黄帝厌恶太子的不在少数,但最多将其废黜,另立他人便是,但卫宣公耳根子软,心却硬如铁石,他竟然想找个机会除掉太子。

    虎毒尚且不食子呢,卫宣公不但贪恋女色、寡廉鲜耻,甚至连最基本的人性都没有,简直禽兽不如。他能够得到“宣”这个谥号,肯定是死前贿赂了大臣!

    为了除掉太子,卫宣公颇动了一番脑筋,想出了一个周全的计策。一日,他召太子入宫,命他出使一趟齐国,并授予他一条代表君主的白色旄节。然而,卫宣公在暗中早已勾结强盗,让其在卫国边境埋伏好,准备借强盗之手解决掉太子。

    这一招实在高明,太子代表国君出使,并无不妥,强盗杀死太子,罪在强盗,与卫宣公半点干系也没有!卫宣公事先告诉强盗,看见持白色旄节者格杀勿论。

    公子寿恰巧听说了此时,便立刻赶到太子宫劝阻:“君父已在边境埋伏了强盗,他们看到白色旄节,就会杀了你,所以你千万不要去。”公子寿劝太子逃往他国暂避,但太子却说:“我不能为了活命而违背君父的旨意,这个世上没有无父之国,我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公子寿知道太子仁厚,此去必为强盗所害,所以十分着急,便假意为他饯行。席间,公子寿频频劝太子饮酒,没过多久,太子便醉得不省人事。公子寿见太子醉倒,便偷走了他的旄节,将它插到自己的车上,快马加鞭,朝边境疾驰而去。看到果然有人持白色旄节而来,强盗不由分说,便乱刀将公子寿砍死。

    太子酒醒之后,发现旄节丢失,顿觉大事不好,也急忙赶往边境。但为时已晚,公子寿已死于强盗之手。太子抱着公子寿的尸体痛哭流涕,并指着那伙强盗说:“我才是你们应该杀的人,公子寿何罪之有?你们杀了我吧!”强盗们都震惊了,从业这么多年,还没见过主动送死的。既然如此,那就捎上你一个吧,到时候找卫宣公多报个账就是了。

    公子寿和太子双双遇害,消息传回国内,百姓知道二位公子向来仁义,无不为之落泪。但有一个人却大喜过望,因为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君父竟然如此“大方”,为他一劳永逸地铲除了所有竞争对手。太子和公子寿已死,公子朔作为卫宣公的独苗如愿以偿地被册立为太子。卫宣公死后,他又顺理成章地即位,这便是卫惠公。

    本文的主人翁是卫惠公之子,可见其家族“优秀基因”一脉相传,祖孙三代,要么色胆包天,要么心术不正,要么骄奢淫逸!卫懿公自幼长于深宫,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这位国君是一个典型的“二世祖”。他即位之后,只知道终日宴饮享乐,不理朝政,而且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对百姓征收重税,所以大臣和民众对这位昏君颇为不满。除了生活上骄奢淫逸,卫懿公还有个特殊的嗜好,那就是养鹤。

    由于自幼受到爷爷和父亲的“熏陶”,卫懿公所谓的“养鹤”自然别具一格,因为他不是养一两只,而是上千只。作为国君,养这么多鹤倒也能够承受得起,最多浪费点粮食而已。但家族的“优秀基因”再次起了作用,卫懿公竟然根据鹤的“品行”和“姿色”,授予它们不同的官职,将它们称为“鹤将军”,还为每只鹤配了一辆车!不但如此,卫懿公出行时,必然有鹤随同,“鹤将军”们根据官阶的大小,排成一列,乘坐各自的专车,浩浩荡荡,百姓见了,无不侧目。

    既然国君好鹤,那些想通过旁门左道谋取一官半职的人便千方百计地向卫懿公献鹤,全国百姓都被逼着去捉鹤。卫懿公的王宫之内到处都能看到鹤的身影,而且数量越来越多,原有的宫苑开始显得狭小局促起来。卫懿公见“鹤满为患”,便大兴土木,扩建宫室,以供他的“鹤将军”居住。

    既然当“将军”了,总不能是个光杆司令吧,总不能与其他“将军”整日共处一室吧?所以卫懿公又为每只鹤配备府邸、车驾、随从等等。兴建宫室是要钱的,招募随从也是要钱的,购买车辆也是要钱的……钱从何出呢?

    国库在卫懿公的折腾下早已耗尽,于是他便对百姓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平巴掌大的卫国平白无故地多出了上千个“将军”来,如何供养得起?再加上卫懿公的祖、父两代也是无道的昏君,早已心怀不满的百姓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

    屋漏偏逢连夜雨,卫国与齐国结怨,引发了一场战争。前几章提到,齐国自立国之初就是个强国,而卫国地小民弱,哪里是强齐的对手,所以卫国毫无悬念地战败了。所谓成王败寇,战败就要割地赔款,卫懿公再次对百姓大肆盘剥,这才筹够了对齐国的赔偿款。

    卫懿公对内横征暴敛,对外又软弱无能,但他丝毫不以为意,仍然整日与他的“鹤将军”过着优哉游哉的快乐生活。殊不知,一场亡国危机马上就要降临!

    所谓坏事传千里,卫懿公昏聩无能,整日耽于享乐,并且封了成百上千的“鹤将军”,这让他很快“名扬四方”,甚至连地处蛮荒的北狄人也听说了此事。北狄王闻之大喜,正愁今年没捞到油水呢,这不是送上门来的肥猪嘛!

    史书记载,公元前660年,北狄出动两万骑兵进攻卫国。卫懿公接到消息,急忙召大臣商议此事,但国家已经被折腾得奄奄一息,大臣们也无计可施。卫懿公想征调军队御敌,但军队却置之不理,而且纷纷叛逃。无奈之下,卫懿公只好贴出征兵告示,希望组织起一支临时部队。但百姓早就对这个荒唐君主恨之入骨,他们非但不奉命入伍,反而讥讽道:“让你的‘鹤将军’去打仗吧,它们可都享受着高官厚禄呢,我们是老百姓,哪里懂得打仗啊!”

    卫懿公直到此时方知自己的这点“嗜好”竟然已经危及到了国家的生死存亡。但大敌当前,卫懿公不能坐以待毙。他一改往日的纨绔形象,立即命人驱散鹤群,并向国人公开检讨,请求其原谅,并表示自己将亲自带兵御敌。

    看到国君有悔过之意,有些百姓便留了下来,卫懿公总算勉强组织起一支军队来。卫懿公骄奢淫逸几十年,但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他倒是显示出一个国君应有的气概来。卫懿公知道北狄人凶悍,且残忍弑杀,此去必然凶多吉少,所以他出征之前将政事托付于两位忠心的大臣,又将自己平时最爱穿的绣衣留给了夫人,便决然而去。

    作为草原民族,北狄人以马为家,行军快如疾风,所以卫军出发不久便与狄人遭遇。卫军多年不习战事,而且军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临时招募的百姓,根本没有作战经验。因此两军刚一接触,卫军便被狄人的铁骑冲得四散。卫兵见形势危急,便对卫懿公说:“您快将旗帜取下,然后速速撤退!”但卫懿公毫无撤退之意,而是厉声喝道:“我是一国之君,保境安民是我的责任,如若不然,我情愿战死沙场!”

    乱军之中,卫懿公高悬的国君旗帜分外显眼。狄人知道,旗帜之下便是卫国国君,于是立刻冲上前去,三下五除二便将卫队消灭,包围圈内仅留下卫懿公一人。但卫懿公丝毫不惧,凛然立于战车之上。狄人喝令卫懿公下车投降,但他摆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这令狄人十分恼火,便举着战刀一步步朝其逼近。见卫懿公仍不下车投降,狄人被彻底激怒了,于是一拥而上,将卫懿公砍成了肉泥。但他们似乎觉得这还不够解气,又将卫懿公分尸,生吃其肉。

    狄人之杀死卫懿公后,又抓住了几个随军大臣,并押着他们来到卫国都城之下,逼着他们向城中喊话,要求百姓开城投降。卫国百姓见国君出征未归,便知凶多吉少,只能开城投降。城门一开,杀红了眼的狄兵便长驱直入,一路烧杀抢掠,城中百姓全遭屠戮。一时之间,卫国都城之内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战事发生时,大臣弘演恰好出使在外,待他出使归来,才得知卫国几近灭亡,国君也战死沙场。听闻卫懿公惨遭戎狄杀害,弘演便来到战场,希望找到他的尸体,好将其埋葬,入土为安。但此时哪里还有尸体可寻,战车之下,只剩一堆白骨和一个肝脏。见国君死得如此壮烈,弘演不禁仰天长叹:“君主玩物丧志,以致身死国灭,悲哉!然而国君死得其所,不能让您死无全尸,就让臣来做君侯的衣服吧!”

    语毕,弘演便用刀割开肚腹,掏出全部内脏,然后将卫懿公的肝脏放了进去。临死之前,他嘱咐属下道:“我死之后,将我和国君偷偷埋葬。如果有朝一日卫国复立,你们再将我的尸骸取出,让国人知道君侯爱鹤是真,但其英雄气概不灭!”这便是典故“弘演纳肝”的由来

    卫懿公死后,卫国人十分怀念两位仁义的公子,但遗憾的是,他们均未留下后代。卫国人爱屋及乌,就立了太子的同母弟为国君。

    卫懿公生前可谓坏事做尽,但他大敌当前临危不乱,勇于认错,痛改前非,战场之上英勇作战,拒不投降,他慨然赴死的精神令国人心生敬佩,所以给他上了个带有褒义的谥号。

    卫懿公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人吃掉的国君,他以这样的方式“彪炳史册”,可悲,可叹!

    作为一个小国,卫懿公的荒唐行径导致卫国几近灭亡,那么大国国君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上文提到,齐国在周建国之初便是响当当的大国,但这个大国却也和小国一样,出了一个荒唐国君,甚至比卫懿公有过之而无不及,此人便是齐襄公。诸位可能对这位齐襄公眼生,但他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弟弟,大家应该都熟悉,那就是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

    为什么不先讲齐桓公的称霸故事,而偏偏要提这个齐襄公呢?因为如果不是他太荒淫无道,嗜杀成性,根本轮不到齐桓公即位,更别提首霸诸侯了!请看下一章:《做人不要太齐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