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浮生问剑录 » 第六十章 折香思故人(二)

第六十章 折香思故人(二)

    其实,柳文昭的这首诗中,若论最为惊艳的一笔,绝对是最后两句,“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其中运用了《楚辞·招隐士》中,“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和“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典故。

    一个“谁识”、一个“空吟”,以反问、批判的态度,劝导那些有权势的人,莫要执意将山中隐士招揽而出。

    因为对于隐士来说,与岩桂为友的闲逸自由才是真正的乐趣。

    柳文昭无愧于才子之名,张口便化用一个典故于诗中,作出这样一首文采飞扬的归隐诗。

    可众人偏偏无视最后两句点睛之笔,只提那两句“天香生静想,云影护仙妆”,用来打趣顾君欣,致使她羞赧难当。

    “君欣姊姊!”玉燕公主咯咯笑着,从她手里逃脱,娇嗔道,“你还没有作诗呢!可不能光陪我玩!让我听听你的大作!”

    众人这才发现,顾君欣也还没作诗。只因其一直和公主在一起,这才忽略了她。

    “好吧。”顾君欣有意岔开话题,自然不会拒绝。

    她整理了一下凌乱的发丝,沉吟不语,静静思索。

    众人也不再取笑,都很期待地看着她。

    实际上,上舍每次旬考的第一,十有七八都落入了顾君欣的手中,其风华盖过了许多男学子。

    有人说,她不仅是太学史上第一个女学子,也可能是太学史上的第一女学子了——不仅前无古人,也可能后无来者。

    她的才气也令无数男学子纷纷折腰,不得不道一声“佩服”。

    顾君欣明眸闪烁,已经有了底气,轻启朱唇。

    众人顿时屏住呼吸,所有目光集中在她一人身上。

    只听顾君欣缓缓开口道:

    “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咏橘绿与橙黄?”

    开头两句令所有人双眼一亮。

    “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咏橘绿与橙黄”,与前朝某位堪称才情绝世的女子,所作的堪称千古第一咏桂诗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是将桂花与颜色鲜艳的众花相比,突出桂花的清高与不凡,为其在花中本应具有的崇高地位而鸣不平。

    众人也跟着低声念叨,不由得深深吸气,看向顾君欣的目光中已经充满了敬佩。

    然而此诗到此并未结束。

    顾君欣想了想,美眸中忽现灵光,浅浅一笑,继续道:

    “自从分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

    清影不嫌秋露白,新丛偏带晚烟苍。

    高枝已折郄生手,万斛奇芬貯锦囊。”

    她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绣口一吐便是一篇七言律诗。

    话音落后,众人一片安静,仿佛被惊得说不出话来。过得片刻,才逐渐响起了木讷的拍手叫好之声。

    “好!”

    “唉……”众人目光复杂。

    他们原本还以为自己与顾君欣纵有差距,也相差不远。

    可是现在看来,顾君欣的诗作已有大家之风,对仗工整,辞藻优美,意境深远,短时之内一挥而就,潇洒自如。与他们相比,实在有如云泥之别,令他们自惭形愧。

    “我们这一届,还是要看顾小妹和柳兄的了。”有人感叹,“我等才华有限,难挑大梁啊。”

    其他人闻言,觉得不无道理,也纷纷称是。

    虽然没有明说难挑什么“大梁”,但众人都心照不宣。

    一个月之后,九府联盟来袭。

    这件事像一座大山,横亘在众人心间,令他们呼吸也变得沉重。

    “哪里?”顾君欣笑了笑,正要谦虚地鼓励一下大家,却突然听见一个有些意味深长的声音响起。

    “没关系,我们这届挑不起大梁也没事,这里不是还有两位外舍的天赐神童吗?”

    众人循声看去,发现说话的正是王晓。

    此刻王晓笑吟吟地盯着肖天策与沐羽,只是那笑容显得并不和善,夸赞的话到了他嘴里,也变得有些阴阳怪气。

    众人都顺着将目光移向树下的肖天策和沐羽。

    但见沐羽神色平静,无悲无喜。

    而肖天策却针尖对麦芒地迎上了王晓挑衅的目光,脸上表情丝毫不慌不惧,甚至还有些不屑与鄙夷。

    “你有意见么?”肖天策撇嘴道。

    “难道我说的不对吗?”王晓耸了耸肩,眼中带着狠厉的笑意,“两位神、童?”

    他着重地咬着“神童”两个字眼,本是溢美的赞词,此时却多了些轻视对方年龄尚小的意味。

    有些旁观的人皱起眉头,觉得王晓有些锱铢必较。

    但更多的人只是当看笑话与看热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目光中饶有兴致,并不阻止王晓。

    不作为的还有柳文昭。

    只有公主,眼神中有些不悦,下意识感觉王晓不顾及谁才是这场聚会的发起者,驳了她的面子,想要出口阻止。

    但紧接着,她仿佛想到了什么,目光闪烁,眉色顿时舒展,欲说还休。

    而顾君欣,则是不经意地打量着肖天策,在公主耳边轻声说了什么。

    公主听了,点点头,向那弹琴的宫女打了个手势。

    宫女用笑容表示她已会意,手中动作瞬间停止,在琴弦上一按。

    “嗡——”

    随着一阵低沉的颤鸣,从众人吟诗时开始的舒缓乐曲骤然停止。

    一时之间,仿佛突然少了什么,众人心中一空,涌起一阵失落。

    乐曲停歇,树林中变得格外寂静。

    只有众人的呼吸声,和不经意间风拂过树梢的“沙沙”声。

    王晓与肖天策的目光在空中交织,仿佛带着炽热的温度,随时都要引爆战火;又仿佛寒冷彻骨,令众人心底有些发凉。

    “呵呵。”打破沉默的还是王晓。

    “神童,怎么不说话了?”他不肯轻饶肖天策,咄咄逼人道,“在肚子里酝酿你的诗么?大家可都等着你的高作呢!”

    “算了……王兄。”有老好人在轻声提醒王晓。

    这时候,又有人说道:“其实我也久闻两位小兄弟的才华了,不知道有没有这个荣幸见识一下?”

    沐羽看向这人,发现此人目光赤诚,并无太多恶意,或许只是单纯的感兴趣。

    “无妨,两位不必紧张。”有人道,“就当是一次游玩,随便说两句就好了。”

    这人看似是在打圆场,实际却无形中助长了王晓的气势,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

    看来,不止是王晓,其他人对肖天策和沐羽,或多或少都颇有微词。

    “是么?”肖天策嘴角浮现冷笑,扫视众人,“那我,就随便说两句,好了……你们可要认真听了。”

    随便说两句,还要大家认真听?

    此言一出,众人都有些不愉,觉得肖天策未免太过倨傲。

    方才为其说好话的人,也皱起眉头。

    人可以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气。

    太过盛气凌人,肖天策与王晓也不过半斤八两,便不值得同情。

    肖天策冷笑一声,负手而立,如同一只骄傲的雄凤,俯视众人。随后他双眸微合,嘴角依旧噙着自信的笑容,来回踱步。

    “哼,我倒要看看他能作出什么诗?”有人低声不忿道。

    “铮!”

    就在此时,一声琴音再度响起。

    它仿佛是要配合肖天策,一首凄哀婉转、悲壮苍凉的乐曲,缭绕在林间,令众人闻之悲戚。

    “楚调……”有人喃喃道。

    “南音!”也有人惊叹。

    前大楚皇朝已在百余年前灭亡,如今存世的不过只有当初的一支皇族支脉,在荆州立国,自号“南楚”。

    楚乐,本是集世间音乐大成的体现。但自从前朝灭亡,新创的楚乐便多是一些缅怀故国的哀伤之乐。

    因此,楚乐又称“亡国之音”,亦称“楚调”、“南音”,如今流传的,主要都以凄凉悲壮为基调。

    在坐的学子基本都是东赵人,对于楚乐只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并无法引起太多共鸣。

    虽然东赵也经历过一次大难,从巅峰瞬间跌落至谷底,险些惨遭灭国。

    但如今东赵举国强盛,如日中天,和南楚比起来,还是颇具优越感。

    东赵国人知耻而奋进,并不沉痛于旧殇,所以楚乐在国内也没有形成风气。

    于是众人当下都有些奇怪,为何突然弹起了楚调?

    但宫女毕竟是公主的人,他们也不敢出声,只是默默听着这和氛围极为不搭的悲乐。

    在场唯一反应不正常的,就只有一人。

    肖天策。

    这一刻,肖天策猛然睁眼,目光犹如化作实质,在宫女、公主、顾君欣身上一扫而过。

    公主没有说话。

    顾君欣却笑了,说道:“听说肖小弟乃是南楚人,我便自作主张,叫人弹了这区南音,以供欣赏。”

    “无妨。”肖天策很快收敛了目光,语气淡然,“我幼时随家人躲避战乱,从南楚迁徙至东赵。小时候的记忆早已模糊。”

    “是么?”顾君欣捋了捋耳边青丝,笑了笑,“原来如此。”

    但是她并没有让宫女停下。

    于是,这曲惹人泪下的乐曲还在继续。

    肖天策冷笑,再度闭上眼睛,似乎不受影响。

    宫女的琴艺十分之好,看来是专精此道。

    凄哀婉转的琴声如潮水涨消,层层叠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断“拍打”着众人心里最柔软的“崖壁”。

    家国之恨太大。

    并不是每个人都心怀天下,忧心国事,能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更多的人只是市井小人物,奔波于茶米油盐。可哪怕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在日子中饱尝辛酸苦辣。

    在场有人想起了伤心事,愁眉苦脸,暗自叹息。

    也有人面色昏暗,咬紧嘴唇,低垂着眼帘,陷入悠远的回忆。

    而沐羽,却是又想起了蜀山的过往。

    师尊,或许还在山峰之上翘首以盼,等候自己回去;师兄师姐们,或许还在吃饭之时谈起自己,却在叹息之中,又丢了吃饭的兴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也不知何时,天道门会将剑锋对准蜀山?届时的蜀山,是否会像破碎的大楚,在岁月中凋零,只余一些后人纪念。

    而自己……是否会成为那些后人之一。像南楚子民怀念大楚一样,怀念蜀山的一切?

    不知过了多久——对于有的人来说,很长;对于有的人来说,很短。

    肖天策睁开了眼睛。

    或许是有所察觉,琴音也顿时舒缓了不少,从悲壮嘶鸣的战场惨况,切换成了戚哀沉痛的收拾残局。

    沐羽也从回忆中惊醒,摸了摸眼角,发觉已有湿润。

    场中有人醒觉,叹息,情不自禁地感慨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虽无溢美之辞,每一字却都在夸赞宫女的琴艺高超。

    就在这时,王晓迫不及待地道:“准备好了?”

    众人顿时有些不满地看向他,实在是太破坏兴致了。

    肖天策冷冷地看了他一眼,直接说道:

    “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

    此话一出,所有人顿时安静。

    这是肖天策的诗开头两句,他们静静地体会其中的画面与意境,不由得赞赏点头。

    寥寥十字,却塑造出了深秋傍晚、帘外桂花的动人景致,诗意秋色扑面而来。

    接着,肖天策继续开口,吐出二十字:

    “靡靡风还落,菲菲夜未央。

    玉绳低缺月,金鸦焚罢香……”

    众人颔首抚掌,这四句对仗工整,写的是:桂花在风中飘落,清香在夜里扩散。深秋夜半,时间已晚,香已燃尽。

    既然如此,为何诗中之人迟迟不肯睡去?

    紧接着,肖天策便给出了答案,说出来最后两句:

    “忽起故园想,泠然归梦长。”

    原来,竟是由桂花想起故乡,可是有家难回,只能寄希望于梦境。

    “好诗!”有人忍不住赞叹道。

    这些学子之中,很多都是背井离乡来洛阳求学,心中自然也有乡思,此时心中都有些感慨,与诗意共情。

    王晓的面色已经苍白,喃喃道:“怎么可能?”

    “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靡靡风还落,菲菲夜未央。玉绳低缺月,金鸦焚罢乡。忽起故园想,泠然归梦长。”

    王晓每念一句,脸色更加苍白几分。

    这样情景交融的思乡诗,比起他的作品来毫不逊色。

    可是……最重要的是,肖天策如今才这么小的年纪啊!已经可以和他们这些“老生”平分秋色了?

    王晓这么大的时候,在做什么?恐怕还在一字一句地苦背《千家诗》吧?

    “好!”旁人已经拍手叫好。

    连顾君欣也点头道:“不愧是新一代的学院双骄,比我和柳兄当年不知强出了多少?”

    柳文昭失笑,“顾小妹可不要带上我,为兄已经惭愧得无地自容了。”

    “不!我不服!”王晓突然叫道,他脸色涨红,指着肖天策,吐沫横飞,“他以前一定作过同题的诗!他一定早有准备!绝不可能是刚刚想出的!说不定还是从哪里抄袭而来!”

    一些人听他说出这话,面露不愉之色。

    即便是早有准备,也是人家自己的才华。

    哪怕是抄袭,也只是一次聚会而已,何必那么认真?

    较劲的同时,怎么不想想,人家比你小了多少岁呢?

    肖天策见王晓如此失态,眼中不屑更甚,“嘁”了一声,懒得搭理他,直接盘坐下来,闭目养神去了。

    “好了,王兄。”柳文昭安抚王晓,“别说了。”

    王晓不管柳文昭,他眼见肖天策如此无视自己,更加怒火中烧——在愤怒的掩盖之下,也许更多的是嫉妒与不甘。

    “我就不信了!我等三年磨一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有此成就!”王晓大声道,“难道世上真有天生开窍的神童?定是捣鬼!对了,不是还有一人吗?他俩都是入学满分,若作不出同样出色的诗,那就说明其中定有一人捣鬼!”

    沐羽闻言叹了口气。

    这王晓竟是把矛头又对准了他。

    这世上怎有人心胸如此狭隘?接受不了优秀出色的晚辈吗?

    不过……肖天策足够惊艳,但也足够嚣张。

    若说沐羽被人敌视,是因为公主的刻意捉弄;那么肖天策被人针对,就完全是因为他的性格问题了。

    肖天策那目中无人的臭脾气,甚至隐隐将沐羽身上的敌意都揽到了他一人身上。

    公主见王晓大喊大叫,丝毫不把她放在眼里,当即柳眉倒竖,喝道:“你在……”

    顾君欣连忙制止了她,低声说了些什么。

    公主听完后,恨恨地瞪了一眼王晓,鼓起嘴来,终究没说什么。

    “沐小兄弟。”柳文昭为难地看了一眼沐羽,“你看……”

    沐羽站了起来,“无妨。”他并不紧张与窘迫,反而风轻云淡地笑了笑,“正巧,我方才已想好一篇拙作。既然这位王大哥感兴趣,我便斗胆请诸位斧正吧……”

    众人见他谦逊,比起肖天策来似乎温和了许多,都善意地点了点头。

    比起方才在亭中的敌视,他们的态度已经好了许多。

    毕竟王晓实在针对得有些过分了,让他们这些上舍学子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沐羽微笑。他的脾气其实说不上好——一旦他的在乎的人被侮辱、被觊觎或被伤害,譬如父母亲人、老师好友,那他的脾气将会很差,绝不轻易放过敌人。

    但若是别人只是对他怀有敌意,只要不是生死之争,那沐羽的脾气可以说很好,一次两次冒犯都可以容忍。

    王晓只不过逞一时口舌之利,并未触及沐羽的底线,所以他也算不上多么在意与生气。

    “咔嚓。”沐羽踮脚折下一支较低的桂树枝。

    他将桂花凑近鼻尖,只觉清香扑鼻,唇齿留芳。

    深吸一口气,沐羽叹然,悠远的回忆被勾起,胸中充满了对前世故人的怀念。

    沐羽开口,悠然吟道:

    “空山寻桂树,折香思故人。

    故人隔秋水,一望一回颦。

    南山北山路,载花如行云。

    阑干望双桨,农枝储待君。

    西泠荫歌舞,夜夜明月嗔。

    弃捐赪玉佩,香尽作秋尘。

    楚调秋更苦,寂寥无复闻。

    来吟绿业下,凉风吹练裾。”

    山空心更空,我寻到了桂树,却未寻到当初共赏桂花的故人。只好折下一枝桂花,以寄相思之情。

    故人不可寻,只留印象于心中,然而每当我回想,都似乎隔着一层秋水,朦朦胧胧,看不真切。风起水皱,仿佛他们也在蹙眉。

    当初我走时,蜀山南北种满花树。故人采下花枝,说要等我回来。

    后来天各一方,我行走江湖,清凉的西风吹散江上歌声。每晚的月亮都是那么圆,偏偏引人思念故居。

    时间过得很快,美好的一切都很短暂。抛弃的玉佩会蒙尘,凋落的花瓣会成泥,恰如我短暂的一生。如今重获新生,恍如昨日,却似经年。

    此时此刻,在这凉秋之中,楚调更显凄苦。而关于故人的消息,我也再没有得到过。

    我只能在绿荫之下吟诗,寒风吹动衣襟,却吹不尽我深埋心中的牵挂与相思。

    “唉。”沐羽谓然叹息。

    他沉浸于诗境之中,回首江湖明月,久久不能自拔。

    当沐羽吟完这首诗,话音落后,在场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白衣男孩折枝沉思,周围一片鸦雀无声。

    ……